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DD的令人不安的现实:他们真正追求的是什么

robot
摘要生成中

客户尽职调查 (CDD) - 听起来很无辜,对吧?好吧,让我告诉你,从一个经历过这些侵入性程序的人那里,这实际上意味着什么。

CDD本质上是伪装成“合规”的企业监控。他们声称这只是收集基本信息——你的姓名、地址、出生日期——但远不止于此。我看到这些平台要求提供越来越个人化的细节:我的收入来源、税号,甚至就业历史。这真是一个隐私噩梦!

金融机构将此框架视为出于“反洗钱”目的,但我不禁觉得这只是一个借口,以便建立我们所有人的庞大数据档案。他们在监管要求的掩护下,以空前的水平收集我们的个人信息。

有两种CDD口味,均不太可口:"基础" (已经够糟糕)和"增强" (感觉就像一次数字化的搜身)。后者针对他们任意认为的"高风险"人士——通常是那些只是移动较大金额的合法交易者。

最让我生气的是他们如何存储这些数据。当然,他们承诺 "安全数据库 "和 "访问控制 ",但我们都见过关于重大数据泄露的头条新闻。我的个人信息现在可能正坐落在某个黑客的数据库中,因为一个交易平台的安全性不足。

展望未来,这种入侵只会加剧。加密领域,曾经是隐私和摆脱传统金融监控的灯塔,不得不接受这些监视策略。每年他们都要求更多的信息,创建详细的财务档案,他们声称这些是“为了我们的保护”。

加密革命承诺了金融主权,但CDD代表了旧系统的触角试图扼杀这种自由。我理解防止金融犯罪的必要性,但钟摆已经过于向全面监控倾斜。

下次当你填写又一份侵入性的CDD表格只是为了访问你自己的资金时,请记住真正发生的事情:这不是保护 - 而是控制。

查看原文
此页面可能包含第三方内容,仅供参考(非陈述/保证),不应被视为 Gate 认可其观点表述,也不得被视为财务或专业建议。详见声明
  • 赞赏
  • 评论
  • 转发
  • 分享
评论
0/400
暂无评论
交易,随时随地
qrCode
扫码下载 Gate App
社群列表
简体中文
  • 简体中文
  • English
  • Tiếng Việt
  • 繁體中文
  • Español
  • Русский
  • Français (Afrique)
  • Português (Portugal)
  • Bahasa Indonesia
  • 日本語
  • بالعربية
  • Українська
  • Português (Brasi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