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加密货币价值观能在监管浪潮中存续吗?加密货币不仅是技术创新,更是一种精神信仰。当监管体系全面改革时,业界出现了两种截然不同的思潮:一方面对加密货币核心价值进行深刻反思,另一方面则对新应用场景充满期待。笔者采访了即将在"共识2025"大会民间监管论坛发言的几位专家,探讨如何在监管改革中守护行业核心价值,以及新规框架下可能孕育的创新机遇。以下是专家们的观点摘要。## 如何在监管改革中守护加密核心价值?### Kayvan:聚焦技术优势,重构讨论框架个人自由与自主权是加密领域的核心价值。隐私保护与去中心化是实现这种自主权的基础。为确保这些价值得到尊重,我们需要重构讨论框架:聚焦于证明新技术不仅能"以不同方式"、更能"以更优方式"实现现行法律的根本目标。例如,大量金融监管规则旨在防范资产托管方的权力滥用。通过技术彻底消除"人类中介"这一角色,才能从根本上解决问题。我们应围绕"如何运用技术创新为法律既有的治理目标提供更优质的解决方案"这一核心命题展开讨论。### Connor:推进去中心化,赋能用户控制权区块链技术能为用户提供前所未有的透明度、可靠性与安全性。在合理监管下,区块链项目将持续推进去中心化进程,使用户真正掌握自身金融资产与数字财产的控制权。去中心化区块链网络还将支撑多元领域应用,如数据主权型社交平台、社区化治理平台等。我们认为,"控制权"是法律层面界定去中心化最有效的切入点。通过"控制权测试"可大幅消解因代币控制权集中导致的信息不对称问题,从而为项目争取证券法框架下的监管豁免或降级。### Lewis:保护创新社群,尊重草根精神加密生态的本质是一套自下而上生长的工具系统,凝结着无数个体的智慧与创造力,而非科技巨头的顶层规划。这种草根性正是加密精神最动人的注脚。我们必须清醒认识并保护这一特质。### Michelle:深入理解技术,平衡监管目标去中心化是最珍贵的核心价值。确保去中心化原则得到尊重的关键,在于立法者和监管者必须深入理解底层技术架构。唯有如此,才能在制定规则时达成双重目标:既保护消费者,又能有效防范金融犯罪。### David:借鉴历史经验,平衡创新与监管加密技术虽具革新性,但其"创新需与合理监管相平衡"的范式早有历史先例。例如航空业的发展就是一个很好的参照。监管者完全可以在保持对新型商业模式开放态度的同时,制定针对性防护机制,在防范各类风险之间取得平衡。## 监管改革是否正在开启有价值的新商业模式?### Kayvan:赋能个体,推动生态参与合理的监管框架对依赖社区参与和网络效应的商业形态具有深远意义。有效的监管可通过资本准入民主化和生态参与大众化赋能个体,助推主流群体参与生态建设,共享所在社区的网络效应红利。### Connor:新领域蓄势待发随着相关法案逐步勾勒出监管轮廓,主流机构对区块链技术的兴趣显著提升。去中心化人工智能、数字身份协议、社交媒体3.0等领域的新项目前景乐观。同时期待DAO等新型架构获得法律地位认证,释放组织形态创新的全部潜能。### Lewis:创新永不止步理想的监管应当如春风化雨,既促进创新,又能对新商业模式作出灵敏反应。创新者的使命是持续创造,监管者的角色应是守护与适应,而非越俎代庖。### Michelle:监管科技迎来机遇加密平台先天具备合规基因,如区块链技术保障可追溯的交易记录、智能合约实现实时合规校验等。这些技术特质赋予加密企业碾压传统金融的合规优势:在向监管方提供更精准信息的同时,大幅降低合规成本。### David:稳定币与资产代币化潜力巨大稳定币与现实资产代币化的浪潮蕴含巨大潜力。构建"黄金三角"监管原则至关重要:挤兑风险最小化、非法资金流阻断、跨链互操作性。唯有如此,方能使稳定币真正成为数字经济时代的金融基元。
监管改革下加密货币的核心价值与创新机遇
加密货币价值观能在监管浪潮中存续吗?
加密货币不仅是技术创新,更是一种精神信仰。当监管体系全面改革时,业界出现了两种截然不同的思潮:一方面对加密货币核心价值进行深刻反思,另一方面则对新应用场景充满期待。
笔者采访了即将在"共识2025"大会民间监管论坛发言的几位专家,探讨如何在监管改革中守护行业核心价值,以及新规框架下可能孕育的创新机遇。以下是专家们的观点摘要。
如何在监管改革中守护加密核心价值?
Kayvan:聚焦技术优势,重构讨论框架
个人自由与自主权是加密领域的核心价值。隐私保护与去中心化是实现这种自主权的基础。为确保这些价值得到尊重,我们需要重构讨论框架:聚焦于证明新技术不仅能"以不同方式"、更能"以更优方式"实现现行法律的根本目标。
例如,大量金融监管规则旨在防范资产托管方的权力滥用。通过技术彻底消除"人类中介"这一角色,才能从根本上解决问题。我们应围绕"如何运用技术创新为法律既有的治理目标提供更优质的解决方案"这一核心命题展开讨论。
Connor:推进去中心化,赋能用户控制权
区块链技术能为用户提供前所未有的透明度、可靠性与安全性。在合理监管下,区块链项目将持续推进去中心化进程,使用户真正掌握自身金融资产与数字财产的控制权。去中心化区块链网络还将支撑多元领域应用,如数据主权型社交平台、社区化治理平台等。
我们认为,"控制权"是法律层面界定去中心化最有效的切入点。通过"控制权测试"可大幅消解因代币控制权集中导致的信息不对称问题,从而为项目争取证券法框架下的监管豁免或降级。
Lewis:保护创新社群,尊重草根精神
加密生态的本质是一套自下而上生长的工具系统,凝结着无数个体的智慧与创造力,而非科技巨头的顶层规划。这种草根性正是加密精神最动人的注脚。我们必须清醒认识并保护这一特质。
Michelle:深入理解技术,平衡监管目标
去中心化是最珍贵的核心价值。确保去中心化原则得到尊重的关键,在于立法者和监管者必须深入理解底层技术架构。唯有如此,才能在制定规则时达成双重目标:既保护消费者,又能有效防范金融犯罪。
David:借鉴历史经验,平衡创新与监管
加密技术虽具革新性,但其"创新需与合理监管相平衡"的范式早有历史先例。例如航空业的发展就是一个很好的参照。监管者完全可以在保持对新型商业模式开放态度的同时,制定针对性防护机制,在防范各类风险之间取得平衡。
监管改革是否正在开启有价值的新商业模式?
Kayvan:赋能个体,推动生态参与
合理的监管框架对依赖社区参与和网络效应的商业形态具有深远意义。有效的监管可通过资本准入民主化和生态参与大众化赋能个体,助推主流群体参与生态建设,共享所在社区的网络效应红利。
Connor:新领域蓄势待发
随着相关法案逐步勾勒出监管轮廓,主流机构对区块链技术的兴趣显著提升。去中心化人工智能、数字身份协议、社交媒体3.0等领域的新项目前景乐观。同时期待DAO等新型架构获得法律地位认证,释放组织形态创新的全部潜能。
Lewis:创新永不止步
理想的监管应当如春风化雨,既促进创新,又能对新商业模式作出灵敏反应。创新者的使命是持续创造,监管者的角色应是守护与适应,而非越俎代庖。
Michelle:监管科技迎来机遇
加密平台先天具备合规基因,如区块链技术保障可追溯的交易记录、智能合约实现实时合规校验等。这些技术特质赋予加密企业碾压传统金融的合规优势:在向监管方提供更精准信息的同时,大幅降低合规成本。
David:稳定币与资产代币化潜力巨大
稳定币与现实资产代币化的浪潮蕴含巨大潜力。构建"黄金三角"监管原则至关重要:挤兑风险最小化、非法资金流阻断、跨链互操作性。唯有如此,方能使稳定币真正成为数字经济时代的金融基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