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Gate广场专属 #WXTM创作大赛# 正式开启!
聚焦 CandyDrop 第59期 —— MinoTari (WXTM),总奖池 70,000 枚 WXTM 等你赢!
🎯 关于 MinoTari (WXTM)
Tari 是一个以数字资产为核心的区块链协议,由 Rust 构建,致力于为创作者提供设计全新数字体验的平台。
通过 Tari,数字稀缺资产(如收藏品、游戏资产等)将成为创作者拓展商业价值的新方式。
🎨 活动时间:
2025年8月7日 17:00 - 8月12日 24:00(UTC+8)
📌 参与方式:
在 Gate广场发布与 WXTM 或相关活动(充值 / 交易 / CandyDrop)相关的原创内容
内容不少于 100 字,形式不限(观点分析、教程分享、图文创意等)
添加标签: #WXTM创作大赛# 和 #WXTM#
附本人活动截图(如充值记录、交易页面或 CandyDrop 报名图)
🏆 奖励设置(共计 70,000 枚 WXTM):
一等奖(1名):20,000 枚 WXTM
二等奖(3名):10,000 枚 WXTM
三等奖(10名):2,000 枚 WXTM
📋 评选标准:
内容质量(主题相关、逻辑清晰、有深度)
用户互动热度(点赞、评论)
附带参与截图者优先
📄 活动说明:
内容必须原创,禁止抄袭和小号刷量行为
获奖用户需完成 Gate广场实名
真操蛋,我这个地方又开始下雨了天气预报说要连下三天的雨。其中还有大到暴雨,我不由得心有余悸,之前的塌墙还没垒起来,这再下雨没塌的墙也要塌了。唉求爷爷告奶奶,希望老天爷别在下大雨了吧。
@anoma 的核心,感觉不像是在追什么热点项目,更像是和一群人在摸索一个未知的实验场。参与这种项目,不是随便刷刷帖子、点点测试网就完事,真正的乐趣在于你愿意花时间去读代码、跑节点、感受每次迭代的细微变化,甚至在社区里和别人吵上几句,慢慢摸到项目的脉络。不过说真的,最近两天全是白球,排名直接滑到6000多,气得我差点把垒好的墙推倒重来。
这种沉浸的回报,不只是拿到测试网权限、混个社区角色,或者意淫一下未来的空投。真正有意思的是,当你开始基于自己的体验输出点看法,试着从某个独特的角度去拆解它的设计时,你会发现自己在生态里的话语权慢慢长出来了——就像种树,平时没察觉,回头一看已经枝繁叶茂。
最近很多时间反复琢磨 Anoma 的设计,吸引我的不是那些 intent 架构的精妙细节,也不是 ZK 技术的炫技,而是它对「身份」的全新思考。我们都习惯了把钱包地址、账户编号或者 DID 当成数字世界的身份证,固定不变,甩都甩不掉。但 Anoma 却跳出了这个框框:它觉得链上的身份不该是死板的标签,而应该是在每次交互中,由你的意图、场景和约束条件临时织出来的「动态契约」。
换句话说,每一笔转账、每一次交易,都像是一场小型的「共识编织」。参与者不用提前绑定固定的身份,但在具体场景下,彼此的关系和边界却能清晰确立。这思路给未来的多智能体(agent)协作打了个底:当一堆自主运行的程序在链上跑来跑去,它们怎么认出对方,是敌是友呢。怎么划分责任,怎么动态调整协作规则。
看看现在的链上 AI 项目,大多还在「单打独斗」的阶段——要么是一个 agent 自己跑模型,要么就得靠中心化的服务托管。它们费尽心思解决「智能体怎么思考」,但基本没碰「智能体怎么一起玩」这个更硬核的问题。有没有动态的身份协商,有没有灵活的责任划分,所谓的去中心化多 agent 协作,顶多是个好看的概念。
所以从这点看,Anoma 有点像个低调的「协作协议实验室」。它并没有大张旗鼓地喊 AI infra 的口号,但通过重塑身份的逻辑,默默为智能体的大规模协作铺了条路。这种底层的思考,可能比那些花里胡哨的应用层探索,更贴近 Web3和AI结合的内在本质。
@KaitoAI