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香港稳定币条例即将生效,市场热度升温引发监管关注8月1日,香港《稳定币条例》即将正式生效。相较于美国稳定币法案引发的巨大反响,香港稳定币虽在加密领域影响有限,但在股票市场却展现出惊人的影响力。自香港稳定币草案通过以来,港股稳定币板块迎来飙升式上涨。不少相关股票实现翻倍增长,甚至出现10倍涨幅的个股,投资者对此兴趣浓厚。然而,面对市场的狂热,香港监管机构开始表示担忧。近期,香港金管局总裁余伟文在官网发表文章《行稳致远的稳定币》,试图为过热的稳定币市场降温。5月21日,香港稳定币条例草案在立法会三读通过。尽管条例内容与其他地区的立法大同小异,包括牌照制、100%全额储备、2500万港币实缴股本、反洗钱条例等,但市场反应却截然不同。加密市场普遍持悲观态度,认为香港在这一领域影响力有限,即便完善监管条例,最终也难以摆脱美元稳定币的附属地位。然而,在传统金融市场,这一消息却被视为重大利好。各大企业纷纷布局,传统媒体和券商竞相报道,使得稳定币话题实现了真正的突破。关于稳定币的内涵、应用场景和价值意义的讨论持续发酵,甚至延伸至人民币稳定币的必要性辩论。就在条例生效前一周,香港金管局总裁余伟文发文指出稳定币正在过度概念化,呈现泡沫化趋势。他表示初期只会批出少数稳定币牌照,呼吁投资者保持冷静和独立思考。同时,金管局将就监管和反洗钱两份指引征求市场意见,尤其在反洗钱方面制定更严格的要求。这种谨慎态度源于香港稳定币市场的过热现象,主要体现在股票市场上。多家与稳定币相关的公司股价迅速上涨,涨幅惊人。例如,国泰君安国际获批虚拟资产服务牌照后,股价在短期内暴涨近200%,全年涨幅达4.58倍。金涌投资宣布与AnchorX签订战略合作后,次日股价飙升533.17%。中国三三传媒公布筹备申请稳定币牌照的消息后,股价在一天内上涨72.73%,年内累计涨幅高达14.95倍。除新加入的机构外,原有的概念股也普遍上涨。多家公司今年累计涨幅超过100%,甚至A股市场的相关概念股也出现倍数涨幅。在这种背景下,各类企业纷纷加入稳定币热潮,包括蹭热点的"变色龙"企业、希望分一杯羹的金融机构,以及出于战略考虑的巨头公司。据报道,已有50-60家公司表示有意申请香港稳定币牌照。然而,香港金管局表示,多数申请机构仅停留在概念阶段,缺乏实际应用场景或相关技术经验。为此,金管局可能采取类似邀请制的初筛机制,只有在预沟通中获得基本认可的机构才能正式申请。从市场舆论来看,已参与稳定币沙盒试点的机构似乎更有优势。尽管金管局强调入选沙盒不等于会获得牌照,但这些机构在应用场景和风控方面的经验可能更符合监管要求。总体而言,香港在审批稳定币牌照时主要考虑三个方面:技术实现能力、应用场景需求和风控能力。大型企业在这些方面可能更有优势,而中小企业的成功率较低。尽管监管机构呼吁降温,但市场热情短期内难以骤降。美国稳定币发展的联动效应、离岸人民币稳定币的讨论升温,以及稳定币市场的潜在利润,都在推动这一热潮持续。然而,投资者需要警惕,牌照的实际价值和业务可行性仍有待验证,贸然参与可能带来风险。正如金管局所言,真正能够行稳致远的企业可能只是少数,多数蹭热点的公司可能难以长期维持高估值。
香港稳定币条例生效在即 市场热度引发监管警惕
香港稳定币条例即将生效,市场热度升温引发监管关注
8月1日,香港《稳定币条例》即将正式生效。相较于美国稳定币法案引发的巨大反响,香港稳定币虽在加密领域影响有限,但在股票市场却展现出惊人的影响力。
自香港稳定币草案通过以来,港股稳定币板块迎来飙升式上涨。不少相关股票实现翻倍增长,甚至出现10倍涨幅的个股,投资者对此兴趣浓厚。然而,面对市场的狂热,香港监管机构开始表示担忧。近期,香港金管局总裁余伟文在官网发表文章《行稳致远的稳定币》,试图为过热的稳定币市场降温。
5月21日,香港稳定币条例草案在立法会三读通过。尽管条例内容与其他地区的立法大同小异,包括牌照制、100%全额储备、2500万港币实缴股本、反洗钱条例等,但市场反应却截然不同。加密市场普遍持悲观态度,认为香港在这一领域影响力有限,即便完善监管条例,最终也难以摆脱美元稳定币的附属地位。
然而,在传统金融市场,这一消息却被视为重大利好。各大企业纷纷布局,传统媒体和券商竞相报道,使得稳定币话题实现了真正的突破。关于稳定币的内涵、应用场景和价值意义的讨论持续发酵,甚至延伸至人民币稳定币的必要性辩论。
就在条例生效前一周,香港金管局总裁余伟文发文指出稳定币正在过度概念化,呈现泡沫化趋势。他表示初期只会批出少数稳定币牌照,呼吁投资者保持冷静和独立思考。同时,金管局将就监管和反洗钱两份指引征求市场意见,尤其在反洗钱方面制定更严格的要求。
这种谨慎态度源于香港稳定币市场的过热现象,主要体现在股票市场上。多家与稳定币相关的公司股价迅速上涨,涨幅惊人。例如,国泰君安国际获批虚拟资产服务牌照后,股价在短期内暴涨近200%,全年涨幅达4.58倍。金涌投资宣布与AnchorX签订战略合作后,次日股价飙升533.17%。中国三三传媒公布筹备申请稳定币牌照的消息后,股价在一天内上涨72.73%,年内累计涨幅高达14.95倍。
除新加入的机构外,原有的概念股也普遍上涨。多家公司今年累计涨幅超过100%,甚至A股市场的相关概念股也出现倍数涨幅。
在这种背景下,各类企业纷纷加入稳定币热潮,包括蹭热点的"变色龙"企业、希望分一杯羹的金融机构,以及出于战略考虑的巨头公司。据报道,已有50-60家公司表示有意申请香港稳定币牌照。
然而,香港金管局表示,多数申请机构仅停留在概念阶段,缺乏实际应用场景或相关技术经验。为此,金管局可能采取类似邀请制的初筛机制,只有在预沟通中获得基本认可的机构才能正式申请。
从市场舆论来看,已参与稳定币沙盒试点的机构似乎更有优势。尽管金管局强调入选沙盒不等于会获得牌照,但这些机构在应用场景和风控方面的经验可能更符合监管要求。
总体而言,香港在审批稳定币牌照时主要考虑三个方面:技术实现能力、应用场景需求和风控能力。大型企业在这些方面可能更有优势,而中小企业的成功率较低。
尽管监管机构呼吁降温,但市场热情短期内难以骤降。美国稳定币发展的联动效应、离岸人民币稳定币的讨论升温,以及稳定币市场的潜在利润,都在推动这一热潮持续。然而,投资者需要警惕,牌照的实际价值和业务可行性仍有待验证,贸然参与可能带来风险。正如金管局所言,真正能够行稳致远的企业可能只是少数,多数蹭热点的公司可能难以长期维持高估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