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Gate 广场【Gate Travel 旅行分享官召集令】
广场家人们注意啦!Gate Travel 已经上线~ 机票+酒店一站式预订,还能用加密货币直接付款 💸
所以说,你的钱包和你的旅行梦终于可以谈恋爱了 😎 💕
现在广场开启 #GateTravel旅行分享官# 活动,邀你来秀旅行灵感 & 使用体验!💡
🌴 参与方式:
1️⃣ 在【广场】带话题 #Gate Travel 旅行分享官# 发帖
2️⃣ 你可以:
你最想用 Gate Travel 去的目的地(私藏小岛 or 网红打卡点都行)
讲讲用 Gate Travel 订票/订酒店的奇妙体验
放放省钱/使用攻略,让大家省到笑出声
或者直接写一篇轻松的 Gate Travel 旅行小故事
📦 奖励安排,走起:
🏆 优秀分享官(1 名):Gate 旅行露营套装
🎖️ 热门分享官(3 名):Gate 旅行速干套装
🎉 幸运参与奖(5 名):Gate 国际米兰旅行小夜灯
*海外用户 旅行露营套装 以 $100 合约体验券,旅行速干套装 以 $50 合约体验券折算,国际米兰旅行小夜灯以 $30合约体验券折算。
📌 优质内容将有机会得到官方账号转发翻牌提升社区曝光!
📌 帖文将综合互动量、内容丰富度和创意评分。禁止小号刷贴,原创分享更容易脱颖而出!
🕒 8月20 18:00 - 8月28日 24:00 UTC+
百万加密币盗窃案暴露加密资产法律定性分歧
加密资产犯罪案件引发法律定性争议
近期,一起涉及百万加密币的盗窃案在上海引发关注。该案不仅揭示了加密资产领域的复杂性和风险,还暴露了我国在加密资产法律定性上的分歧。
2023年5月,上海居民欧某发现自己钱包中价值百万的加密币突然"蒸发"。经过调查,欧某发现一个月前有人将其加密币全部转走。通过技术分析,欧某发现自己使用的钱包中存在会自动获取私钥的"后门"程序。
2023年8月,欧某向公安机关提交了刑事控告并成功立案。随后,犯罪嫌疑人刘某、张某1、董某2陆续到案。这三人均为某平台的资深前端开发工程师,负责钱包的研发。他们承认在钱包中植入"后门"程序,非法获取用户的私钥和助记词等数据。
然而,案情出现转折。在调查过程中,检察官发现实际转走被害人加密币的是另一名前员工张某2。张某2于2021年7月在客户端代码中植入了收集用户私钥和助记词的程序,并于2023年4月将欧某钱包中的加密币转走。
最终,上海市徐汇区人民法院以非法获取计算机信息系统数据罪判处四名被告有期徒刑三年,并处罚金。其中,张某2在赔偿被害人部分损失并取得谅解后,被判处有期徒刑三年,罚金五万元。
这一判决引发了法律界的争议。有观点认为,该案应以职务侵占罪定罪处罚,更能准确评价被告的主观意图和客观行为。职务侵占罪的量刑区间更广,最高可判处无期徒刑,而非法获取计算机信息系统数据罪最高刑期为七年。
通过对近年来加密资产相关刑事判决的分析,发现我国法院对加密资产的定性存在两种观点:一种认为加密资产不是财物,另一种则认为加密资产具有财产属性。近年来,后一种观点逐渐成为主流,多数判例已承认加密资产可成为侵财类犯罪的对象。
本案反映出司法实践中对加密资产性质认定的不一致。随着区块链技术的发展和加密资产市场的成熟,法律界期待能更精准地界定加密资产的法律属性,为司法实践提供更为明确和统一的指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