امسح ضوئيًا لتحميل تطبيق Gate
qrCode
خيارات تحميل إضافية
لا تذكرني بذلك مرة أخرى اليوم

نظرة عامة على المخاطر المحتملة الثمانية للعملات المستقرة

稳定币是一种特殊的加密货币,其通过锚定某种稳定资产(如美元、黄金、其他法币或加密资产)来维持价格稳定,旨在解决比特币、以太坊等传统加密货币价格波动过大的问题。它既保留了区块链技术的去中心化、高效跨境支付等优势,又通过储备资产或算法机制降低波动性,成为连接传统金融与加密世界的「桥梁」。

2025 年,稳定币从加密资产「连接器」升级为全球支付新基建,总市值突破 2500 亿美元,交易量碾压 Visa 和万事达总和,京东、蚂蚁等科技巨头争相入局,美国、香港相继加速立法。据花旗预测 2030 年稳定币规模将达 1.6 万亿~3.7 万亿美元,稳定币的热度和发展前景不容小觑。

然而,稳定币作为加密货币领域的重要创新,虽以「稳定性」为设计初衷,但其潜在危害和风险已引发全球监管机构、学术界和市场的广泛关注。本文就其相关风险隐患简单分析。

一、脱锚和挤兑风险

稳定币的价值依赖于锚定资产(如美元、美债)或算法机制,但市场恐慌、储备不足或算法失灵可能导致价格脱锚。一旦发生「脱锚」,稳定币的价值体系就将崩溃,投资者的信任基础将不复存在,并可能引发挤兑事件,进一步形成恶性循环。

稳定币虽然名为「稳定」,但并不意味着价格始终不变,其市场价格也会随着市场供需、资金费率、汇率等因素有小幅波动。不过通常这种浮动在 1% 以内,属于相对正常的区间。而一旦这种波动大于 2%,且持续无法恢复时,则被认为是发生了脱锚。

「脱锚」在稳定币的发展历程中也偶有发生,其中法币稳定币的脱锚事件通常是源于储备金的不足或是在储备金披露方面存在着透明度不足或重大瑕疵,而非法币储备的稳定币脱锚就更习以为常了,比特币、以太坊等加密资产的重大市场波动都有可能是其脱锚的原因。

2023 年,USDC 曾突然脱锚,短时间内价格从 1 美元跌至 0.87 美元。这次事件的始因是 USDC 的发行方 Circle 约有 33 亿美元的现金存放于刚宣布倒闭的硅谷银行(SVB)。而这次脱锚的背后根本原因是来自市场对 Circle 储备金的担忧。不过,好在美国政府当时宣布将为所有的 SVB 储户提供担保,USDC 在几天内重新回到了 1 美元的价格。

而相比法币稳定币,算法稳定币以及合成型稳定币的脱锚风险就更高。TerraUSD(UST)崩盘事件是加密货币史上最具破坏性的系统性风险事件之一,这场由韩国企业家权道亨(Do Kwon)主导的「算法稳定币」实验,在短短一周内导致 400 亿美元市值蒸发,不仅摧毁了无数投资者的财富,更引发了全球加密货币市场的连锁崩盘。

今年 10 月 13 日,加密货币连环爆仓之际,Ethena Labs 发行的合成稳定币 USDe 价格一度与美元严重脱锚,在部分去中心化交易所最低跌至 0.62 美元,脱锚幅度高达 38%。不久之后的 11 月初,由 Stable Labs 发行的合成稳定币 USDX 再一次发生脱锚,严重偏离其 1 美元挂钩,引发了市场对相关去中心化金融(DeFi)协议产生连锁反应的担忧。

二、稳定币的主导权和美元化风险

稳定币的迅猛发展正在重塑全球货币体系与金融权力格局。当前,美元稳定币以压倒性优势占据市场主导地位,其背后是美国政府通过立法监管将稳定币纳入美元体系的战略意图,这引发了全球对「数字美元化」风险的深切担忧。

今年 6 月,在 2025 陆家嘴论坛上中国人民银行原行长周小川表示,目前市场上已经出现了许多美元稳定币,同时也有其他地区开始考虑开发基于本币的稳定币。他认为,美元稳定币由于其背后强大的美元体系支持,更有可能产生全球性的影响。在考虑稳定币未来可能发挥的作用时,必须时刻保持警惕,将其与美元化问题联系起来。

稳定币市场在过去五年中呈现爆炸式增长,从 2020 年的约 50 亿美元市值飙升至 2025 年的 2734.5 亿美元,增幅超过 50 倍,形成了一个由美元稳定币绝对主导的市场结构。这一市场不仅规模庞大,而且呈现出高度集中的特点,反映出当前全球数字货币领域的力量对比和战略态势。

正是稳定币市场的高度集中和美元绝对主导格局,使得美国在这一领域拥有规则制定的先天优势。随着《天才法案》的通过,美国正系统性地将这种市场优势转化为制度霸权,进一步挤压非美元稳定币的生存空间,为全球金融体系带来了深层次的美元化风险。

三、金融稳定性和技术风险

除了上文所述的脱锚和挤兑风险之外,稳定币的兴起可能导致金融「脱媒」,即资金绕开传统银行体系进行流动,这对银行业的存款业务和信贷创造能力产生了潜在影响。

随着稳定币与传统金融市场的关联性增强,其风险可能通过流动性渠道传导至银行体系。比如若托管银行非原存款银行,核心存款流失迫使银行缩表,冲击银行清算结算业务收入。

存款「搬家」意味着,高通胀国家居民倾向持有稳定币替代银行存款,跨境支付绕过传统汇款体系,加剧金融脱媒。

而 100% 储备金模式使银行将资金锁定,无法通过部分准备金创造信贷。BIS 指出,若稳定币吸储规模达 2 万亿美元(预测 2028 年),可能分流银行 1.5 万亿美元存款,削弱中小企业融资能力。

另外,稳定币与短期美债等资产挂钩,美元稳定币 90% 储备为短期美债,其抛售行为可能放大美债波动。若锚定资产市场波动(如美债价格暴跌),会连锁引发稳定币价格震荡,进而加剧金融市场系统性风险。若美国财政赤字恶化,风险将沿稳定币渠道向全球蔓延。中国作为美债持有大国,可能面临外汇储备价值缩水的风险。

除此之外,稳定币的运行高度依赖于区块链网络、预言机、跨链桥等技术基础设施,这些环节的潜在漏洞是主要的系统性风险源。比如,智能合约漏洞(如 2024 年 Curve 攻击损失 6200 万美元)和跨链桥黑客攻击(如 Nervos 网络 300 万美元被盗)可能引发连锁反应。技术性漏洞所带来的金融风险,不仅可能导致巨额的经济损失、数据泄露,还能破坏市场信心、应发其它系统性风险。

四、监管压力和相关风险

由于稳定币的监管框架仍在构建中,各国监管标准存在差异,监管协调的不足将推高银行跨国业务的合规成本,同时这种碎片化可能导致监管套利和合规风险。

值得注意的是,目前稳定币及加密资产的政策明朗和积极是建立在特定政治风向的影响之下的。一旦监管政策有变将会改变整个市场走向,因此必须警惕政治环境变化(如政府换届、地缘政治冲突)可能引发的监管「钟摆效应」,即政策从积极支持转向严格限制。

同时稳定币的全球性、准匿名性(链上地址可追踪,但用户身份不直接关联)和点对点传输特性,使其极易被用于洗钱、恐怖主义融资和逃避制裁。

2023 年全球涉稳定币的非法交易规模达到 120 亿美元,其中超 60% 流向跨境制裁地区,若无严格的 KYC(了解你的客户)、KYT(了解你的交易)和制裁筛查合规要求,这条高效的金融高速公路将成为犯罪分子的完美工具,从而引发主权国家严厉的监管打击。

显然,反洗钱(AML)和反恐融资(CFT)是监管关注的重点。稳定币因其便捷性和匿名性,可能被用于非法博彩、地下钱庄、诈骗洗钱、暗网交易等非法活动。匿名性带来的洗钱和恐怖融资隐患也增加了监管难度。不法分子利用「稳定币」「DeFi」等概念包装,以「高收益保本」为噱头吸收资金,实则通过庞氏骗局运作。

在国内,以稳定币为代表的虚拟货币正成为「洗钱」的主流手法。2025 年 2 月,中国最高人民检察院就表示,当前电信诈骗犯罪特征中,资金渠道交织隐蔽,虚拟货币「洗钱」成为主流手法。帮助犯罪分子「小额多笔」转移涉诈资金,回溯难度高,成为了一大特点。此外,官方数据显示,2024 年检察机关起诉利用「虚拟货币」转移犯罪所得等洗钱犯罪就高达 3032 人。

犯罪分子通过境外虚拟货币交易所或「币商」将赃款兑换为稳定币,再在境外转换为法定货币,实现资金跨境清洗。另外,其通过混币技术模糊交易路径,或利用智能合约自动匹配交易,切断资金流向的可追溯性。部分团伙甚至搭建「跑分平台」,诱导用户抵押稳定币参与洗钱活动,形成半自动化洗钱链条。稳定币所带来的虚拟货币洗钱助长电信诈骗、贪污腐败等上游犯罪,资金快速转移至境外后难以追回,严重威胁人民群众财产安全和金融体系稳定。

五、破坏货币主权风险

稳定币作为一种锚定法定货币或其他低波动资产的加密货币,其快速发展对全球货币主权构成了显著挑战,尤其是在金融体系脆弱或通胀高企的经济体。

在委内瑞拉、阿根廷、尼日利亚等高通胀或货币不稳定的国家,居民因对本国货币失去信任,转而使用 USDT、USDC 等稳定币进行日常交易和价值存储。例如,尼日利亚的 USDT 交易量在 2022 年同比增长 50%,非洲和拉美地区的稳定币交易量占全球总量的 30% 以上。这种「稳定币化」趋势实质上是一种「美元化」现象,导致本国货币流通空间被挤压,央行失去对货币供给的主导权。

目前全球稳定币的底层锚定资产大多为美元,其国际使用可能会进一步增强美元在国际货币体系中的主导地位,抑制人民币等货币的国际化进程,遏制多极化国际货币体系的发展。新兴经济体可能出现「双币经济」现象,即本国货币与美元稳定币并行,甚至加速「美元化」。

随着「数字美元化」的加深,央行的货币政策传导机制将被严重削弱,央行将难以通过调整利率或货币供应量来有效管理经济,因为相当一部分经济活动已在由美元稳定币主导的「体外循环」中进行。这不仅削弱了政府稳定经济的能力,更动摇了国家最核心的权力之一——货币发行权。国际清算银行(BIS)已明确警告,加密货币化(尤其是稳定币化)会规避资本管制,对货币主权构成直接威胁。

因此,在我国同样需要警惕稳定币「美元化」现象所带来的货币主权问题,一方面警惕稳定币对主权货币形成功能替代,削弱央行对货币供应量、利率和汇率的调控能力;另一方面警惕美国可能通过冻结稳定币资产实施制裁,类似 SWIFT 的链上延伸,增加新兴市场政治风险。

六、新兴市场资本外逃风险

此前,素有「央行的央行」之称的国际清算银行(BIS)在年度报告提前章节中表示,在作为货币体系支柱的三项测试中,稳定币的表现不佳。即使受到监管,稳定币的局限性也使其很难「挑大梁」。BIS 警告,稳定币可能削弱货币主权并引发新兴经济体资本外逃风险。

削弱货币主权在上文已经提及,而资本外逃的主要机制表现在,企业和居民通过将本币兑换为 USDT、USDC 等美元稳定币,利用区块链的跨境转账功能实现资金快速转移,绕过传统外汇管制和银行审查。这会造成资本大量外流,外汇储备承压,本国货币贬值压力增大。比如,在阿根廷、尼日利亚等资本管制严格的国家,稳定币成为转移资产至海外美元资产的工具。

在高通胀国家,民众和企业广泛使用稳定币进行交易和价值储存,使得本币流通基础被侵蚀,央行货币政策有效性下降,政府调控利率和汇率的政策可能失效。而且由于稳定币的匿名性和点对点交易特性,为地下钱庄、洗钱和恐怖融资提供了新途径,增加了监管难度。

当市场上大量资金脱离本币体系、流转于加密生态中时,传统货币政策工具对实体经济的作用力将被稀释。稳定币可能替代银行存款,导致存款流失并降低货币乘数,阻碍央行通过信贷传导机制调控经济。而稳定币支持的跨境资本流动能够不间断地进行,极易绕过资本管制,助长套利性热钱冲击新兴市场。相关国家一旦出现政治或金融不稳定的情况,稳定币可在数小时内完成大规模资本撤离,使汇率和金融市场短期内剧烈波动,带来较大的金融稳定性冲击。

总而言之,稳定币引发的新兴经济体资本外逃风险将会对货币政策的传导、金融稳定性以及货币主权等都造成相应的影响。

七、虚假稳定币与诈骗风险

随着全社会对稳定币的关注度越来越高,针对稳定币的诈骗事件势必随之增加。对于个人或企业来说,持有稳定币和参与稳定币交易时会遭遇很多套路。其中,「虚假稳定币」就是潜在危害较大,但容易被人忽视的一种。

这里所指的「虚假稳定币」指的是,诈骗者利用投资人或交易方对加密货币的了解不足,

以个人发行的「假 USDT」或「假 USDC」骗取交易方的法币资金(类似于现实中的假钞)。许多这种假的稳定币,前期还是可以正常转账与交易,部分能够实现与真实的稳定币进行兑换。不过,一旦进入收网阶段,项目跑路后,这种稳定币就会变得一文不值,也无法与其他加密货币进行兑换。2025 年 7 月,名为「DGCX 鑫慷嘉」的投资平台盗用迪拜黄金与商品交易所(DGCX)的名义吸引资金,使用 USDT 作为出入金手段,最终骗取超 10 亿美元资产。

另外,随着稳定币热度升高,以「稳定币」为代表的各类数字货币及相关概念受到市场关注,一些不法机构与个人,假借「金融创新」「区块链技术」「数字经济」「数字资产」等噱头,利用社会公众对新型金融概念认知尚不深入的特点,通过发行或炒作所谓「虚拟货币」「数字资产」「稳定币投资项目」等方式,承诺高额回报,诱导公众投入资金参与交易炒作。

对个人或企业来说,在进行投资理财前,务必通过国家金融管理部门官方渠道核实相关机构及产品的合法资质,选择持牌正规金融机构;充分认识「稳定币」等数字货币及相关创新概念的高度复杂性和波动性,树立正确货币观念和理性投资理念;自觉抵制、远离任何形式的虚拟货币炒作、非法代币发行及未经批准的「数字资产」投资项目,切实保护个人财产安全。

八、削弱央行数字货币风险

法币稳定币与央行数字货币(CBDC)作为数字货币的两种核心形态,既有技术上的相似性,又在发行主体、信用背书、应用场景等方面存在显著差异。

首先,两者的发行主体和信用背书不同。央行数字货币由中央银行发行,100% 由国家信用背书,具有无限法偿性(如数字人民币等同于现金);而稳定币则由私营机构(如 Tether、Circle)或去中心化协议发行,信用依赖抵押资产或算法机制,法币稳定币则 1:1 锚定法定货币,需通过储备资产维持稳定。

其次,两者的中心化程度与监管体系不同。央行数字货币由央行发行,比如数字人民币采用完全中心化的双层运营体系,受央行严格监管,支持可控匿名;而法币稳定币虽然去中心化程度较高,但依赖公链共识机制(如以太坊),支持匿名交易,另外虽然多个地区正在建立相应的监管框架,但并不完善。

最后,两者的稳定性与应用场景不同。央行数字货币主要聚焦国内零售支付(如民生消费、政务缴费),强化货币政策传导(如精准发放补贴);稳定币目前主要聚焦于跨境支付、DeFi 生态、加密资产交易等。

尽管如此,稳定币与央行数字货币在数字化形态与效率提升、支付媒介与技术手段方面仍然存在着一些相同点,比如两者均以数字化形式存在,基于区块链或分布式账本技术(DLT),支持点对点交易和自动化结算,能显著提升支付效率。另外,两者均具备交易媒介属性,且都支持可编程性,能弥补传统支付体系的不足。

此前,美国通过《天才法案》把稳定币纳入监管,而实际上与《天才法案》一同通过美国众议院审议的还有另一项关键性加密货币法案,即《反央行数字货币监控国家法案》,其旨在保护美国人的金融隐私,禁止美联储在未经国会明确授权的情况下,发行面向零售的 CBDC。

从另一个角度而言,美国完善稳定币监管框架,实质也是限制央行发行数字货币,鼓励和规范私人发行数字货币,从而建立一套私营稳定币与国家数字资产储备协同推进的加密货币战略,表明其采用市场化方式推广数字资产,并意在防范中央银行对货币政策控制的潜在扩权。换言之,美元稳定币仍然是美元霸权的链上延伸,监管框架的确立则是为了进一步巩固美元的霸权地位。

尽管法币稳定币与央行数字货币(数字人民币)有着显著不同,但其在跨境场景以及某些领域仍然存在着应用重合甚至是竞争的关系。如果稳定币在国内肆意发展,或有可能削弱数字人民币的发展进程,对国内的金融稳定性造成一定的不利影响。因此,保持内地在央行数字货币研发推进上的领先地位,也保持香港在稳定币监管体系与创新发展上的先发优势,让香港与内地分开探索并形成一定的借鉴互补是目前最合适的路径。

BTC-1.51%
ETH-1.09%
USDC0.02%
USDE-0.02%
شاهد النسخة الأصلية
قد تحتوي هذه الصفحة على محتوى من جهات خارجية، يتم تقديمه لأغراض إعلامية فقط (وليس كإقرارات/ضمانات)، ولا ينبغي اعتباره موافقة على آرائه من قبل Gate، ولا بمثابة نصيحة مالية أو مهنية. انظر إلى إخلاء المسؤولية للحصول على التفاصيل.
  • أعجبني
  • تعليق
  • إعادة النشر
  • مشاركة
تعليق
0/400
لا توجد تعليقات
  • Gate Fun الساخنعرض المزيد
  • القيمة السوقية:$4.08Kعدد الحائزين:2
    0.17%
  • القيمة السوقية:$3.99Kعدد الحائزين:2
    0.08%
  • القيمة السوقية:$4.04Kعدد الحائزين:2
    0.00%
  • القيمة السوقية:$37.93Kعدد الحائزين:34
    77.72%
  • القيمة السوقية:$4.07Kعدد الحائزين:1
    0.00%
  • تثبي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