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ayer2時代下,該如何拯救那破碎不堪的流動性?

新手1/7/2024, 5:25:57 PM
本文分析 Layer2 時代流動性分散問題,併列舉多種業界解決方案,分析彼此的優缺點與髮展趨勢。

導語:多鏈併起的格局和Layer2的蓬勃髮展,給用戶和開髮者帶來了更多的選擇,但也引髮了流動性的嚴重割裂。用戶如何才能充分利用全局流動性來優化交易體驗?多鏈應用的開髮者如何部署和引導流動性,才能夠實現效用最大化?本文將列舉多種業內解決方案,分析彼此的利弊與髮展趨勢。

正文:如今的Crypto是一個由多鏈構成的混沌世界。曾經,以太坊聚集了加密世界絶大多數的流動性與DeFi應用,但現在其TVL占比已經降到60%以下,併仍處於下降態勢。

一些EVM兼容鏈與新公鏈仍在持續蠶食市場份額,麵對這樣的局麵,以太坊也在爲提高性能和生態容納量而自我革命,各種Layer2成爲了新公鏈最大的競爭對手,再次從Alt chain手中搶走了資産與用戶。


圖片來源:defillama.com/chains,藍色部分爲以太坊TVL市場份額

這個多鏈與L2併存的世界給dApps和DeFi金融創新提供了更多可能,dApp不必構建在昂貴擁堵的以太坊主網,避免因Gas費而限製自身採用率。Layer2在帶來高性能的衕時,仍然可以與Layer1乃至整個EVM生態內的資産交互,dApp甚至可以選擇獨立構建專屬的L2應用鏈。

可以預見的是,應用程序與流動性的分散化將在未來愈演愈烈,這種分散化給開髮者和用戶都帶來了新的挑戰。

對用戶而言,無論在哪條鏈上交易,幾乎都無法調動全局流動性,這會帶來更高的price imact,使得大額交易容易因流動性不足而受到影響。一些資産在某些鏈甚至沒有流動性,用戶不得不跨到其他鏈上才能交易。

而從開髮者的角度看,爲了滿足不衕鏈上的用戶,需要在不衕鏈上引導流動性,這帶來了額外的成本。有限的流動性如果被引導到不衕鏈上,會讓所有鏈的流動性都很單薄,交易體驗變差,可如果放棄某些鏈,又將放棄部分用戶和業務收入。

麵對流動性割裂的睏局,一些解決方案試圖從用戶角度入手,讓用戶在交易時盡可能高效利用不衕鏈上的流動性,減少交易折損。大體來説,有兩種方式——流動性路由(Liquidity Router)和交易代理(Trading Agency)

流動性路由

流動性路由錶現爲交易聚合器類的應用。用戶在其中進行交易的時候,繫統不是僅僅用本地流動性爲用戶完成交易,而是從不衕鏈上尋找最優交易路徑。流動性路由可以服務於本地交易,也可以服務於跨鏈交易。

我們以Chainhop和Chainge Finance爲例來説明Liquidity Router的工作方式。二者都是跨鏈兌換聚合器。

在ChainHop上,如果用戶希望將X鏈的資産A換成Y鏈上的資産B,但是A/B的主要流動性都在Z鏈上,那麽ChainHop會執行多跳交易,幫助用戶把資産A髮送到Z鏈,換成資産B,再髮送到Y鏈。通過這種「多跳」的方式,盡管增加了Gas支出,但綜合算下來,還是能爲用戶提供更優的交易結果。

例如,當用戶請求在Fantom上將大量ETH兌換成Optimism上的USDC時。Chainhop會首先將ETH橋接到以太坊,然後在以太坊上完成ETH-USDC交換(通常price impact要小得多),最後將USDC橋接到Optimism。


Chainge Finance則更進一步,在多跳的基礎上,支持把訂單拆分給多個鏈上的流動性池,共衕完成交易。例如用戶需要將Fusion鏈上的大量ETH換成Tron鏈上的USDT,繫統可能會拆分到以太坊和Polygon上,分別完成兌換之後,再爲用戶將USDT傳輸到Tron鏈上。

通過「多跳」和「拆單」機製,「流動性路由」的方式可以更加智能的充分利用多鏈上分散的流動性,爲用戶完成交易,有效的減小整體的price impact。

交易代理

交易代理是指用戶在髮出交易請求後,由交易代理幫助用戶完成交易。交易代理會形成一個競價市場,用戶可以選擇其中能夠提供最優價格的代理來成交。這種方式有點像訂單薄,但不衕的是,這些交易代理併不一定事先儲備自有流動性,而是可以在接到訂單後,幫助用戶尋找最佳交易路徑併完成交易,從中賺取傭金。在這個過程中,交易代理甚至可以充分利用CEX中的流動性,隻要能爲用戶提供更優的價格,可以使用任何地方的可用流動性。

與流動性路由方案一樣,交易代理方案也可以衕時爲用戶提供本地交易服務和跨鏈交易服務。 採用此方案的典型案例是Uniswap X。Uniswap X是Uniswap Labs於2023年7月髮布的新産品。在官方的描述中,Uniswap X是一種新型的無需許可的、開源的、基於荷蘭拍的聚合交易協議,用於跨AMM和其他流動性來源爲用戶提供服務,具有無Gas、無滑點、抗MEV等優勢。

Uniswap X中的交易代理名爲「填充者」(Filler)。用戶通過Uniswap X髮起交易請求後,會由Filler進行響應。Filler之間是競爭關繫,繫統通過荷蘭拍的方式決定誰來接單,最終拿到訂單的Filler會幫助用戶完成兌換。一言以蔽之,Uniswap X讓衆多Filler通過競價爲用戶提供最優成交價格,而Filler通過髮現更優的交易路徑來穫得競爭優勢。


圖片來源:Uniswap X官方介紹

整個過程中,Gas是Filler代付的,因此用戶感受到的是無Gas體驗。至於MEV攻擊和滑點的風險,其實也都轉嫁爲Filler了,用戶可以穫得「所見即所得」的成交體驗。

Uniswap官網界麵已經有開啟Uniswap X的按鈕,用戶可以點擊右上角小齒輪手動開啟,目前僅支持以太坊網絡。


現在,無論是「流動性路由」還是「交易代理」模式,其核心都是關註曏用戶輸出結果——最優的成交價格,把覆雜的過程隱藏起來,由智能算法也好,競價市場也好,代替用戶完成。這樣的方式,其實現在有個更時髦、也更貼切的概念去描述它,那就是“意圖層”,無論是流動性路由,還是交易代理,他們都可以被認爲是不衕形式的Intent Solver。當然,Intent-Centric的敘事很宏大,還包括很多其他方麵。

如何更好的部署流動性?

上麵我們討論的是,如何幫助用戶更好的充分利用多鏈的流動性。那麽從流動性的部署和引導者,也就是DeFi項目方的角度而言,如何提高流動性的利用效率呢?

對於DeFi項目而言,流動性是其核心,甚至流動性就是DeFi項目所提供的服務本身。分散和割裂的流動性會讓每個部分的流動性都無法髮揮最大效用,整體的流動性效率處於較低水平,阻礙其競爭優勢的建立。如果將流動性集中在一條鏈上,又會喪失掉其他鏈的用戶和機會。 改善這樣的問題,有兩種可行的思路。

第一種思路是SLAMM(Shared Liquidity AMM),其基本思路是設置一個被稱爲“預測者”的角色,他們負責預測未來一段時間內交易量的分布,併以此爲依據,進行流動性的提前調度。預測者的預測越接近真實情況,預測者就會穫得越多的獎勵。

理想情況下,預測者可以在某條鏈的交易量爆髮之前,提前將其他鏈的流動性轉移到那條鏈上,防止流動性不足導緻的交易失敗,也可以在某條鏈的交易量縮減之前,提前將富餘的流動性轉移到更需要的地方,以避免流動性的浪費。

但這種方式的缺點也很顯著,其一,即便調度合理,每條鏈依舊無法使用全局流動性,其二,交易量的變化很多時候無跡可尋,預測者缺乏依據去做合理的預測和調度,其三,用戶必鬚爲預測者支付費用。

盡管SLAMM被提出已超過1年時間,但迄今爲止,作者沒有看到SLAMM的實踐案例,這説明開髮者併不看好這種方式。

遠程調用流動性

這是一種更簡單的方式。DeFi項目方在一條鏈上部署和引導所有的流動性,併在其他鏈上提供遠程訪問模塊,當用戶在其他鏈上髮起交易請求時,實際上會通過跨鏈的方式,遠程使用流動性。

這種方式有諸多優勢,包括

  • 在任何鏈上,用戶訪問的都是全局流動性
  • 流動性的引導和部署變的很簡單,不存在分配和調度的問題
  • 更好的跨鏈可集成性,其他鏈上的應用也可以通過遠程調用的方式,使用該項目的全局流動性。例如借貸項目可以遠程使用全局流動性完成清算,減少清算時的折損。

    全鏈LSD項目Bifrost正在實踐這樣的方式,作者0xmiddle在前作《跨鏈橋的未來:全鏈互操作成必然,流動性橋將沒落》中有過闡述。實際上,這不止是一種流動性部署方式,更是一種全新的應用架構。我們可以描述爲“總店+分店”結構。

在這種結構下,應用程序併不需要在所有鏈上重覆部署實例,而是僅在一條鏈上部署核心模塊(總店)的衕時,在其他鏈上部署一個輕量化的遠程模塊(分店)。任何其他鏈的用戶都通過跨鏈的方式遠程訪問應用程序,穫取服務。


也就是説,統一在一條鏈上的,不止是流動性,還包括應用程序的主體部分。

當然,這種模式也存在挑戰,遠程調用過程中,需要用到跨鏈橋,執行一來一回兩次跨鏈傳輸,會産生額外的成本,如果跨鏈橋基礎設施不夠安全的話,還會讓這樣的操作有額外的風險。

但作者看到的是,跨鏈橋基礎設施正在不斷髮展完善,新一代更加安全的跨鏈橋正在成長起來,跨鏈橋給人們造成的不安全印象將會隨之消弭。可以參考作者的文章《Multichain 的倒下或將成爲跨鏈橋轉型的契機》。

我們再來分析下跨鏈資産傳輸的成本。該成本分爲兩部分:一是跨鏈橋收取的用戶維持Bridge Nodes和Relayers運行的Protocol Fee,一般很少,幾乎可以忽略,甚至有的跨鏈橋對此完全補貼,比如Wormhole、Zetachain;二是跨鏈過程産生的Gas費,這是主要部分。

遠程兌換比本地兌換相比,會額外支出大概282000Gas(以EVM爲例),這筆Gas的費用,在Arbitrum、Polygon、BSC、Optimism上大緻在0.005~0.2美金之間,盡管這個價格會隨著網絡擁堵情況和Token價格波動而波動,但都在可接受範圍內。以太坊L1要貴一些,可以做例外處理。


錶格備註:數據截取時間:2023年11月30日;

價格數據來源:coincarp.com;

gas price數據來源:gasnow.io,bscscan.com/gastracker

關於Gas費的計算:

一次跨鏈Token傳輸,包含源鏈和目標鏈上各一筆,共2筆Token Transer(可能是lock-mint,也可能是burn-unlock,或者burn-mint),一筆ERC20 Token傳輸的Gas費一般是60000 Gas,兩筆則爲120000 Gas。

此外跨鏈傳輸還存在一筆簽名驗證成本,簽名驗證的目的是確認跨鏈消息被Bridge Nodes確認,BridgesNodes可以通過MPC技術進行聯合簽名,形成的簽名是一個單一的簽名,與普通地址的簽名無異,驗證該簽名所需要花費的Gas,也與驗證普通地址的簽名無異,大約是21000 Gas(關於MPC技術在跨鏈橋中的應用,可以參考這篇文章了解更多)。

因此一筆跨鏈傳輸的Gas費可以認爲是:

120000+21000Gas=141000Gas,一來一回兩筆跨鏈傳輸的Gas費則是282000gas。

圖片備註:圖中以lock-mint爲例説明,事實上資産傳遞還有burn-unlock和burn-mint兩種情況

所以,我們從成本角度權衡利弊,也可以得出結論:相比流動性割裂造成的睏擾而言,跨鏈互操作的代價併不大。流動性的遠程調用模式相比動態調度模式更加可行。

觀點與總結

以上,我們闡述了多鏈格局的産生緣由及其必然性,併通過考察業內既有的探索,爲流動性分散的問題開了方子。

總的來説有兩點,其一,包括流動性路由、交易代理等形式的,以意圖爲中心的新交易方式正在幫助用戶更加充分利用各條鏈上的流動性,減少交易的損耗;

其二,DeFi應用程序也在通過更好的部署流動性來追求更高的效率,動態流動性方案比靜態好一些,但隨著跨鏈基礎設施的成熟,「單鏈部署流動性+遠程調用」反而是更有前景的方案。

在未來的多鏈流動性格局中,大多數資産的主要流動性都將集中在一條鏈上,遠程兌換將成爲常態。穩定幣(USDT、USDC、甚至某種意義上包括ETH)例外,它們將分布在各個鏈上,承擔跨鏈資産兌換的媒介職能。

免責聲明:

  1. 本文轉載自[極客 Web3 )],著作權歸屬原作者[0xmiddle],如對轉載有異議,請聯繫Gate Learn團隊,團隊會根據相關流程盡速處理。

  2. 免責聲明:本文所錶達的觀點和意見僅代錶作者個人觀點,不構成任何投資建議。

  3. 文章其他語言版本由Gate Learn團隊翻譯, 在未提及Gate.io)的情況下不得覆製、傳播或抄襲經翻譯文章。

Layer2時代下,該如何拯救那破碎不堪的流動性?

新手1/7/2024, 5:25:57 PM
本文分析 Layer2 時代流動性分散問題,併列舉多種業界解決方案,分析彼此的優缺點與髮展趨勢。

導語:多鏈併起的格局和Layer2的蓬勃髮展,給用戶和開髮者帶來了更多的選擇,但也引髮了流動性的嚴重割裂。用戶如何才能充分利用全局流動性來優化交易體驗?多鏈應用的開髮者如何部署和引導流動性,才能夠實現效用最大化?本文將列舉多種業內解決方案,分析彼此的利弊與髮展趨勢。

正文:如今的Crypto是一個由多鏈構成的混沌世界。曾經,以太坊聚集了加密世界絶大多數的流動性與DeFi應用,但現在其TVL占比已經降到60%以下,併仍處於下降態勢。

一些EVM兼容鏈與新公鏈仍在持續蠶食市場份額,麵對這樣的局麵,以太坊也在爲提高性能和生態容納量而自我革命,各種Layer2成爲了新公鏈最大的競爭對手,再次從Alt chain手中搶走了資産與用戶。


圖片來源:defillama.com/chains,藍色部分爲以太坊TVL市場份額

這個多鏈與L2併存的世界給dApps和DeFi金融創新提供了更多可能,dApp不必構建在昂貴擁堵的以太坊主網,避免因Gas費而限製自身採用率。Layer2在帶來高性能的衕時,仍然可以與Layer1乃至整個EVM生態內的資産交互,dApp甚至可以選擇獨立構建專屬的L2應用鏈。

可以預見的是,應用程序與流動性的分散化將在未來愈演愈烈,這種分散化給開髮者和用戶都帶來了新的挑戰。

對用戶而言,無論在哪條鏈上交易,幾乎都無法調動全局流動性,這會帶來更高的price imact,使得大額交易容易因流動性不足而受到影響。一些資産在某些鏈甚至沒有流動性,用戶不得不跨到其他鏈上才能交易。

而從開髮者的角度看,爲了滿足不衕鏈上的用戶,需要在不衕鏈上引導流動性,這帶來了額外的成本。有限的流動性如果被引導到不衕鏈上,會讓所有鏈的流動性都很單薄,交易體驗變差,可如果放棄某些鏈,又將放棄部分用戶和業務收入。

麵對流動性割裂的睏局,一些解決方案試圖從用戶角度入手,讓用戶在交易時盡可能高效利用不衕鏈上的流動性,減少交易折損。大體來説,有兩種方式——流動性路由(Liquidity Router)和交易代理(Trading Agency)

流動性路由

流動性路由錶現爲交易聚合器類的應用。用戶在其中進行交易的時候,繫統不是僅僅用本地流動性爲用戶完成交易,而是從不衕鏈上尋找最優交易路徑。流動性路由可以服務於本地交易,也可以服務於跨鏈交易。

我們以Chainhop和Chainge Finance爲例來説明Liquidity Router的工作方式。二者都是跨鏈兌換聚合器。

在ChainHop上,如果用戶希望將X鏈的資産A換成Y鏈上的資産B,但是A/B的主要流動性都在Z鏈上,那麽ChainHop會執行多跳交易,幫助用戶把資産A髮送到Z鏈,換成資産B,再髮送到Y鏈。通過這種「多跳」的方式,盡管增加了Gas支出,但綜合算下來,還是能爲用戶提供更優的交易結果。

例如,當用戶請求在Fantom上將大量ETH兌換成Optimism上的USDC時。Chainhop會首先將ETH橋接到以太坊,然後在以太坊上完成ETH-USDC交換(通常price impact要小得多),最後將USDC橋接到Optimism。


Chainge Finance則更進一步,在多跳的基礎上,支持把訂單拆分給多個鏈上的流動性池,共衕完成交易。例如用戶需要將Fusion鏈上的大量ETH換成Tron鏈上的USDT,繫統可能會拆分到以太坊和Polygon上,分別完成兌換之後,再爲用戶將USDT傳輸到Tron鏈上。

通過「多跳」和「拆單」機製,「流動性路由」的方式可以更加智能的充分利用多鏈上分散的流動性,爲用戶完成交易,有效的減小整體的price impact。

交易代理

交易代理是指用戶在髮出交易請求後,由交易代理幫助用戶完成交易。交易代理會形成一個競價市場,用戶可以選擇其中能夠提供最優價格的代理來成交。這種方式有點像訂單薄,但不衕的是,這些交易代理併不一定事先儲備自有流動性,而是可以在接到訂單後,幫助用戶尋找最佳交易路徑併完成交易,從中賺取傭金。在這個過程中,交易代理甚至可以充分利用CEX中的流動性,隻要能爲用戶提供更優的價格,可以使用任何地方的可用流動性。

與流動性路由方案一樣,交易代理方案也可以衕時爲用戶提供本地交易服務和跨鏈交易服務。 採用此方案的典型案例是Uniswap X。Uniswap X是Uniswap Labs於2023年7月髮布的新産品。在官方的描述中,Uniswap X是一種新型的無需許可的、開源的、基於荷蘭拍的聚合交易協議,用於跨AMM和其他流動性來源爲用戶提供服務,具有無Gas、無滑點、抗MEV等優勢。

Uniswap X中的交易代理名爲「填充者」(Filler)。用戶通過Uniswap X髮起交易請求後,會由Filler進行響應。Filler之間是競爭關繫,繫統通過荷蘭拍的方式決定誰來接單,最終拿到訂單的Filler會幫助用戶完成兌換。一言以蔽之,Uniswap X讓衆多Filler通過競價爲用戶提供最優成交價格,而Filler通過髮現更優的交易路徑來穫得競爭優勢。


圖片來源:Uniswap X官方介紹

整個過程中,Gas是Filler代付的,因此用戶感受到的是無Gas體驗。至於MEV攻擊和滑點的風險,其實也都轉嫁爲Filler了,用戶可以穫得「所見即所得」的成交體驗。

Uniswap官網界麵已經有開啟Uniswap X的按鈕,用戶可以點擊右上角小齒輪手動開啟,目前僅支持以太坊網絡。


現在,無論是「流動性路由」還是「交易代理」模式,其核心都是關註曏用戶輸出結果——最優的成交價格,把覆雜的過程隱藏起來,由智能算法也好,競價市場也好,代替用戶完成。這樣的方式,其實現在有個更時髦、也更貼切的概念去描述它,那就是“意圖層”,無論是流動性路由,還是交易代理,他們都可以被認爲是不衕形式的Intent Solver。當然,Intent-Centric的敘事很宏大,還包括很多其他方麵。

如何更好的部署流動性?

上麵我們討論的是,如何幫助用戶更好的充分利用多鏈的流動性。那麽從流動性的部署和引導者,也就是DeFi項目方的角度而言,如何提高流動性的利用效率呢?

對於DeFi項目而言,流動性是其核心,甚至流動性就是DeFi項目所提供的服務本身。分散和割裂的流動性會讓每個部分的流動性都無法髮揮最大效用,整體的流動性效率處於較低水平,阻礙其競爭優勢的建立。如果將流動性集中在一條鏈上,又會喪失掉其他鏈的用戶和機會。 改善這樣的問題,有兩種可行的思路。

第一種思路是SLAMM(Shared Liquidity AMM),其基本思路是設置一個被稱爲“預測者”的角色,他們負責預測未來一段時間內交易量的分布,併以此爲依據,進行流動性的提前調度。預測者的預測越接近真實情況,預測者就會穫得越多的獎勵。

理想情況下,預測者可以在某條鏈的交易量爆髮之前,提前將其他鏈的流動性轉移到那條鏈上,防止流動性不足導緻的交易失敗,也可以在某條鏈的交易量縮減之前,提前將富餘的流動性轉移到更需要的地方,以避免流動性的浪費。

但這種方式的缺點也很顯著,其一,即便調度合理,每條鏈依舊無法使用全局流動性,其二,交易量的變化很多時候無跡可尋,預測者缺乏依據去做合理的預測和調度,其三,用戶必鬚爲預測者支付費用。

盡管SLAMM被提出已超過1年時間,但迄今爲止,作者沒有看到SLAMM的實踐案例,這説明開髮者併不看好這種方式。

遠程調用流動性

這是一種更簡單的方式。DeFi項目方在一條鏈上部署和引導所有的流動性,併在其他鏈上提供遠程訪問模塊,當用戶在其他鏈上髮起交易請求時,實際上會通過跨鏈的方式,遠程使用流動性。

這種方式有諸多優勢,包括

  • 在任何鏈上,用戶訪問的都是全局流動性
  • 流動性的引導和部署變的很簡單,不存在分配和調度的問題
  • 更好的跨鏈可集成性,其他鏈上的應用也可以通過遠程調用的方式,使用該項目的全局流動性。例如借貸項目可以遠程使用全局流動性完成清算,減少清算時的折損。

    全鏈LSD項目Bifrost正在實踐這樣的方式,作者0xmiddle在前作《跨鏈橋的未來:全鏈互操作成必然,流動性橋將沒落》中有過闡述。實際上,這不止是一種流動性部署方式,更是一種全新的應用架構。我們可以描述爲“總店+分店”結構。

在這種結構下,應用程序併不需要在所有鏈上重覆部署實例,而是僅在一條鏈上部署核心模塊(總店)的衕時,在其他鏈上部署一個輕量化的遠程模塊(分店)。任何其他鏈的用戶都通過跨鏈的方式遠程訪問應用程序,穫取服務。


也就是説,統一在一條鏈上的,不止是流動性,還包括應用程序的主體部分。

當然,這種模式也存在挑戰,遠程調用過程中,需要用到跨鏈橋,執行一來一回兩次跨鏈傳輸,會産生額外的成本,如果跨鏈橋基礎設施不夠安全的話,還會讓這樣的操作有額外的風險。

但作者看到的是,跨鏈橋基礎設施正在不斷髮展完善,新一代更加安全的跨鏈橋正在成長起來,跨鏈橋給人們造成的不安全印象將會隨之消弭。可以參考作者的文章《Multichain 的倒下或將成爲跨鏈橋轉型的契機》。

我們再來分析下跨鏈資産傳輸的成本。該成本分爲兩部分:一是跨鏈橋收取的用戶維持Bridge Nodes和Relayers運行的Protocol Fee,一般很少,幾乎可以忽略,甚至有的跨鏈橋對此完全補貼,比如Wormhole、Zetachain;二是跨鏈過程産生的Gas費,這是主要部分。

遠程兌換比本地兌換相比,會額外支出大概282000Gas(以EVM爲例),這筆Gas的費用,在Arbitrum、Polygon、BSC、Optimism上大緻在0.005~0.2美金之間,盡管這個價格會隨著網絡擁堵情況和Token價格波動而波動,但都在可接受範圍內。以太坊L1要貴一些,可以做例外處理。


錶格備註:數據截取時間:2023年11月30日;

價格數據來源:coincarp.com;

gas price數據來源:gasnow.io,bscscan.com/gastracker

關於Gas費的計算:

一次跨鏈Token傳輸,包含源鏈和目標鏈上各一筆,共2筆Token Transer(可能是lock-mint,也可能是burn-unlock,或者burn-mint),一筆ERC20 Token傳輸的Gas費一般是60000 Gas,兩筆則爲120000 Gas。

此外跨鏈傳輸還存在一筆簽名驗證成本,簽名驗證的目的是確認跨鏈消息被Bridge Nodes確認,BridgesNodes可以通過MPC技術進行聯合簽名,形成的簽名是一個單一的簽名,與普通地址的簽名無異,驗證該簽名所需要花費的Gas,也與驗證普通地址的簽名無異,大約是21000 Gas(關於MPC技術在跨鏈橋中的應用,可以參考這篇文章了解更多)。

因此一筆跨鏈傳輸的Gas費可以認爲是:

120000+21000Gas=141000Gas,一來一回兩筆跨鏈傳輸的Gas費則是282000gas。

圖片備註:圖中以lock-mint爲例説明,事實上資産傳遞還有burn-unlock和burn-mint兩種情況

所以,我們從成本角度權衡利弊,也可以得出結論:相比流動性割裂造成的睏擾而言,跨鏈互操作的代價併不大。流動性的遠程調用模式相比動態調度模式更加可行。

觀點與總結

以上,我們闡述了多鏈格局的産生緣由及其必然性,併通過考察業內既有的探索,爲流動性分散的問題開了方子。

總的來説有兩點,其一,包括流動性路由、交易代理等形式的,以意圖爲中心的新交易方式正在幫助用戶更加充分利用各條鏈上的流動性,減少交易的損耗;

其二,DeFi應用程序也在通過更好的部署流動性來追求更高的效率,動態流動性方案比靜態好一些,但隨著跨鏈基礎設施的成熟,「單鏈部署流動性+遠程調用」反而是更有前景的方案。

在未來的多鏈流動性格局中,大多數資産的主要流動性都將集中在一條鏈上,遠程兌換將成爲常態。穩定幣(USDT、USDC、甚至某種意義上包括ETH)例外,它們將分布在各個鏈上,承擔跨鏈資産兌換的媒介職能。

免責聲明:

  1. 本文轉載自[極客 Web3 )],著作權歸屬原作者[0xmiddle],如對轉載有異議,請聯繫Gate Learn團隊,團隊會根據相關流程盡速處理。

  2. 免責聲明:本文所錶達的觀點和意見僅代錶作者個人觀點,不構成任何投資建議。

  3. 文章其他語言版本由Gate Learn團隊翻譯, 在未提及Gate.io)的情況下不得覆製、傳播或抄襲經翻譯文章。

Start Now
Sign up and get a
$100
Voucher!
It seems that you are attempting to access our services from a Restricted Location where Gate.io is unable to provide services. We apologize for any inconvenience this may cause. Currently, the Restricted Locations include but not limited to: the United States of America, Canada, Cambodia, Thailand, Cuba, Iran, North Korea and so on. For more information regarding the Restricted Locations, please refer to the User Agreement. Should you have any other questions, please contact our Customer Support Tea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