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比特币资产铸造模型的优化探讨## 前言交易是web3的核心,注意力是其最关键的资源。价格往往是人们关注的起点,而真正的价值需要时间来验证。比特币减半已过一月,备受期待的Runes协议也已问世一个月。在此期间,涌现出众多资产铸造平台和交易市场。在减半当天,单次铸造Runes资产的成本甚至超过100美元。本文将以Runes资产为例,探讨比特币上最优的资产铸造模型。## 1. Runes铸造平台gas费用排名经过分析,核心结论如下:1. gas成本排序:拆分+链式 < 链式 < 拆分 < 单次铸造2. 中心化程度:链式(无中间地址) < 拆分(无中间地址) < 链式(有中间地址) < 拆分(有中间地址)3. 资产归集效果:链式 > 拆分+链式 > 拆分4. 批量上链速度:拆分 = 拆分+链式 > 链式### 1.1 Runes铸造机制简介Runes采用蚀刻技术,将信息直接记录在比特币的UTXO的OP_RETURN字段中。这种技术从比特币核心客户端0.9版本开始支持,创建了一种可验证但不可消费的输出,使数据能够永久存储在区块链上。在比特币区块浏览器中,可以清楚地看到交易附带的OP_RETURN信息。这些信息虽然占用了UTXO的输出位置,但实际上是一个封闭的、不可再次转移或消费的数据。Runes的铸造机制可以概括为:每笔交易只能铸造一个资产。因此,铸造平台的设计核心在于如何最大程度地控制交易中UTXO的数量,以达到最优模型。### 1.2 拆分模型拆分模型在铸造过程中先进行一笔交易,将资金拆分为多个子交易,每个子交易再进行资产铸造。以某平台为例,其执行过程如下:1. 第一笔交易:预估每个子交易的手续费,预留546聪(比特币常见粉尘值)加手续费金额,将资金拆分为多个UTXO并转入新地址。2. 第二笔交易:从新地址将资金转回用户地址,同时完成资产铸造。这种模型的主要问题是:- 需要额外的拆分交易- 用户获得的是分散的UTXO- 不便于用户后续交易或挂单出售### 1.3 链式模型链式模型类似于将多笔交易串联在一起,每笔交易都消费上一笔尚在内存池中的交易。这种模型的特点是:- 数据量相对较少- 可以实现连续铸造- 资产会累积并最终转给用户然而,由于比特币节点有防止DoS攻击的机制,限制了单个UTXO及其消费链路最多25个交易可以同时存在于内存池中。这就是为什么大批量铸造通常需要使用中间地址的原因。## 2. Runes最佳铸造模型:拆分+链式目前,结合拆分和链式的混合模型被认为是相对较优的方案。这种模型既可以实现大批量铸造,又提供了UTXO拆分工具方便使用。其优势包括:1. 在拆分时就为用户铸造一笔资产,提高效率2. 25次以内的铸造可直接执行3. 25次以上的铸造会拆分出多个链式所需的gas费用后执行这种模型虽然在手续费上不一定优于纯链式,但它能实现大批量铸造,且上链效率可以控制在2个区块内完成。### 2.1 上链效率的重要性比特币节点有防止DoS攻击的机制,限制单个UTXO的vout被消费及其消费链路最多25个交易可同时存在于内存池中。这就是为什么大批量铸造通常需要使用中间地址。拆分模型在父交易上链后,可以突破25笔限制,将更多交易放入内存池。因此,混合模型不仅保持了较低的gas费用,还具备大批量铸造能力。### 2.2 BTC手续费优化率对比以Taproot地址为例,我们可以计算出不同模型的gas优化率:- 批量铸造10笔: 链式成本:1310 vsize 拆分成本:1697 vsize 优化率:22.8%- 批量铸造20笔: 链式成本:2620 vsize 拆分成本:3437 vsize 优化率:23.8%虽然20%的优化看似不多,但在铸造费用高达100美元的高峰期,10次批量铸造可以节省200美元的成本。这些细微的成本差异最终会影响用户的交易心理阈值。## 3. 总结Runes资产协议发布一个月来,虽然未能突破10亿美元的市值,但暴露出的问题值得关注。生态中铸造和交易两个核心基础设施的不完善,导致散户参与成本过高,机构参与缺乏生态运营。目前的平台要么收取高额手续费,要么功能不完善。例如,某些平台虽然采用链式模型成本较低,但gas估算不准确,容易导致交易失败,影响用户体验。此外,当前的铸造模型还忽视了用户的真实需求——交易本身。在市场早期价格波动剧烈的情况下,除了项目方自身的市场行为外,大批量铸造资产的需求并不多。平台的核心用户群应该是散户。因此,虽然链式模型成本低,但在市场缺乏拆分工具的情况下,产生的20多张复合在1笔交易中的资产,会提高交易的门槛。未来,期望在web3领域分一杯羹的开发者,可以考虑学习基础的Node.js,直接运行各家开源代码,从而绕过平台收费问题。甚至可以直接构建跨平台交易,监听内存池,抢跑获取收益。本文讨论了BTC上资产的铸造机制,后续还将探讨交易市场模型,适用于BRC20、Ordinals、Atomicals、Runes等新兴资产的交易模式,敬请关注。
比特币资产铸造优化:拆分+链式模型效率最高
比特币资产铸造模型的优化探讨
前言
交易是web3的核心,注意力是其最关键的资源。价格往往是人们关注的起点,而真正的价值需要时间来验证。
比特币减半已过一月,备受期待的Runes协议也已问世一个月。在此期间,涌现出众多资产铸造平台和交易市场。在减半当天,单次铸造Runes资产的成本甚至超过100美元。
本文将以Runes资产为例,探讨比特币上最优的资产铸造模型。
1. Runes铸造平台gas费用排名
经过分析,核心结论如下:
1.1 Runes铸造机制简介
Runes采用蚀刻技术,将信息直接记录在比特币的UTXO的OP_RETURN字段中。这种技术从比特币核心客户端0.9版本开始支持,创建了一种可验证但不可消费的输出,使数据能够永久存储在区块链上。
在比特币区块浏览器中,可以清楚地看到交易附带的OP_RETURN信息。这些信息虽然占用了UTXO的输出位置,但实际上是一个封闭的、不可再次转移或消费的数据。
Runes的铸造机制可以概括为:每笔交易只能铸造一个资产。因此,铸造平台的设计核心在于如何最大程度地控制交易中UTXO的数量,以达到最优模型。
1.2 拆分模型
拆分模型在铸造过程中先进行一笔交易,将资金拆分为多个子交易,每个子交易再进行资产铸造。
以某平台为例,其执行过程如下:
第一笔交易:预估每个子交易的手续费,预留546聪(比特币常见粉尘值)加手续费金额,将资金拆分为多个UTXO并转入新地址。
第二笔交易:从新地址将资金转回用户地址,同时完成资产铸造。
这种模型的主要问题是:
1.3 链式模型
链式模型类似于将多笔交易串联在一起,每笔交易都消费上一笔尚在内存池中的交易。
这种模型的特点是:
然而,由于比特币节点有防止DoS攻击的机制,限制了单个UTXO及其消费链路最多25个交易可以同时存在于内存池中。这就是为什么大批量铸造通常需要使用中间地址的原因。
2. Runes最佳铸造模型:拆分+链式
目前,结合拆分和链式的混合模型被认为是相对较优的方案。这种模型既可以实现大批量铸造,又提供了UTXO拆分工具方便使用。
其优势包括:
这种模型虽然在手续费上不一定优于纯链式,但它能实现大批量铸造,且上链效率可以控制在2个区块内完成。
2.1 上链效率的重要性
比特币节点有防止DoS攻击的机制,限制单个UTXO的vout被消费及其消费链路最多25个交易可同时存在于内存池中。这就是为什么大批量铸造通常需要使用中间地址。
拆分模型在父交易上链后,可以突破25笔限制,将更多交易放入内存池。因此,混合模型不仅保持了较低的gas费用,还具备大批量铸造能力。
2.2 BTC手续费优化率对比
以Taproot地址为例,我们可以计算出不同模型的gas优化率:
批量铸造10笔: 链式成本:1310 vsize 拆分成本:1697 vsize 优化率:22.8%
批量铸造20笔: 链式成本:2620 vsize 拆分成本:3437 vsize 优化率:23.8%
虽然20%的优化看似不多,但在铸造费用高达100美元的高峰期,10次批量铸造可以节省200美元的成本。这些细微的成本差异最终会影响用户的交易心理阈值。
3. 总结
Runes资产协议发布一个月来,虽然未能突破10亿美元的市值,但暴露出的问题值得关注。生态中铸造和交易两个核心基础设施的不完善,导致散户参与成本过高,机构参与缺乏生态运营。
目前的平台要么收取高额手续费,要么功能不完善。例如,某些平台虽然采用链式模型成本较低,但gas估算不准确,容易导致交易失败,影响用户体验。
此外,当前的铸造模型还忽视了用户的真实需求——交易本身。在市场早期价格波动剧烈的情况下,除了项目方自身的市场行为外,大批量铸造资产的需求并不多。平台的核心用户群应该是散户。
因此,虽然链式模型成本低,但在市场缺乏拆分工具的情况下,产生的20多张复合在1笔交易中的资产,会提高交易的门槛。
未来,期望在web3领域分一杯羹的开发者,可以考虑学习基础的Node.js,直接运行各家开源代码,从而绕过平台收费问题。甚至可以直接构建跨平台交易,监听内存池,抢跑获取收益。
本文讨论了BTC上资产的铸造机制,后续还将探讨交易市场模型,适用于BRC20、Ordinals、Atomicals、Runes等新兴资产的交易模式,敬请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