释永信是隐藏的币圈大佬?中国少林寺方丈涉比特币洗钱

据萧飒律师团队微信公众号,最近,少林寺方丈释永信被多部门联合调查的消息,估计不少人都有所耳闻,让人意外的是,这事儿里头似乎牵扯到比特币洗钱、寺院藏矿机这些币圈操作。这起案件不仅揭露了个人贪腐,更将宗教场所与加密货币碰撞出的监管盲点推向风口浪尖。本文将从法律的角度,深入剖析这场佛门与资本碰撞背后的加密资产合规陷阱,带老友们看清宗教场所触碰虚拟资产的法律边界。

一、少林商业帝国的币圈版图:从「佛门 CEO」到比特币洗钱

7 月 27 日少林寺官方通报一出来,释永信涉嫌「挪用、侵占寺院资产」的刑事指控很快就冲上了热搜。随着调查的深入,一个更让人吃惊的细节被揭露:这位被称为「佛门 CEO」的方丈,居然搞出一套以加密货币为核心的跨境资金流转法子。

结合多方资讯来看,释永信团队在币圈的操作,就是典型的洗钱。2016 到 2024 这几年,少林寺的「国际弘法专项帐户」每个月都往英属维京群岛一家海外公司转近百万,加起来一共转了 1.3 亿元。这些钱经香港地下钱庄洗白后,一部分换成了比特币,最后落到了伦敦、纽约的海外房产。据说调查人员在他住处搜到的 U 盘里,存着 18 个以太坊帐户的密钥,对应资产超 1 亿美元;而一串刻着助记词的佛珠,竟成了移动「数字钱库」的钥匙。这种藏钱的法子,确实够隐密。

就商业布局来说,释永信在币圈的动作跟他一手打造的「少林 IP 帝国」是一脉相承的。到 2023 年,少林寺就已经注册了近 800 个商标,从方便食品到珠宝等,共涵盖了 45 个类别,一年光商标授权费就超亿元。当传统商业版图遇到瓶颈,加密货币因具备匿名性、方便跨国流动等优势,自然成了他转移资产的理想工具。但这把「双面刃」终究还是把他推到了法律的对立面。

二、释永信可能触犯的三大罪名:加密货货币的法律红线

在这起案件里,加密货币不只是支付工具,更是贯穿资金侵占、跨国转移、资产藏匿全过程的关键。结合中国法律,他的操作可能触犯三个罪名,每一个都和虚拟货币的特性脱不开关系。

洗钱罪(《刑法》第 191 条): 从调查情况看,8,000 万元政府补贴打着「东南亚弘法基地建设」的旗号转到新加坡帐户,不到 72 小时就换成了比特币,经暗网倒手后,又以「矿石采购款」的名义流了回来。这种「人民币变加密货币,再靠虚假生意掩盖真实用途」的操作,完全符合洗钱罪「掩饰、隐瞒毒品犯罪、贪污贿赂犯罪等所得及其收益来源和性质」的构成要件。此外,值得注意的是混币器(CoinJoin)的使用。释永信团队靠着这工具把多笔资金混在一起交易,切断链上追踪路径,让人查不清钱的来龙去脉。这工具本身不违法,一旦用来掩盖犯罪所得,就成了洗钱的「帮凶」。依照《进一步防范及处置虚货币交易炒作风险的通知》(《9.24 通知》)的规定,虚拟货币相关业务属非法金融活动,为其提供兑换、交易服务,都可能涉嫌违法。

职务侵占罪(《刑法》第 271 条): 少林寺作为宗教活动场所,其财产依《宗教事务条例》第 52 条规定,属公共财产或信众共有财产。但释永信透过掌控河南少林无形资产管理有限公司,把寺院资金换成比特币转入私人钱包,涉案金额远超「数额特别巨大」的标准,他可能面临十年以上有期徒刑,甚至无期徒刑。

逃汇罪(《刑法》第 190 条): 释永信也透过离岸公司把资金换成加密货币,从而绕过外汇管制向境外流动,累计金额好数亿元。要知道,个人每年最多只能换 5 万美元的外汇,他这种「蚂蚁搬家」式分批转移资金出境的操作,就算披着宗教交流的外衣,也藏不住违法的本质。

三、监理困局:当香火钱遇上比特币

释永信案揭露出的,不仅是个人贪腐,更是宗教场所与加密货币碰撞出的监管盲点。这种局面的形成,反映出几个深层的问题:

信仰钱袋子不好管: 根据《宗教事务条例》,宗教活动场所的财产归该场所或所属宗教团体所有。但实际操作中,功德箱里的香火钱、扫码支付的「电子功德」可能会变成住持的私人金钱。释永信搞了个「少林云」APP,把信徒扫码捐的钱直接换成 USDT,一年倒腾 2 亿多,却没留下正规财务纪录。这种「数位化香火」绕过传统审计,连税务部门都难摸去向。

区块链成犯罪记帐本: 区块链不可窜改的特性本是技术优势,现在反而成了记录犯罪的帐本。调查人员靠着分析 18 个以太坊钱包的链上数据,才还原出资金从少林寺流向海外房产的完整路径。可混币器、暗网交易这些手段,还是让资金追踪花了大量司法资源,这显出科技超前于监管的现实困境。

宗教招牌变避税盾牌: 宗教场所本应远离铜臭,却被当作了赚钱工具。中国实行「保护合法、制止非法」的宗教政策,当宗教活动与商业行为绑定,如何界定合规边界成为难题。释永信团队将矿机伪装成「宗教文化设备」进口,利用了宗教用品进口的税收优惠政策,这种打擦边球的操作,暴露出跨部门监管协作的不足。

不过,宗教乱象并非头一回见。日本「统一教」黑金丑闻、泰国「高尔夫女士」事件中僧侣挪用千万泰铢等事件,都在提醒:当信仰沾上铜臭味,神圣场所可能沦为法外之地。而如今的释永信案又进一步反映出宗教领域加密货币监管的迫切性。正如中国佛教协会在注销释永信戒牒时所体现的,宗教场所必须坚守戒律,敬畏法律当然,这项警示也适用于虚拟货币领域。

四、以案为鉴:加密货币合规的法律红线

释永信案为所有涉足和想涉足加密资产的人敲响了警钟,无论是宗教场所还是普通投资者,都需牢记不可触碰法律红线:

不得利用虚拟货币转移非法资金: 无论是职务侵占的赃物,或是逃避外汇管制的资金,透过加密货币跨国转移都可能构成洗钱罪。监管部门的链上追踪技术一直在升级,就算用了混币器,也不是绝对查不到,千万别抱持侥幸心理。

虚拟货币挖矿仍属监理禁区: 中国对虚拟货币挖矿的整体态度依然是坚决整治。少林寺内藏矿机的操作,违反了 2021 年发改委等九部门《关于整治虚拟货币「挖矿」活动的通知》,相关设备将被依法查封。

离岸架构不能成为避罪天堂: 像释永信靠 BVI 公司、瑞士银行、加密货币交易所搭建资金管道,现在已成了国际反洗钱协作的重点打击对象。2025 年 6 月 FATF 全体会议改了标准第 16 项建议(涉及虚拟资产时叫「旅行规则」),新规则让支付报文资讯更统一,资金收发双方身分更清楚,离岸避税的空间越来越小了。

NFT 等形式仍受法律约束: 释永信团队曾想发行「数位念珠 NFT」,试图将宗教 IP 代币化,但按照中国规定,NFT 不能当代币融资工具,交易得遵守「实物锚定、价值稳定」的原则。任何以 NFT 为名的非法集资、洗钱行为,都将面临法律追责。

结语:

释永信案的特殊性,在于它将「信仰」与「代码」这两个看似无关的东西结合在了一起,我们看到的不只是个人的堕落,更是传统组织在科技浪潮里的迷失。加密货币本身不是洪水猛兽,但它的匿名性、跨境性,需要更严格的合规框架来约束。对宗教场所来说,回归「清心寡欲」的本真,远离资本游戏,才能重建公信力;对所有市场主体而言,融入新科技浪潮时需铭记:代码再厉害,也不能越过法律的红线。就像达摩祖师面壁九年悟出的「明心见性,直指人心」,在虚拟货币的迷局里,唯有坚守法律与道德的初心,才能行稳致远。说到底,不管是在币圈还是现实中,合规永远是最可靠的护身符。

ETH4.84%
IP-4.61%
查看原文
此页面可能包含第三方内容,仅供参考(非陈述/保证),不应被视为 Gate 认可其观点表述,也不得被视为财务或专业建议。详见声明
  • 赞赏
  • 评论
  • 分享
评论
0/400
暂无评论
交易,随时随地
qrCode
扫码下载 Gate APP
社群列表
简体中文
  • 简体中文
  • English
  • Tiếng Việt
  • 繁體中文
  • Español
  • Русский
  • Français (Afrique)
  • Português (Portugal)
  • Bahasa Indonesia
  • 日本語
  • بالعربية
  • Українська
  • Português (Brasi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