Gate Ventures 研究洞察:AltDA 生态系统重建 — 挑战与突破路径

10/5/2025, 6:24:27 AM
获取独家分析、投资论点以及深入探讨塑造数字资产未来的项目,涵盖最新的前沿技术分析和生态系统发展。

TL;DR

随着加密货币交易市场的持续增长,提高链上交易处理能力和可扩展性已成为技术探索的关键领域。在以太坊的扩展路线图中,社区逐渐选择了以第二层为中心的方法。然而,面对高昂的Calldata成本,第二层项目被迫将重点放在数据可用性(DA)扩展上,以进一步降低成本并提高效率。在这种背景下,Danksharding和EIP-4844等提案应运而生,旨在利用新的存储机制使Rollups在以太坊上发布数据时更加高效和便宜。同时,一波AltDA项目——如Celestia、EigenDA和Avail——也开始崛起,通过独立共识和数据编码技术提供替代的区块空间解决方案。

尽管AltDA项目在区块空间定价和可扩展性方面显示出潜力,但当前市场对大规模链上数据的需求仍然有限。对于许多Rollup来说,在以太坊上支付一部分DA费用(在Base的情况下,DA成本占不到5%)远不如以太坊提供的合法性、流动性和生态系统整合重要。以Celestia为例:它目前在很大程度上依赖于一个主要客户端Eclipse,该客户端占其blob上传量的约85%,使其用户基础高度集中。同时,自推出以来,Celestia的总协议收入仅为几万美元——这一盈利水平不足以支持长期运营,更不用说吸引更多用户或加速生态系统发展的重大资源了。与此同时,其他DA项目正受到EigenDA的挤压,面临淡出“幽灵链”的风险。

通过分析 DA 的真实需求来源以及它目前面临的挑战,我们发现传统金融或轻量级应用消耗的区块空间相对较少。对他们来说,以太坊 DA 仅占成本的一小部分。随着以太坊 DA 的持续扩展和 ZK 压缩的改善,以太坊在 DA 领域的主导地位只会加强,进一步减少对 AltDA 的需求。这使我们重新考虑用户画像:只有在 AI、游戏和社交领域的数据密集型应用才有可能引发爆炸性的 DA 需求,并真正测试 DA 层的高吞吐量、低成本潜力。因此,DA 项目应该更多地关注探索全链应用的发展及其可能带来的网络效应,类似于 DeFi 创建的“金融乐高”效应。

数据可用性(DA)的演变


以太坊扩展的历史,来源:GenesiSee

扩容一直是一个持久的话题。以太坊经历了多个扩容演变阶段——从状态通道、Plasma、ETH 2.0 分片、Shadow Chains(现在称为 Rollups),到 ZK 和 Optimistic (OP) Rollup 技术——最终确认了以 Layer 2 为中心的路线图。

ZK Rollup 已成为以太坊的主要扩展技术。它将执行在第二层的交易打包并发送到 Calldata,这个地方曾是早期数据可用性(DA)存储区域。重要的是要注意,数据可用性并不等同于数据存储;相反,它确保交易数据可以供验证和确认。然而,随着第二层解决方案数量的迅速增加,Calldata 的高成本成为了一个关键瓶颈。Calldata 存储智能合约函数调用的参数,从未设计用于大规模数据可用性存储。

为了解决这个问题,以太坊研究员Dankrad Feist提出了Danksharding——一种将以太坊划分为多个层的架构,其中之一是数据可用性(DA)层。在这个系统中,数据以Blob的形式存储在以太坊上,并设计为在设定的时间后从Layer 1中删除,以避免主网状态过度增长。最终目标是实现数据可用性采样(DAS),并支持每个插槽最多16 MB的数据。

在早期阶段,Feist 引入了 Proto-Danksharding 作为实现这一愿景的过渡步骤,正式实施为 EIP-4844 和 Dencun 升级。在 EIP-4844 下,每个 Blob 为 128 KB,每个区块/插槽最多可以承载六个 Blob(目标为三个)。如果超过此限制,以太坊引入了一种类似于 EIP-1559 的燃气调整机制,以平衡网络成本。

对于第二层项目,整体运营成本可以分为三个主要组成部分:

  • 执行成本:L1和L2之间状态更新和跨链操作的费用。

  • DA成本:与存储压缩数据、状态根和ZK证明相关的成本。

  • 验证成本:验证 ZK 证明的计算开销。

在EIP-4844推出之前,L1成本占总Layer 2费用的近98%——主要是由于Calldata存储的过高成本。

每日 Blob 保存,来源:Blobscan

自Dencun升级以来,数据可用性(DA)层的成本下降了92%。虽然以太坊一直在通过其Danksharding提案探索DA层的扩展,但Celestia则平行推出了自己的第三方解决方案——并因此将“模块化”的概念引入主流叙事。

然而,在此期间,以太坊的路线图开始面临越来越多的批评,导致行业内出现几种普遍的观点:

  1. 以太坊从“世界计算机”转变为“世界结算层”的变化引发了人们的担忧。通过将其执行层转移到第二层,以太坊似乎放弃了其最初的计算愿景。即使现货ETF在商业上促进了以太坊的使用,金融机构仍然往往难以定义或定位以太坊现在所代表的意义。

  2. Layer 2架构存在固有缺陷。尽管它具有模块化和可扩展性,但与保持统一状态和可组合性的单体链相比,Layer 2生态系统仍然面临流动性分散的问题。

  3. Celestia的吞吐量和性能超越以太坊的DA层,可能使Celestia能够捕获更多的数据资产,这被许多人视为区块链基础设施中最有价值的组成部分。

  4. 模块化区块链架构正成为历史的必然性。市场上出现了模块化项目的爆炸性增长——涵盖模块化执行层、虚拟机、排序器和数据可用性解决方案等。

以太坊最大的优势在于它的合法性,但这种合法性很难量化。对于一些项目来说,“合法性的成本”无法轻易测量或证明。从以太坊社区缺乏认可可能导致用户流失和声誉损害——这是一个无形但影响深远的因素。正是这种动态使得一些在线社区戏谑地称呼以太坊的坚定支持者为“以太坊教”。


Layer2 DA 成本(美元/MB)

一旦Celestia启动,它确实显著降低了数据可用性(DA)的成本。如上图所示,在Dencun升级后,以太坊的每兆字节DA成本一般在$0.6到$4.0 USD/MB之间,其中Linea最为高效,达到低至$0.66 USD/MB。我们尚未包括Unichain最新的DA成本数据,而Optimism(OP)链目前维持的DA使用成本约为$20 USD/MB。


使用Celestia的DA成本,来源:Celenium.io

相比之下,Celestia 的 DA(数据可用性)成本约为每 MB 0.06–0.09 TIA,较以太坊降低了 60%–90%。与此同时,以太坊的波动性远高于 Celestia,这意味着其区块空间定价显著更不稳定。然而,尽管为客户提供了如此可观的成本节省,Celestia、Avail 和其他 DA 层项目——或可以称之为“区块空间销售”业务——实际上进展甚微。在 Celestia 的生态系统中,Eclipse 占总 Blob 提交的约 93.61%,而其他项目如 Orderly、Lightlink 和 AEVO 的总和仅占很小一部分。此外,Avail 和 Celestia 的代币价格表现一直疲软,甚至有报道指出 Celestia 的团队以折扣价进行场外交易出售代币。

曾经辉煌的Celestia到底发生了什么?它现在面临什么问题?它真正取得了多少进展,为什么它的生态系统仍然难以推进?Celestia曾被誉为模块化区块链运动的先锋和潜在的“以太坊杀手”,但逐渐淡出了人们的视野。本文旨在探讨区块空间商业模式的真实价值——在经历了两年的市场降温和用户教育后,曾经的“正统”光环褪去。

主流DA项目技术发展的分析

当前主流的DA项目包括Celestia、EigenDA、Nuffle(NEAR DA)和Avail,以及新兴的参与者如基于比特币的DA解决方案Nubit和专为AI导向应用设计的0G(零重力)。

比较图表
目前大多数DA(数据可用性)技术正在朝着相同的核心方法汇聚——二维Reed-Solomon纠删编码结合DAS(数据可用性采样)——这也代表了以太坊未来升级的方向。二维Reed-Solomon方法通过冗余确保在传输过程中的数据可恢复性,而DAS使得仅通过少量采样操作即可进行高可信度的数据可用性验证。在接下来的部分中,我们将重点关注以太坊EIP-4844、Celestia、EigenDA、Nuffle和Avail。

以太坊 EIP-4844

EIP-4844作为以太坊在全面实现分片之前的“过渡升级”。其核心创新在于引入了携带大数据块(Blob)的交易,这些数据块在共识层(信标链)上存储,而不是在执行层。这些Blob在执行节点上大约两到三周后会自动删除,显著降低了Layer 2将数据发布到Layer 1的成本。

目前,EIP-4844 尚未支持 DAS(数据可用性抽样),尽管这仍然是未来升级的一个关键目标。它也缺乏专用的证明机制,因为 Blobs 直接挂载在主链上,且共识仍然依赖于以太坊现有的 Ghost + Casper 机制——这意味着区块时间仍然遵循主网的 12 秒间隔。

在新系统下,Blob费用遵循EIP-1559燃气费用模型,以平衡供需,目标是每个区块三个Blob,最多六个,每个大小为128 KB。一旦Danksharding完全实施,目标是每个插槽处理高达32 MB的数据,支持跨分片通信,并在技术层面结合2D Reed-Solomon编码、DAS和KZG承诺。

Celestia

Celestia是第一个独立的Layer 1区块链,围绕模块化区块链的概念构建,特别关注提供数据可用性(DA)和共识服务。它将DAS(数据可用性采样)与2D Reed-Solomon纠删编码和命名空间Merkle树(NMTs)结合,来拆分和编码区块数据。节点随后随机采样小的数据部分,以概率性地验证完整的区块数据是否已正确发布——在最小下载要求下实现高验证信心。

其共识机制基于 Cosmos 框架内的 Tendermint 协议,遵循一个过程,其中提议者提交一个新区块,所有节点随后参与两轮投票(Prevote 和 Precommit)。当三分之二的验证者批准该区块时,该区块被最终确认。区块时间大约为 15 秒,最终确认理论上也在 15 秒内——尽管理论上如此,但在实践中,这两者都可以在大约 6 秒内实现。

Celestia采用乐观证明架构,而不是更常见的KZG承诺方法,这意味着只有在发生欺诈的情况下,才会触发交互式验证。

在区块大小方面,Celestia最初支持每个区块2 MB,但通过实施2D Reed-Solomon编码和DAS,该协议有效地减少了节点负载,使轻量级节点的操作更加高效,并支持更广泛的网络可扩展性。

EigenDA

EigenLayer 是以太坊上的中间件协议,提供重质押基础设施,允许现有的 ETH 验证者选择加入并提供额外的服务——其中之一就是 EigenDA。与其他 DA 解决方案不同,EigenDA 并不启动新的共识网络。相反,它通过削减机制强制问责,惩罚未能正确提供已发布数据的验证者,没收他们质押的 ETH。严格来说,EigenDA 更像是多个 DA 项目的聚合层或框架,设定它们可以运行的操作标准。多个 DA 实例可以在这个生态系统中并行运行,所有这些都由 xETH 保障,xETH 是作为抵押品使用的重质押形式的 ETH。

EigenDA结构,来源:EigenDA

具体而言,与Celestia和Avail的架构不同,EigenDA引入了一种称为运营商的独特角色。这些运营商需要在EigenLayer上质押xETH(重新质押的ETH),有效地将抵押品锁定作为安全保证。每个运营商仅存储Blob的一部分,但当这些片段结合在一起时,会重建完整的数据集——类似于数据分片。如果运营商采取不诚实的行为,他们将面临经济削减罚款,没收一部分他们质押的xETH。

直接与客户端上的Rollups交互的实体是Disperser,它充当Rollups和Operators之间的中介。Disperser将Rollup的Blob拆分成多个块,执行Reed-Solomon编码(以在传输过程中增加冗余以便于恢复数据丢失),然后使用KZG承诺来验证每个块是否对应于特定的Blob。Disperser将这些块和证明分发给Operators,并收集他们的签名。一旦收集到足够数量的签名(达到阈值),Disperser将聚合签名提交给以太坊智能合约,从而允许链上执行和惩罚任何不诚实的Operators。

一个单独的角色,Retriever,负责检索块数据并重建完整的Blob。虽然EigenLabs提供了官方的Retriever实现,但每个Rollup项目也可以部署自己的版本。

重要的是,EigenDA 不是一个区块链,因为它缺乏独立的共识机制。相反,操作员依赖于 EigenLayer 的质押和惩罚系统来确保安全性和问责制。

在整个过程中,以太坊的角色是通过智能合约收集和验证KZG承诺以及聚合签名。尽管EigenDA的安全性被宣传为“由以太坊保障”,但实际上它依赖于中介分散器,该分散器充当数据可用性委员会(DAC)。共识层仍然依赖于以太坊主网,最终性与以太坊的确认时间一致——大约2-3个历元。

值得注意的是,区块时间并没有固定在以太坊的12秒时间槽规则内,因为EigenDA可以将多个Blob(N个Blob)批量提交到每个时间槽中。在吞吐量方面,官方基准声称可达到每秒15 MB,定位EigenDA为当前开发中性能最强的DA基础设施之一。

Nuffle

Nuffle 是一个从 NEAR DA 演变而来的项目,NEAR DA 是由 NEAR 基金会孵化的链抽象组件之一。该项目随后完成了一轮独立的融资,成功获得了由 Electric Capital 领投的 1300 万美元种子融资。尽管 NEAR DA 尚未完全披露其完整的架构设计,但从官方网站上获得的有限信息揭示了以下内容:

Nuffle 的数据可用性 (DA) 层可能采用类似于 NEAR 的执行分片技术 Nightshade 的架构。Nuffle 将 Nightshade 的原则应用于数据存储,同时实施状态修剪,确保至少保留完整的数据三天。尽管其技术实现仍在开发中,官方文档建议 Nuffle 可能使用 2D Reed-Solomon + KZG 承诺方案——但显然不会采用 DAS(数据可用性采样)。原因是,尽管 DAS 可以通过少量验证样本以概率方式达到 99% 的信心,但仍然留下了潜在恶意行为的空间。(同样,0G 去年因相同的担忧放弃了 DAS 模型。)

Nuffle DA + NFFL 结构,来源:Nuffle

值得注意的是,Nuffle 引入了一种新的协议,称为 NFFL(Nuffle 快速最终性层,以前称为 SFFL)。该协议依赖于 EigenLayer 进行加密安全,并具有两个链下角色——操作员和聚合器——通过以下工作流程进行操作:

Rollup将其区块数据发布到Nuffle DA。

  1. 操作员从 Nuffle DA 检索数据,并验证其与原始 Rollup 数据的一致性。

  2. 一旦验证,操作员签署状态根并将其提交给聚合器。

  3. Aggregator 汇总一个统一的证明并将其提交给以太坊上的 NFFL 合约。

  4. 经过成功验证,状态证明同步回每个Rollup网络,实现快速结算。

  5. 与此同时,NFFL作为注册在EigenLayer上的中间件,运营商负责签署Blob数据的有效性。这些运营商还运行AVS(主动验证服务)节点,因此在PoS模型下会面临削减惩罚。

Nuffle的复杂设计服务于一个明确的目的:通过利用NEAR的Nightshade技术,它实现了极高的Blob吞吐量,同时NFFL作为快速终结机制。这种架构允许Rollups主要依赖EigenLayer的xETH再质押安全性,从而提高数据在DA层的吞吐量。然而,由于最终结算仍发生在以太坊上,最终性时间仍然保持在15分钟左右。

可用

Avail最初是在Polygon内部孵化的,作为其可扩展性解决方案的一部分,但后来被独立出来成为一个独立项目。Avail从Polkadot SDK(Substrate)继承了BABE和GRANDPA共识机制。与Celestia类似,Avail采用了2D Reed–Solomon编码、KZG承诺和DAS(数据可用性采样)的组合,以确保数据既不被故意隐瞒,也不被篡改。

BABE(区块链扩展的盲分配)是波卡的验证者选择算法,像彩票系统一样运作。例如,在每个时隙中,会生成一个随机数字;如果验证者分配的数字小于随机数字,则它获得在该时隙中产生区块的权利。每个时隙的固定持续时间为 6 秒,而 Avail 将其延长至 20 秒。当多个验证者同时满足资格条件时,就会出现挑战,导致链中的临时分叉。

GRANDPA(基于GHOST的递归祖先派生前缀协议)处理最终性——它确定哪个分叉成为规范链。它作为一种拜占庭投票机制,验证者对最被认可的链进行投票。一旦三分之二(2/3)的验证者批准一个分叉,它就会被最终确定。然而,这个过程通常需要多轮投票,这意味着每个20秒的时隙可能需要额外的时隙来完全确认交易的有效性。

目前,Avail 的区块大小为 2 MB,区块时间为 20 秒,最终确认时间为 40 秒,这有效地消耗了一个额外的插槽用于验证者投票和共识最终确认。

对比图表

上面的图表总结了五个主要的DA(数据可用性)项目以及以太坊未来的DA扩展目标。EigenDA完全依赖于EigenLayer的重质押安全模型,放弃了传统的公链结构,转而采用AVS(主动验证服务)框架,通过这种架构转变实现了更高的吞吐量。另一方面,Nuffle采用了双层安全模型,既依赖于以太坊,又依赖于其自身的DA,同时在以太坊的EigenLayer AVS生态系统内运行。结合NEAR的Nightshade分片技术,Nuffle在可扩展性和效率方面表现出显著的强劲性能。

展望未来,Danksharding旨在将Blob容量扩展至16–32 MB,代表着20–40倍的可扩展性提高。从技术角度来看,大多数DA项目计划采用KZG承诺和DAS(数据可用性采样),尽管由于担心这可能会延长结算时间,一些项目正在逐渐放弃DAS。相反,以太坊和其他某些生态系统仍然致力于DAS,作为验证区块有效性和鼓励轻节点参与的手段,从而增强网络的去中心化。这种分歧突显了指导每个DA项目演变的不同价值取向。

回归价值的源头:AltDA的成本、生态系统和商业模式


数据可用性生态系统,来源:L2beat

AltDA的主要商业模式是区块空间的销售,主要采用B2B模式。因此,说服主要客户采用AltDA解决方案至关重要。如上图所示,除了Celestia的早期生态系统——Eclipse占所有blob提交的96%——其他项目尚未取得显著发展。

Layer2 收入为 USD

Layer2 利润为美元

目前,整个行业——无论是Rollups还是Layer1区块链——仍然远未达到利润和收入成为有意义讨论点的阶段。Layer2网络的当前利润(在扣除团队运营、排序器基础设施和网络开发等成本之前)主要来自排序器交易费用,减去Layer1的Blob和执行费用。目前,Base链主导市场,1月份总收入为1660万美元,利润为1554万美元,而Layer1成本仅约为106万美元。同月,Arbitrum报告成本为238,700美元,利润为177万美元。自Dencun升级以来,以太坊主网上的Blob成本与团队、营销和开发的实际支出相比已变得微不足道。

这解释了为什么即使AltDA解决方案将DA成本减少60%–90%,大多数项目仍然不愿意迁移。与以太坊的合法性和流动性带来的好处相比,绝对节省是微不足道的。此外,Eclipse据报道正在考虑在EigenDA上线后从Celestia迁移,可能是因为EigenDA与以太坊生态系统的一致性提供了更强的合法性和优越的可扩展性表现。


Celestia Revenue,来源:Celenium.io

Eclipse占Celestia总Blob上传的87%,为网络产生的总收入仅为18,913 TIA——大约10万美元。这代表了一种极不健康的商业模式:Blob成本远低于Celestia的链外运营费用,且网络对单一客户端的依赖程度非常危险。对于Celestia而言,至少还有一些生态系统活动——更不用说现在几乎是“幽灵链”的Avail。

总体而言,以太坊的DA容量已经满足了今天相对疲软的生态系统的需求,进一步的Blob扩展仍在进行中。目前,Blob的成本已经足够低;真正的瓶颈在于Sequencer的燃气费用,而不是DA的定价。这正是为什么AltDA项目在吸引客户方面面临困难——对于现代Layer2网络来说,DA成本不再是关键决策因素。这也反映了一个更广泛的真相:基础设施的发展速度远快于应用程序的演变。在缺乏有意义的应用驱动的链上数据需求的情况下,AltDA的增长将保持有限。

AltDA的困境:成本降低未能解决需求短缺

像Celestia这样的项目似乎陷入了一个困境:以太坊的DA层已经足以满足当前需求,而DA费用已成为Layer2运营成本中微不足道的一部分。从以太坊生态系统迁移所带来的成本和合法性损失可能远远超过DA支出的小幅节省。

我们需要重新审视一个关键问题:与通用 Layer2 相比,DA 的真正客户是谁?我们的结论是,DA 的理想用户是非通用的、以向量数据驱动的应用程序。

人工智能数据集是向量数据的一个典型例子,游戏、社交和音乐应用同样适用。我们承认DA商业模型背后的核心思想——数据可用性层是最有价值的资产最终所在的地方。然而,目前存储在以太坊上的数据仍然以金融或轻量级应用为主,而通用Rollups对DA的使用贡献很小。

相反,如果向链上上传基于矢量的数据,例如AI训练集、游戏内资产或社交互动,产生的数据量将是巨大的,这将推动DA需求的指数增长。这也是Lens Protocol选择建立自己链的原因——现有的DA解决方案远不足以处理如此庞大的社交数据。

展望未来,如果SocialFi模型被证明是可持续的,社交和游戏生态系统可能会为DA基础设施产生真正的大规模需求。真正解锁AltDA市场增长潜力的关键在于这一点,而不是进一步降低成本。


Farcaster 结构,来源:Farcaster

Farcaster的架构也采用了部分链上数据索引模型,但本质上,数据本身并没有完全存储在链上。这导致了一个持续性问题——数据无法在区块链上完全重建或本地重用。在更广泛的Web3愿景中,生态系统类似于“金融乐高”,社会数据应该是固有可信和可移植的,但今天的社交应用仍然在很大程度上是封闭和孤立的。

因此,去中心化应用(DA)项目必须积极推动全面的链上数据存储,特别是在社交和游戏领域。即使经过压缩,去中心化应用的实际需求仍然有限——远不足以支持以去中心化应用为重点的网络的长期可持续性。

我们已经可以观察到,目前的DA服务供应远远超过了真实的市场需求。由于几乎没有真正的使用,大多数DA项目的估值似乎严重膨胀。虽然DA确实是Layer2生态系统的一个必要组成部分,但以太坊的本地DA主导地位几乎没有给AltDA解决方案留下可行的市场空间。这种不平衡也有助于解释关于Celestia进行场外交易代币销售的报道,因为其自成立以来的总链上收入仅为几万到十几万美元——这一数字凸显了它面临的艰巨挑战。

意识到这种停滞,0G已将焦点转向数据密集型应用,特别是在与AI相关的用例中。它引入了一个为并行AI计算设计的执行层和一个优化用于向量数据保留的存储层。官方声称的吞吐量高达50GB/s,而EigenDA的基准为15MB/s。这使得0G直接与Filecoin/FVM和Arweave/AO等解决方案竞争,尽管其主要优势在于更高的吞吐量、更快的执行和对大规模结构化数据的强大支持。

未来展望

AltDA似乎陷入了一个悖论——一个理论上合理的概念在实践中缺乏真正的市场需求。它的崛起始于以太坊早期的Calldata时代,那时,DA的可扩展性是一个不可避免的瓶颈。在那个时候,提供替代的数据可用性解决方案既是必要的,也是有价值的。然而,以太坊目前的DA容量现在足以满足现有需求。如今限制Layer2增长的因素不再是DA成本,而是流动性碎片化和最终性问题。

此外,用户的 gas 费用并不是直接由以太坊造成的,而是主要受到以利润为导向的 Rollups 设计的驱动。例如,Base 链的快速收入增长对 Coinbase 的股票表现贡献显著。在 Rollup 经济学中,DA 成本仅占总费用的一小部分。这使得 Rollup 项目极不可能仅仅为了节省微不足道的 DA 成本而放弃以太坊生态系统——其流动性溢出、合法性和品牌效应。

展望未来,随着链上应用的蓬勃发展和新的 Layer2 链的不断出现,对 DA 的整体需求无疑会增加。然而,这种日益增长的需求可能会讽刺性地进一步巩固以太坊的主导地位,因为持续的 DA 扩展和 ZK 压缩进展使链上存储变得越来越高效。这些发展将进一步压缩 AltDA 的市场空间,几乎不给独立的 DA 网络留下生存的余地。

因此,去中心化应用(DA)项目已经达到了一个关键的转折点。为了保持相关性,它们必须转向全链应用,专注于数据密集型领域,如人工智能、游戏和社交网络。构建强大的生态系统护城河并培育真实、可持续的需求,对于将去中心化应用从单纯的基础设施层转变为下一代Web3应用的基础组成部分至关重要。

参考文献

DA 是一个好的商业模式吗?>
深入探讨数据可用性:扩展Web3的承诺与挑战
https://research.web3caff.com/zh/archives/18077?ref=1[Web3caff DA Report](https://research.web3caff.com/zh/archives/18077?ref=1 “Web3caff DA Report”)》

关于Gate Ventures

Gate Ventures 是 Gate 的风险投资部门,专注于投资去中心化基础设施、生态系统和应用程序,这些正在重塑 Web 3.0 时代的世界。该公司与全球行业领袖合作,赋能有远见的团队和初创企业,推动创新,重新定义社会与金融在去中心化未来的互动方式。

网站: https://www.gate.com/ventures

免责声明

此内容不构成任何报价、招揽或建议。在做出任何投资决策之前,您应该始终寻求独立的专业建议。 请注意,Gate 和/或 Gate Ventures 可能会在某些限制区域限制或禁止其全部或部分服务。有关更多信息,请参阅适用的用户协议。


感谢您的关注。

* 本文章不作为 Gate 提供的投资理财建议或其他任何类型的建议。 投资有风险,入市须谨慎。
即刻开始交易
注册并交易即可获得
$100
和价值
$5500
理财体验金奖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