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球稳定币暗战,中国如何抉择?

2025 年夏末,全球稳定币市值突破 2.3 兆美元。USDT、USDC 在跨境支付与加密市场翻云覆雨,但中国的身影依旧模糊。这并非技术落后,而是 货币主权与数位金融创新的博弈。当稳定币成为数位时代的「隐形美元」,中国缺席的代价,正悄然渗透到金融血脉。

缺席的代价:钱袋子与话语权的双重挤压

深圳外贸商陈老板的困境,是中国缺席稳定币的缩影:

跨境结算现实:欧洲客户坚持用 USDC,秒到账、手续费比电汇低 90%

数位人民币跨境版:技术可行,但受外汇管制限制,流动性不足

全球 80% 的跨境加密交易以稳定币计价,新兴市场企业用它规避美元波动,甚至沙特石油期货也接受 USDC 报价。中国在严监管下缺席,不仅定价权外流,更可能在未来数位金融规则制定中被挤到谈判桌边缘。

技术 VS 制度:去中心化与货币主权的天生冲突

区块链基因:去中介化、节点共识、不可篡改

货币主权底色:集中调控、货币供应管理、利率政策调节

数位人民币(DC/EP)采用 双层运作模式(央行–商业银行),保留中心化管理与可追溯交易,牺牲部分效率换取政策精准性。例如去年经济复苏期,央行透过 DC/EP 数据锁定中小微企业融资堵点,三个月内定向投放 8,000 亿元贷款。

反观稳定币:

演算法锚定:可能被攻击(2023 年某稳定币闪崩案例)

资产储备锚定:可能被挪用(USDC 曾因托管银行破产传闻单日暴跌 15%)

美元依赖:多数稳定币最终仍锚定美元,等于加固「数位美元锁链」

功能之锚:激进的「破」与稳健的「立」

激进派方案:

对标 USDT,发行完全去中心化的演算法稳定币

优势:可绕过美元,结合 DeFi 重构跨境支付

风险:信任链脆弱,LUNA 崩盘(2022 年)蒸发 400 亿美元

稳健派方案:

发行锚定人民币的「跨境延伸版」稳定币

实例:数位人民币跨境版(e-CNY)在东协试行,直接对接境内银行,汇率即时、资金可查可控

优势:保留区块链效率,守住货币主权底线

结论:暗战终会过去,底线不能松

稳定币暗战,本质是 数位时代的货币主权争夺战。中国不缺技术,缺的是在开放与安全之间的平衡。

可做的事:研究稳定币技术、试点可控版本

不能做的事:放弃货币政策自主权、削弱金融防火墙

在全球数位金融格局重塑的关键期,中国必须确保 钱袋子安全,不能让货币主权沦为他国游戏中的「棋子」。

USDC-0.02%
查看原文
此页面可能包含第三方内容,仅供参考(非陈述/保证),不应被视为 Gate 认可其观点表述,也不得被视为财务或专业建议。详见声明
  • 赞赏
  • 评论
  • 转发
  • 分享
评论
0/400
暂无评论
交易,随时随地
qrCode
扫码下载 Gate App
社群列表
简体中文
  • 简体中文
  • English
  • Tiếng Việt
  • 繁體中文
  • Español
  • Русский
  • Français (Afrique)
  • Português (Portugal)
  • Bahasa Indonesia
  • 日本語
  • بالعربية
  • Українська
  • Português (Brasi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