可扩展性之战:2025年Layer 1与Layer 2的较量

当我第一次深入加密货币的世界时,关于“可扩展性”的不断讨论让我感到困惑。比特币似乎庞大,以太坊在运行智能合约,而Solana正以NFTs引起轰动。然而,当我深入研究时,现实变得清晰明了:在不妥协其他方面的情况下扩展区块链是一项艰巨的任务。

对于那些在加密领域待过短暂时间的人来说,你们可能已经遇到区块链三难问题这个概念。这个原则表明,区块链只能在安全性、去中心化和可扩展性三个关键领域中出色表现两个。与此同时,完美地同时在三个领域中取得成功仍然是一个难以实现的目标。这一基本的权衡塑造了Layer-1 (L1) 区块链的发展以及Layer-2 (L2) 解决方案的崛起。

快进到2025年,竞争比以往任何时候都更加激烈。以太坊保持着作为结算层的强势地位,但其L2解决方案(如Arbitrum、Base和zkSync)正在抢占风头。同时,Solana成功实现了令人瞩目的回归,TON通过Telegram吸引了数百万用户,而Sui和Aptos等新兴L1也在争夺开发者的关注。

亟待解决的问题是:L1是否会继续作为Web3的基础,还是L2将在可扩展性战争中胜出?正如我们将要探讨的,答案并不像简单地选出一个赢家那么直接。

理解 Layer-1 区块链

第一层区块链构成了基础网络——所有交易最终结算的层面。比特币、以太坊、Solana、TON、Aptos 和 Sui 都属于这一类别。这些网络处理交易执行并维护分布式账本的完整性。

想象一下,L1 就像摩天大楼的底层。无论你用 dApps、DeFi 或 NFTs 建造多高(,整个结构都依赖于其基础的强度。

) L1的优势

  • 以安全为首要原则:交易直接在链上进行验证,使其高度抵御篡改。
  • 本土生态系统:像ETH、SOL和TON这样的代币不仅仅是加密货币;它们是各自网络的命脉。
  • 自治性:每个L1都有自己独立的治理结构、规则和升级路径。

L1所面临的挑战

  • 网络拥堵:需求激增可能导致费用飙升和交易缓慢###,令人想起2021年以太坊NFT狂潮(。
  • 生态系统碎片化:用户和流动性在多个L1之间分散,稀释了网络效应。
  • 持续的升级压力:虽然新的L1常常声称要“解决以太坊的问题”,但建立和维护强大的开发者社区比预期要困难得多。

目前,Solana 和 TON 正在证明替代 L1 可以蓬勃发展,但以太坊仍然是 Web3 宇宙的引力中心。

探索二层解决方案

Layer-2 解决方案作为区块链的性能增强器。它们将部分交易量从 L1 卸载,进行更高效和更具成本效益的处理,然后将结果锚定回基础链。如果 L1 是基础,L2 就是建在其上的高速公路。

) 2025年主要的L2

  • Arbitrum ###ARB( – 在DeFi采用中保持其领导地位。
  • Optimism )OP( – 推进其 "超级链" 愿景,允许多个链利用共享安全模型。
  • 基础 – 利用Coinbase的支持来吸引日常零售用户。
  • zkSync & Starknet – 零知识汇总 )zk-rollups( 被许多人视为以太坊的未来扩展解决方案。

) L2的优势

  • 增强的可扩展性:显著降低费用并提高交易吞吐量。
  • 继承的安全性:通过锚定以太坊,他们受益于其强大的去中心化。
  • 快速迭代:能够实施变更并进行实验,而无需等待全球L1共识。

L2的局限性

  • L1 依赖性:影响以太坊的问题可能会影响其 L2 生态系统。
  • 流动性碎片化:用户在不同的L2解决方案之间移动资金时面临挑战,例如Arbitrum、Optimism和zkSync。
  • 复杂的用户体验:对于新手来说,在层之间桥接代币常常感觉风险大且令人困惑。

本质上,L2提高了以太坊的可用性,但缺乏像Solana或TON这样的独立网络的自给自足。

2025年的格局:L1与L2

随着我们进入2025年,以下是当前状态的快照:

  • 以太坊 + Rollups:以太坊巩固了其作为Web3结算层的地位。Arbitrum、Base和zkSync的日交易量总和超过了以太坊的基础层。
  • Solana的复苏:在2022-23年的挫折之后,Solana强劲反弹,受到NFT活动、DeFi创新和meme币热情的推动。它提供了速度、经济性和用户友好性。
  • TON的崛起:在Telegram的支持下,TON正在将数百万非加密用户带入这个圈子——可以说这是目前最引人注目的"大规模采用"叙事。
  • Aptos & Sui:这些较新的 L1 继续增长,激烈争夺开发者社区的关注。

与其说是L1与L2之间的斗争,不如说我们正在见证一种共生关系。以太坊提供中立性和安全性,Solana提供速度,L2提供可扩展性,而TON利用社交平台实现广泛分发。

地平线上的障碍

L1和L2都不是没有挑战。两者都面临着重大障碍:

L1 挑战

  • 可扩展性限制:即使是像Solana这样的高性能链在极端网络负载下也会遇到困难。
  • 监管审查:政府机构正在密切关注诸如ETH和SOL等代币。
  • 开发者留存:新的 L1 必须清晰阐述让开发者选择他们的平台而非以太坊的有力理由。

L2 挑战

  • 用户教育:跨链、钱包管理和种子短语等概念对普通用户来说仍然令人畏惧。
  • 资本碎片化:竞争性的Rollup的激增导致流动性分散。
  • 以太坊依赖:他们的安全模型本质上与以太坊的稳定性相联系。

考虑到更广泛的风险,如安全漏洞、桥接攻击和监管不确定性,很明显,无论是L1还是L2都面临着一条坎坷的道路。

Gate在L1和L2生态系统中的角色

这就是像Gate这样的交易所发挥作用的地方。坦白说,大多数用户并不是从MetaMask或Phantom开始他们的加密之旅。他们是在中心化交易所开始的。

Gate的贡献包括:

  • 为L1和L2代币提供早期上市,让交易者直接接触。
  • 通过各种倡议来教育用户,帮助弥合知识差距。
  • 通过启动平台服务支持项目,促进新兴L1/L2生态系统的增长。

如果没有交易所为零售用户提供接触这些生态系统的便利,L1与L2的辩论将主要停留在学术层面。Gate将其转变为用户可以参与的实际现实。

案例研究

以太坊 vs Solana

以太坊作为全球结算层,而Solana则通过强调速度来迎合零售用户。一者优先考虑信任,另一者则关注用户体验。两者通过满足生态系统内不同的需求而蓬勃发展。

Arbitrum vs Optimism vs Base

Arbitrum主导了DeFi领域。Optimism专注于治理和模块化。Base利用Coinbase庞大的用户基础。每个项目并不是赢家通吃的场景,而是各自开辟了自己的细分市场。

zkSync & Starknet

Zk-rollups 代表了长期扩展的愿景。虽然更复杂,但它们可能提供最强大的扩展解决方案。竞争仍处于早期阶段,但到 2026 年,基于 zk 的 L2 可能在采用和性能方面超越乐观滚动。

结论

那么,谁将在2025年的可扩展性战争中胜出?

诚实的答案是:没有单一的赢家。这不是一个零和游戏;这是一个多层次的生态系统。

像以太坊、Solana 和 TON 这样的 L1 提供了安全和分布式的基础。

像Arbitrum、Base和zkSync这样的L2使区块链变得对大众可及。

像Gate这样的交易所将各个环节连接起来,为数百万用户提供入门服务,并教育下一代加密货币用户。

作为一个在加密领域深耕多年的参与者,我将L1与L2的讨论视为行业发展的路线图,而非竞争。两个层次解决了三难困境的不同方面,携手共建下一个十亿用户的基础设施。

真正的问题不是选择赢家,而是我们能多快创建一个可扩展性、安全性和去中心化和谐共存的生态系统,以及像Gate这样的平台如何加速这一进程。

免责声明:本内容仅供信息参考,不应被视为投资建议。加密货币投资具有重大风险。请在做出投资决策时进行充分的研究并谨慎行事。

IN-1.34%
查看原文
此页面可能包含第三方内容,仅供参考(非陈述/保证),不应被视为 Gate 认可其观点表述,也不得被视为财务或专业建议。详见声明
  • 赞赏
  • 评论
  • 转发
  • 分享
评论
0/400
暂无评论
交易,随时随地
qrCode
扫码下载 Gate App
社群列表
简体中文
  • 简体中文
  • English
  • Tiếng Việt
  • 繁體中文
  • Español
  • Русский
  • Français (Afrique)
  • Português (Portugal)
  • Bahasa Indonesia
  • 日本語
  • بالعربية
  • Українська
  • Português (Brasi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