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每天都用的互联网服务,刚推出了自己的稳定币

9/29/2025, 11:39:17 AM
中级
稳定币
知名网络基础设施公司 Cloudflare 宣布将发行名为 “NET Dollar” 的企业稳定币,初步定位为其内部支付媒介,以应对零散支付、跨境结算与流程摩擦。文章深入探讨其发行动机、设计构想及未来扩展路径。

你可能没有听说过 Cloudflare,但只要你上网,就几乎不可能避开它的服务。

这家公司是互联网世界里「隐形巨人」,无论你点外卖、刷短视频,还是打开邮箱、登录公司系统,很大概率都在经过它的网络。它像一个巨大的数字盾牌和加速器,为全球近五分之一的网站提供着安全防护和内容分发服务。

当你访问的网页能够秒速打开,当你喜爱的应用能抵御黑客攻击时,背后往往都有 Cloudflare 的身影。它就是互联网名副其实的「水电煤」,是支撑着全球数据高效、安全流转的底层基础设施。

9月25日,Cloudflare 做出了一个标志性的战略决策,将其基础设施的版图延伸到了一个全新的维度,宣布将推出自己的稳定币——NET Dollar。

为什么要发行自己的稳定币?

Cloudflare CEO Matthew Prince 给出了答案,「几十年来,互联网的商业模式建立在广告平台和银行转账之上。而下一个时代的互联网,将由按次付费、零散支付和微交易驱动。」

Cloudflare 年收入超过 16 亿美元,每天处理数万亿次请求,堪称互联网的底层水电煤。但在这套庞大的数字网络里,支付却是唯一一个不在它掌控之下的环节。这种失控感正在困扰越来越多的大型企业。

苹果每年要为 App Store 开发者结算数百亿美元,亚马逊要处理第三方卖家的海量资金流,特斯拉要和全球三千多家供应商保持支付往来。所有这些巨头都在面对同样的摩擦,结算周期冗长、手续费高企、跨境合规复杂,更关键的是它们在最核心的闭环上失去了主动权。

当商业越来越数字化、自动化,这种滞后的金融基础设施就成了瓶颈。于是,大型企业选择用一种更直接的方式回应,如果改变不了旧体系,那就自己搭建一套新的。

为什么大厂需要自己的稳定币

NET Dollar 的出现让人重新思考稳定币的发行动机。和 USDT、USDC 这种追求普适流通的产品不同,Cloudflare 发币的起点更务实,它想先解决自家业务生态里的支付问题。

这背后的差异不小。

USDT、USDC 一开始就把整个加密市场当作目标,靠广泛的接受度来积累规模;而 NET Dollar 目前看来更像是一种「内部货币」,为 Cloudflare 的商业网络量身定制。

当然,边界并不是固定的。PayPal 的 PYUSD 就是典型的例子,2023 年刚推出时只服务于 PayPal 自身支付体系,如今已经支持上百种加密货币兑换,远远超出了最初的范围。

企业稳定币很可能也是如此,有机会从内部效率工具,走向更广阔的流通场景。

关键差异在于动机。传统稳定币发行方主要靠储备金投资赚钱,而企业发行稳定币,则是为了优化流程、掌握主动权。这种不同的出发点,会决定它们在设计、应用和未来路径上的差异。

对大厂来说,支付一直是商业闭环的「最后一公里」,但这段路掌握在银行和支付机构手里,并且存在文章开头提到的那些问题。于是,把支付内化进自己的体系,用稳定币重建一个可控的闭环,就成了大厂的战略选择。

企业稳定币的真正价值,在于它不必追求虚高的叙事,而是能够像手术刀一样切入流程中的痛点,让效率大大提升。

在供应链金融里,这种价值更容易被看见。

国际供应链金融本身就是一套充满摩擦的系统。一笔从美国到越南的货款,要跨越多个时区、多种货币和几家银行。根据世界银行的数据,全球平均汇款成本依然在 6% 以上。

向特定国家/地区汇款的平均交易成本 (%)|图源:WORLD BANK GROUP

而企业稳定币则能把这个过程压缩到分钟级。美国公司可以在几分钟内把货款直接打给越南的供应商,成本降到 1% 以下。资金在途时间被大幅缩短,整个供应链的周转效率随之提高。

更重要的是,结算权力的归属也发生了变化。

过去,银行是中介,掌握着交易的速度和成本;而在稳定币网络里,企业自己可以主导这一关键环节。

除了效率,成本同样是企业无法忽视的负担。跨境支付中的汇率损失、银行处理费、卡组织通道费,看似只是零星开支,累积起来却足以侵蚀企业的竞争力。

企业稳定币的意义就在于此,它绕过了传统金融中介,重构了成本结构。变化不仅是绝对数额的降低,更在于结构的简化和透明。传统模式下,企业要面对繁复的费率体系,固定费用、比例费用、汇率差价、中介费用,计算方式不透明,难以精确预测。

而在稳定币网络里,成本几乎只剩一项,链上的交易费用。它公开、可预测、相对稳定。企业因此能更准确地核算支出和利润,决策也更有把握。


传统金融全球支付环节对比稳定币支付环节|图源:SevenX Ventures

更进一步,现金流本身的管理也能被改造。传统做法依赖人工操作和银行系统,流程复杂,效率低,还容易出错。

当企业稳定币与智能合约结合,资金流动可以按照预设条件自动执行。供应商交货并通过验收后,货款自动释放,项目达到里程碑,相应的资金即时拨付。企业不必再盯着账户手动操作,而是把规则写进合约里。

这种机制带来的变化不只是效率提升。透明、不可篡改的支付逻辑,降低了合作双方的信任成本,也让潜在纠纷提前被消解。

而当更多合作伙伴被纳入同一支付体系时,网络效应开始显现。供应商、经销商、合作伙伴乃至终端用户,都在同一种稳定币里结算,网络的价值就会呈指数级上升。

这种价值不仅体现在规模上,还会形成一种锁定效应。一旦深度融入某个企业的稳定币体系,转向其他体系的代价就会变得高昂,不仅是技术切换的成本,还有学习、关系乃至机会成本。

这层粘性会成为企业最稳固的护城河。在激烈竞争中,那些拥有稳定币生态的公司不仅能更好地控制成本和现金流,还能依靠网络效应,巩固长期优势。

企业稳定币如何进入各行各业

不同的行业都有各自的痛点,而企业稳定币正被拿来当作潜在的解决方案。它们或许还没有大规模落地,却已经展示出切入现实业务的可能性。

电商平台:保证金、佣金与退款的自动化

对电商平台来说,稳定币正在成为构建新一代支付基础设施的试验工具。Shopify 与 Coinbase 的合作让 34 个国家的商家可以接受 USDC 结算,但这只是一个开端。

商家入驻时缴纳的保证金,可以直接写入智能合约,违规时自动扣除,合同期满再自动退还。平台佣金也能实时结算,每完成一笔交易,系统就自动从商家的稳定币账户里划转到平台。

退款环节同样被重塑。过去跨境退款往往要拖上几周,还要经过层层银行流程;如果用稳定币,几分钟就能到账,体验完全不同。

更进一步,稳定币还能支撑微支付场景。消费者可以为浏览商品页面付费,为个性化推荐付费,甚至为优先客服付费,这些在传统支付体系里几乎不可行的零散交易,在稳定币环境下都可以实现。

制造业巨头:供应商付款与库存融资的统一网络

制造业的全球化程度最高,供应链往往横跨数十个国家。对苹果、特斯拉这样的企业来说,协调成千上万家供应商的付款、融资和保证金,本身就是庞大的系统工程。

如果这些公司发行自己的稳定币,就能在内部建立一套高效、低成本的支付网络。向上游供应商付款、安排库存融资、管理质量保证金,这些过去需要跨银行、跨货币、依赖大量人工的流程,都可以在同一网络内即时完成。

更重要的是,这种数字化支付体系可以和企业现有的管理系统打通。ERP 检测到零部件不足时,可以自动触发下单并完成付款;质量检测系统发现问题批次时,也能即时从供应商保证金中扣款。

以特斯拉为例,它有超过三千家供应商,遍布三十多个国家。若以稳定币统一结算,供应商直接使用「特斯拉币」,由特斯拉来负责美元兑换,不仅能降低成本,更意味着在关键环节上掌握更强的主动权。

内容平台:分成与微支付的新路径

内容产业正在经历由创作者驱动的重构。无论是 YouTube、TikTok 这样的短视频平台,还是 Substack、Medium 这样的文字平台,最大的难题都是如何高效、公平地向全球创作者分配收益。

企业稳定币被视为一种可能的解法。它可以让平台即时向全球创作者结算分成,不必再依赖复杂的跨境银行体系,也能避免高昂的手续费。更进一步,微支付机制让收益分配可以被切得更细。

YouTube 每年要向创作者支付数百亿美元分成,但不同国家的支付方式各异,汇率波动影响实际收入,税务流程也极其繁琐。如果平台自建稳定币网络,就能实现真正统一的全球结算。

这种机制还可能催生新的商业模式读,者可以按篇付费阅读,观众可以为单个视频片段付费,听众可以为一首歌付费。更精细的价值分配,不仅让创作者获得更直接的回报,也会推动他们生产更高质量的内容。

云服务商:机器经济的结算试验场

Cloudflare 的 NET Dollar,可以看作是云服务商尝试稳定币的典型案例。随着人工智能和物联网的发展,机器之间的通信和交易变得越来越频繁。它们的特点是频次高、金额小、全自动化,而传统支付体系是无法承载的。

在这种场景里,一个 AI 模型可能需要为调用另一个模型的 API 付费,一台物联网设备要结算自己消耗的算力,一辆自动驾驶汽车需要为地图服务买单。这些支付可能只有几分钱甚至几厘钱,却可能在一秒钟内被触发成千上万次。

稳定币,尤其是像 NET Dollar 这样为程序化交易设计的形式,可以支撑这种高频、低额的自动化支付。机器只要根据预设规则,就能自主决定支付的时间、金额和对象,无需人工介入。

为此,Cloudflare 与 Coinbase 合作成立了 x402 基金会,开发了一套允许机器之间直接完成支付的协议。当一个 AI 模型调用另一个模型的服务时,费用会即时结算。这类探索正在为未来机器经济搭建所需的支付底层。


Cloudflare 开发的 x402 试炼场实时演示界面|图源:Cloudflare

稳定币互换与新的B2B支付网络

一旦每家大型企业都发行了稳定币,随之而来的问题就是,这些「企业货币」如何互通。答案指向了一张全新的 B2B 支付网络。

在这样的网络里,不同企业的稳定币可以通过互换协议无缝转换,技术上可能依赖去中心化交易所的流动性池。一个供应商收到「特斯拉币」的货款后,可以即时换成「苹果币」或美元,而不必再经过繁琐的银行体系。

要让这套体系真正运转,还有几道关口需要打通。

首先是汇率定价。不同企业稳定币之间的兑换比例如何形成?这可能需要一套类似外汇市场的供需定价机制。

其次是流动性来源。谁来提供足够的流动性?是依赖专业做市商,还是由企业之间互设通道?目前还没有定论,需要行业进一步探索。

最后是风险管理。在兑换过程中,如何防范信用风险和操作风险?这不仅是技术问题,也需要合规层面的明确指引。

Stripe 已经在这个方向上试水。2025 年 5 月,它推出了全球首个支付 AI 模型,并上线了稳定币支付套件。企业只需在平台上一键开启,就能使用 USDC 在以太坊、Solana、Polygon 等多条公链上完成结算。

Stripe 的思路很明确,与其自己发币,不如让更多企业能够轻松接入稳定币结算,从而把自己变成稳定币支付的底层基础设施。

更有趣的是,在特定行业内可能会形成「行业联盟稳定币」。比如几大汽车制造商联合发行一种「汽车币」,覆盖从零部件采购到整车销售的全链条结算。这种统一货币体系能显著降低交易成本,也能推动产业协作。

汽车产业链的复杂性,使它成为最合适的试验田。一辆车涉及数万个零部件,供应商遍布全球。如果整个链条都用同一种稳定币结算,就能绕开多币种、多银行的冗余流程,极大简化支付。

联盟稳定币的优势也很直观。产业规模足以支撑流动性,交易模式标准化,封闭循环降低了对传统金融体系的冲击。但挑战同样存在,不同企业的利益如何平衡,大企业会不会借机强化控制,治理机制能否保持透明,这些都只能在实践中寻找答案。

所有关于企业稳定币的设想,最终都要落在监管合规上。无论是单个企业,还是行业联盟,要想获得真正的市场接纳,就必须建立透明的储备金托管、定期的第三方审计,以及向监管机构的充分披露。

2025 年 7 月,美国《GENIUS 法案》生效,首次为稳定币发行划出清晰的法律边界。发行规模超过 100 亿美元的稳定币必须纳入联邦监管,储备金仅限美元、银行存款或短期美债,并且与发行方其他资产彻底隔离。

同年 8 月,香港的《稳定币条例》正式实施。它要求发行人持有至少 2500 万港元实缴资本,接受金管局的持续监管与年度审计,并在反洗钱与客户身份识别上建立完整制度。

对企业来说,合规不只是「必须做」的要求,更是赢得信任的前提。没有透明、可信的储备金管理,再强的商业逻辑也难以说服供应商、合作伙伴和客户跟随。

稳定币与新商业秩序

企业稳定币的出现,不只是支付工具的变化,而是未来商业秩序重组的前兆。

它们把支付和系统深度耦合,赋予设备和程序以独立的经济能力。自动驾驶汽车能在电量不足时自主完成充电和结算,工业机器人能在零件磨损时自动下单采购,机器因此从「工具」变成了真正的经济主体。

微支付则为内容产业提供了新的分配逻辑,视频可以按秒计费,小说可以按章节计费,软件可以按功能计费。收入被切分得更精细,激励机制也随之改变。

和人工智能结合后,想象空间被进一步打开。AI 代理一旦拥有稳定币预算,就能自主采购数据、算力或其他服务,以完成复杂任务。

2025 年 9 月,Google 推出 Agent Payments Protocol(AP2),联合六十家机构为 AI 代理搭建支付通道,让它们在执行任务时能直接结算。这意味着 AI 将不再只是工具,而是具备经济能力的「数字员工」,与人类形成新的协作关系。

对银行和支付公司而言,这是一场结构性的挑战。企业如果能够自建支付和清算系统,传统金融机构在跨境结算和财资管理上的作用就会被削弱。未来,银行更可能转向储备金托管、合规与审计等角色,支付公司则需要变成稳定币的基础设施提供方。

放到更宏观的视角,企业稳定币或许标志着一种新商业秩序的萌芽。在这个体系里,价值创造与分配将以前所未有的效率完成,商业关系也会变得更加透明与高效。

从中世纪的威尼斯票据到今天的稳定币,逻辑始终是对更高效交换媒介的追寻。在这场由技术驱动的变革里,任何想在未来数字经济中占据一席之地的企业,都不可能置身事外。

声明:

  1. 本文转载自 [Sleepy.txt],著作权归属原作者 [Sleepy.txt],如对转载有异议,请联系 Gate Learn 团队,团队会根据相关流程尽速处理。
  2. 免责声明:本文所表达的观点和意见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不构成任何投资建议。
  3. 文章其他语言版本 由Gate Learn 团队翻译, 在未提及 Gate 的情况下不得复制、传播或抄袭经翻译文章。

分享

币圈日历
新加坡聚会
Solana APEX新加坡定于9月30日在新加坡举行,汇聚开发者、企业家及其他生态系统参与者,探讨近期网络进展和增长前景。
SOL
-0.77%
2025-09-29
流动性权益质押公告
"即将推出:Casper上的流动性权益质押!质押你的$CSPR,保持灵活。无需再锁定。只是被动奖励,按照你的条件。"
CSPR
2.33%
2025-09-29
Aethir部落第一阶段
Aethir 宣布其部落第一阶段的全面启动,此前经历了成功的阿尔法阶段。新阶段从今天开始,将持续到 9 月 30 日。该计划邀请用户通过 Typeform 提交申请参与。Aethir 正在构建针对 AI 的去中心化云计算基础设施,而部落计划在其生态系统扩展中发挥关键作用。
ATH
-3.19%
2025-09-29
FNSA与KAIA交换结束
FNSA与KAIA代币交换服务正式结束。
KAIA
-1.29%
2025-09-29
FNSA与KAIA兑换结束
Kaia已宣布FNSA → KAIA代币兑换服务的最终终止以及对旧版Finschia链的运营关闭。该服务最初于2024年8月推出,设定为一年的兑换期,窗口已延长一个月以便于剩余用户。兑换服务和Finschia链的运营将于9月30日结束。在此日期之后,兑换功能将永久禁用,Finschia基础设施将被关闭,未认领的FNSA代币将不再提供支撑或赔偿。
KAIA
-1.29%
2025-09-29

相关文章

什么是稳定币?
新手

什么是稳定币?

稳定币是一种价格较为稳定的加密货币,价格往往与现实中的某种法定货币挂勾。稳定币在DeFi,乃至整个加密货币生态中都具有重要地位。
9/18/2025, 12:40:12 PM
什么是 USDe?解密 USDe 的多种收益方式
新手

什么是 USDe?解密 USDe 的多种收益方式

USDe 是一种新兴的合成美元稳定币,由 Ethena Labs 开发,旨在提供去中心化、可扩展且抗审查的稳定币解决方案。本文将详细介绍 USDe 的运作机制、收益来源、以及它如何透过 Delta 对冲策略和铸造-赎回机制来维持稳定。同时探讨到 USDe 的多种收益模式,包括 USDe 挖矿和活期理财,以及它在提供被动收入方面的潜力。
12/19/2024, 7:51:54 AM
Gate 研究院:稳定币赛道拆解深度报告 - 全景分析现状、应用、竞争与展望
进阶

Gate 研究院:稳定币赛道拆解深度报告 - 全景分析现状、应用、竞争与展望

本报告深度拆解稳定币赛道,全景解析其市场现状、应用场景、竞争格局与监管环境。详细探讨主流稳定币及新兴项目的优势、挑战与未来发展趋势,为投资决策提供全面洞察。带领读者了解稳定币如何在加密交易、跨境支付和 DeFi 生态中发挥关键作用,并分析其技术创新和市场前景。
2/27/2025, 8:04:31 AM
稳定币收益策略一览
中级

稳定币收益策略一览

本文全面探讨了稳定币的概念、类型和投资策略。文章首先详细介绍了包括法币抵押型、加密货币抵押型、算法型和商品抵押型等不同类型的稳定币,并深入分析了各种稳定币投资策略,包括流动性挖矿、自动收益优化和复利奖励等方法。同时,文章也重点强调了稳定币投资中的平台风险、市场利率波动和流动性风险等关键风险点,并提供了具体的风险防范建议和投资策略优化方案,为投资者在稳定币市场中的投资决策提供了全面的参考指南。
1/16/2025, 3:20:21 PM
一文盘点全球合规稳定币
中级

一文盘点全球合规稳定币

目前,加密稳定币总市值已经突破 2,060 亿美元。在日益增长的市场需求面前,全球各国对稳定币的态度也在发生着转变,并对其合规性提出了更多的要求。本文将深入探讨稳定币市场发展现状、全球主要国家对稳定币的态度,并简要梳理现阶段合规的稳定币项目,以供用户参考。
1/21/2025, 2:35:49 PM
《GENIUS 法案》通关参议院,美国真要成加密货币之都?
中级

《GENIUS 法案》通关参议院,美国真要成加密货币之都?

2025年6月,美国参议院正式通过《GENIUS 法案》,为稳定币设立联邦监管框架,或将推动美国成为加密金融中心。文章详解法案核心条款、两党博弈内幕及对 Tether 和稳定币市场的深远影响。
6/20/2025, 9:31:46 AM
即刻开始交易
注册并交易即可获得
$100
和价值
$5500
理财体验金奖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