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olana新一代meme币平台之争:Let'sBONK异军突起 Pump.fun江河日下

权力更迭:Solana链上meme币发行平台的帝国兴衰

在加密货币世界中,权力更迭往往来得迅速而无情。Solana链上的meme币发行平台正上演着一场经典的权力交替。

不久前还独占鳌头的Pump.fun,如今市场份额已从88%骤降至13%。而新兴挑战者Let'sBONK则迅速崛起,拿下了86%的市场。这不仅仅是加密市场波动性的又一体现,更是一个帝国崩塌的典型案例。它告诉我们,当忽视注意力这一最终护城河时,再大的先发优势也会瞬间化为乌有。

!7388151

Pump.fun的崛起与衰落

Pump.fun由三位20多岁的年轻人于2024年1月推出。它颠覆了meme币的发行逻辑:用户只需上传一张图片,起个名字,点击几下,就能以不到2美元的成本发行一个代币,无需任何编程知识。

这满足了一种将"无价值"转化为"有价值"的底层冲动。在加密世界,这不是妄想,而是一种商业模式。到2025年1月,Pump.fun创造了超过4.58亿美元的收入,每天上线数千个新币,高峰期日收入突破700万美元。

然而,Pump.fun的衰落始于其最具创新性的功能之一:直播。原本旨在让发币者宣传代币,但事态很快失控。有人开始在直播中做出极端行为,甚至出现未成年用户持枪威胁家人的严重事件。

Pump.fun被迫关闭直播功能,但声誉已遭重创。当周收入暴跌66%,舆论反噬,竞争对手趁虚而入。面对下滑的收入和竞争压力,Pump.fun决定通过发行代币(ICO)自救。

虽然ICO在12分钟内筹集了5亿美元,加上7亿美元的私募,看似成功。但深入分析发现,超过200个钱包打满了100万美元上限,前340个买家吞掉了60%的份额。所有销售代币全额解锁,仅设48至72小时的转账限制。

代币价格最初飙升75%至0.007美元,但热情迅速降温。数周内下跌60%,不断创新低,呈现典型的"死亡螺旋"走势。代币经济学也非常激进,仅33%分配给公募和私募,67%掌握在项目方手中,且分配时间表不明。

尽管用户为平台创收了近7.5亿美元,却没有任何即时的社区奖励。同时,私募投资者向交易所抛售了价值1.6亿美元的代币,带来巨大抛压。

最后一击是联合创始人Alon Cohen公开宣布,长期承诺的空投"在可预见的未来不会发生"。这一宣布导致代币价格在24小时内暴跌15%。

!7388153

Let'sBONK的崛起

当Pump.fun连连失误时,Let'sBONK正默默构建对手所缺失的一切:透明度、社区导向和清晰沟通。

目前,Let'sBONK的日收入已达130万美元,是Pump.fun的5倍。按年化计算,Let'sBONK一个月的收入高达4.3492亿美元,而Pump.fun为2.6725亿美元。

从五月的几乎为零,到七月稳定突破日收入百万美元,Let'sBONK的营收一路稳步上升。与此同时,Pump.fun的收入则从一月高峰超700万美元一路暴跌,跌回了2024年九月的水平。

自ICO之后,PUMP代币已跌去60%的市值,而BONK则相对稳定,市值维持在21亿美元。Let'sBONK每周将1%的收入用于回购BONK,为这个早于平台诞生、已有基础的生态代币提供支持。

!7388154

注意力经济

Pump.fun曾凭借网络效应占据先机。开发者之所以在那里发币,是因为交易者在那里;交易者之所以在那里,是因为最火的meme币都在那里首发。这种飞轮效应看似无可阻挡。

但注意力是脆弱的。它不像传统企业的护城河——规模经济、切换成本、监管壁垒——只要信任一旦崩塌,用户心智就会瞬间瓦解。一次直播事故让用户有理由尝试替代平台。Let'sBONK随即成为"干净"的选择,没有历史包袱的平台。

意识到生死存亡的危机后,Pump.fun发起了一场几近绝望的反击战。他们将代币回购比例从每日收入的25%提升至100%。虽然这意味着每天大约有25.4万美元用于回购,远高于Let'sBONK每天1.3万美元的回购(占比仅1%),但也代表Pump.fun把全部营收都拿去回购,而非用于平台成长。

其次,他们推出了一个为期30天的激励计划,根据交易活动奖励PUMP代币。但初步反馈显示,这一策略并未扭转竞争态势。

问题不是战术层面的,而是战略层面的。无论多少回购或激励计划,都无法挽回失去的信任,也无法重新聚拢已经转移的用户注意力。

Pump.fun的奖励机制仅围绕交易量,而Let'sBONK则构建了一个真正与用户利益绑定的生态奖励体系。

BONK奖励计划允许用户锁仓6至12个月,按比例获得生态产品的营收分成。锁仓时间越长,乘数越高。产品表现越好,用户回报越多。这不是在"花钱让人交易",而是在"付钱让用户共同建设"。

用户可以通过交易、购买或发币等方式获得"Bonk积分"。这些积分未来预计可兑换实物或权益,进一步激励活跃参与。游戏化的成长体验让用户感觉自己正参与一个更大的使命。

当Pump.fun还在为ICO摸索、空头兑现跳票时,Let'sBONK已经为核心用户提供了结构化的奖励体系。在加密世界中,资本永远会流向更优的激励机制。

!7388155

更大的格局

在传统行业中,市场领导者往往能稳坐宝座几十年。而在数字市场中,用户切换成本接近于零,霸主地位可能几个月内就灰飞烟灭。

Let'sBONK的成功,并非因为他们构建了一个根本上更优的产品,而是因为他们在Pump.fun声誉最脆弱的时刻切入市场。在注意力经济中,时机往往比技术更关键。

网络效应的赢家通吃逻辑开始逆转。一旦用户开始迁移到Let'sBONK,曾让Pump.fun崛起的飞轮也开始反转。开发者跟着交易者走,交易者追逐最热项目,平台下滑的速度也随之加快。

Pump.fun还有翻盘机会吗?尽管市占率已大幅缩水,但它还没到出局的地步。

他们确实有一些优势:12亿美元的融资为他们争取了时间,也给了他们实验和熬过对手的资本。他们的平台曾经支撑了数十万次项目发布而没有崩溃——在其他新平台容易在高压下失效的环境中,这点尤其重要。即便市占下降,他们每天仍有超25万美元的收入,年化接近1亿美元,加上巨额资金储备,底子仍在。

他们是这个品类的开创者。把发币从编程变成点几下鼠标的操作,为他们赢得了持久的品牌认知。首发优势不是说没就没的。

最近的动作也说明他们没有放弃:Pump.fun 2.0加入了实时数据更新和一键交易;回购比例提升至100%;推出用户激励。这些不是认输的姿态,而是反击。

最可能出现的局面不是全面溃败,而是市场碎片化。加密领域很少诞生永久垄断者。更有可能的,是Let'sBONK成为主要平台,主导发币数量和营收,而Pump.fun则转型为拥有忠实用户的细分平台,凭借界面、功能或生态系统占据一席之地。

但要真正翻盘,Pump.fun不只是要解决技术问题或靠送钱留人,而是必须重建信任、重新占据文化高地。这意味着要做到公开透明、以社区为中心的代币经济结构,甚至可能需要全面更换领导层,以彻底摆脱过去的争议。

在这个瞬息万变的加密世界里,权力更迭往往来得迅速而无情。当一个平台失去合法性,再多资金和营销也挽不回用户的信任。有时候,为了生态的延续,王冠必须传给新人。

!7388156

!7388157

!7388158

!7388159

SOL-3.64%
MEME-7.42%
此页面可能包含第三方内容,仅供参考(非陈述/保证),不应被视为 Gate 认可其观点表述,也不得被视为财务或专业建议。详见声明
  • 赞赏
  • 4
  • 转发
  • 分享
评论
0/400
会飞的资深韭菜vip
· 8小时前
不拼爹不站队要苦干
回复0
CoffeeNFTsvip
· 09-03 02:39
游戏规则变了呀
回复0
链上冷面笑匠vip
· 09-03 02:38
江山代有才人出
回复0
LowCapGemHuntervip
· 09-03 02:25
搬砖再收米干完这单
回复0
交易,随时随地
qrCode
扫码下载 Gate App
社群列表
简体中文
  • 简体中文
  • English
  • Tiếng Việt
  • 繁體中文
  • Español
  • Русский
  • Français (Afrique)
  • Português (Portugal)
  • Bahasa Indonesia
  • 日本語
  • بالعربية
  • Українська
  • Português (Brasi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