Jay Chou rilis "Perintah Pemburuan di Dunia Bawah Tanah"! Hilangnya pengelolaan Bitcoin yang disimpan sementara mengungkap lubang hitam pajak di Taiwan
Halaman ini mungkin berisi konten pihak ketiga, yang disediakan untuk tujuan informasi saja (bukan pernyataan/jaminan) dan tidak boleh dianggap sebagai dukungan terhadap pandangannya oleh Gate, atau sebagai nasihat keuangan atau profesional. Lihat Penafian untuk detailnya.
Jay Chou rilis "Perintah Pemburuan di Dunia Bawah Tanah"! Hilangnya pengelolaan Bitcoin yang disimpan sementara mengungkap lubang hitam pajak di Taiwan
巨星周杰倫發出「江湖追殺令」尋找好友蔡威澤,怒斥其玩失聯。周杰倫將新台幣1億元委託蔡威澤購買比特幣,但如今資產不知所蹤。這揭示台灣加密資產代持面臨的系統性稅務與法律風險。在台灣,比特幣交易所得需繳納40%的所得稅,若無充分證明委託關係,代持可能被推定為「無償贈與」,課徵20%的贈與稅,形成雙重稅負。
周杰倫比特幣代持事件始末
(來源:Instagram截圖)
周杰倫委託好友代持比特幣失聯事件,成為台灣加密資產代持行為風險的典型案例。事件中的兩人皆為台灣人,受台灣「稅法」管轄。周杰倫的行為與避稅無關,主要是因為幣圈專業門檻較高,基於信任委託好友管理資產。這種依賴人際信任而非制度保障的資產管理方式,在加密資產領域非常常見,但也埋下巨大隱患。
當時1億元新台幣約能買數十甚至上百枚比特幣,以當前比特幣超過10萬美元的價格計算,資產市值可能已增長數倍。然而,當代持人失聯,委託人不僅面臨資產追回困難,還可能遭遇稅務機關的雙重課稅。若無法提供嚴謹的代持協議或資金流向證明,稅務機關有權依據實質經濟事實,認定委託人將資金贈與給代持人,進而課徵贈與稅。
此次事件中,代持行為即委託人將資產交由代持人管理。在加密資產投資中非常常見,但由於主體複雜、稅種繁多,也帶來系統性稅務與監管風險。從法律角度看,代持本質上是信託或委託關係,但在加密領域,缺乏正式法律文件與第三方監督,完全依賴雙方信任。一旦信任破裂,委託人幾乎無法有效法律救濟。
台灣加密資產稅收框架與雙重稅負風險
目前台灣對加密資產的稅收框架已初步建立,但仍較模糊。根據台灣金融監督管理委員會(FSC)2019年發布的金管證發字第1080321164號令,以及FSC與台灣中央銀行於2024年12月30日聯合聲明,台灣認為比特幣等虛擬貨幣非法定貨幣,價值不穩定,屬高度投機性虛擬商品。
台灣財政部於2025年1月13日以台財稅字第11304672340號函,提交「加密貨幣所得課稅規定」報告,明確將非證券性虛擬貨幣(如比特幣、以太幣)的交易所得歸類為「財產交易所得」。因此,無論周杰倫的資金如何回流,在出售比特幣獲利時都必須繳納所得稅。
根據台灣「所得稅法」第14條第1項第7類規定,代持產生的綜合所得稅計算公式為:應納稅所得額=出售總收入-原始取得成本-必要費用。若涉及近2億元的巨額利潤,幾乎必然適用40%的最高稅率,應納稅額=應納稅所得額×40%。換句話說,比特幣增值一倍,獲利1億新台幣就需繳納約4000萬新台幣的所得稅。
台灣加密資產代持的雙重稅負風險
綜合所得稅:比特幣交易獲利時適用40%最高稅率
贈與稅:若無法證明委託關係,資金轉移可能被推定為贈與,課徵20%的贈與稅
稅務責任歸屬:代持人名義持有但實際受益人為委託人時,稅務責任可能模糊
若資金轉讓缺乏充分證據證明為「委託投資」,稅務機關可能推定為「無償贈與」,依據台灣「遺產及贈與稅法」第4條第2項,若無法提供嚴謹的代持協議或資金流向證明,稅務機關有權依據實質經濟事實,認定資金已贈與給代持人,並課徵贈與稅。
實質課稅原則與虛擬資產服務法衝擊
在周杰倫案例中,若無法證明代持關係,稅務機關可能向代持人徵稅,導致委託人資產損失。根據台灣「納稅者權利保護法」第7條,納稅義務人為實際取得所得者,體現實質課稅原則。在代持關係中,雖然資產登記於代持人名下,但若實際出資、收益歸屬及處分權均屬委託人,稅務機關得認定委託人為實質權利人,並要求其履行納稅義務。
2024-2025年,FSC與台灣財政部門對加密貨幣稅收政策的研究進展顯著。2024年,FSC預告「虛擬資產服務法」將於2025年6月提交立法會,建立平台登記制度並強化資訊披露,將大幅提升稅務機關獲取交易數據的能力,未來合規壓力將大增。
台灣立法院法制局於7月發布專題研究報告—「從法律、政策與全球實務探討加密貨幣稅務規範」,指出台灣雖已將加密貨幣納入課稅範疇,但缺乏明確立法與執行細則,建議擬定專門的虛擬資產稅務法規。
此情況提醒投資者應密切關注FSC與台灣財政部門公告,及時調整策略。如未來實施平台報告制度,代持行為更易被稽查。若確有代持需求,投資者應依法申報利得,保留完整交易記錄,並簽訂書面協議,明確雙方權利義務與稅務責任。
周杰倫的案例並非孤例,而是加密資產代持風險的縮影,揭示在台灣法律與稅務框架下,代持行為存在的系統性風險。在風險面前,無論是天王巨星還是普通投資者,都需長期關注潛在的稅務與法律風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