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攢成長值,抽華爲Mate三折疊!廣場第 1️⃣ 2️⃣ 期夏季成長值抽獎大狂歡開啓!
總獎池超 $10,000+,華爲Mate三折疊手機、F1紅牛賽車模型、Gate限量週邊、熱門代幣等你來抽!
立即抽獎 👉 https://www.gate.com/activities/pointprize?now_period=12
如何快速賺成長值?
1️⃣ 進入【廣場】,點擊頭像旁標識進入【社區中心】
2️⃣ 完成發帖、評論、點讚、發言等日常任務,成長值拿不停
100%有獎,抽到賺到,大獎等你抱走,趕緊試試手氣!
截止於 8月9日 24:00 (UTC+8)
詳情: https://www.gate.com/announcements/article/46384
#成长值抽奖12期开启#
香港穩定幣法規生效在即 市場熱度與監管謹慎並存
香港穩定幣法規即將生效,市場熱度持續高漲
穩定幣監管的大浪正席卷全球。
在美國穩定幣法案獲得通過之際,香港的《穩定幣條例》也即將於8月1日正式生效。相比美國穩定幣在加密貨幣領域引發的巨大反響,香港穩定幣雖然在加密圈內影響較小,但在股票市場卻展現出驚人的吸引力。
自香港穩定幣草案通過以來,香港股市對穩定幣的熱情空前高漲。穩定幣相關板塊股價飆升,不乏翻倍甚至10倍增長的個股,投資者熱情高漲,上市公司紛紛加碼布局。然而,在這片歡騰的市場中,監管機構卻開始表露憂慮。近期,香港金融管理局總裁在官方網站發表文章《行穩致遠的穩定幣》,試圖爲過熱的穩定幣市場降溫。
然而,面對如此火熱的市場情緒,降溫並非易事。
5月21日,香港穩定幣條例草案獲得立法會通過。盡管其主要內容如牌照制、全額儲備、最低實繳股本、反洗錢等規定與其他地區立法大同小異,但市場反應卻截然不同。
加密貨幣領域對香港穩定幣普遍持悲觀態度,認爲即便香港不斷完善監管框架,在有限的市場需求下,最終也難以擺脫美元穩定幣的附屬地位。然而在傳統金融市場,這一消息卻被視爲重大利好。各大企業爭相布局,傳統媒體和券商紛紛報道,使穩定幣實現了真正的破圈。關於穩定幣的內涵、應用場景和價值的討論持續發酵,甚至延伸至人民幣穩定幣的必要性辯論。這個潛在的萬億市場似乎正處於爆發前夜。
就在條例生效前一周,香港金融管理局總裁發文爲穩定幣降溫。他指出穩定幣正在被過度概念化,並呈現泡沫化趨勢。金管局表示初期只會批出少數穩定幣牌照,並呼籲投資者保持冷靜和獨立思考。同時,金管局將就監管和反洗錢指引徵求市場意見,以降低穩定幣被用作洗錢工具的風險。
從這些表態可以看出,香港對當前市場狀況表示擔憂,對穩定幣發行人牌照的審批持非常審慎的態度。之所以主管機構要發文降溫,原因在於穩定幣在香港市場確實有些過熱。
這種過熱主要體現在股票市場上。穩定幣美好的前景與尚處初期的發展階段形成鮮明對比,使其成爲極具吸引力的投資故事。在這一敘事下,幾乎所有與穩定幣相關的股票都出現快速漲,增長效應立竿見影。
多家公司因穩定幣概念而股價暴漲。有的公司僅因宣布探索穩定幣業務就出現數倍漲幅,充分體現了穩定幣概念的強勁吸引力。除新進入該領域的機構外,原有的概念股也集體大漲,多數今年累計漲幅超過100%。就連一向反應遲鈍的A股市場也受到波及,數字人民幣概念股紛紛漲。
在這種背景下,無論是爲蹭熱點的"變色龍"企業,還是真正想參與穩定幣業務的金融機構,抑或出於降低結算成本、構建護城河考慮的大型企業,都紛紛加入申請行列。據報道,已有五、六十家公司有意申請香港穩定幣牌照,涵蓋央企、金融機構和互聯網巨頭。
然而,申請熱潮並不意味着審批會同樣火熱。金管局表示,多數申請機構僅停留在概念階段,缺乏實際應用場景;而有應用場景的,又缺乏發行技術和風險管控能力。爲避免無序發展,金管局表示初期只會批出個位數的牌照。
面對過熱的申請態勢,金管局可能採取初篩機制。據傳,此次牌照申請不會採用統一提交書面申請的方式,而是類似邀請制。金管局將與有意向的申請人預先溝通,了解其是否符合基本資質,只有獲得初步認可才會發放申請表格。
至於誰最有可能獲得牌照,市場普遍認爲參與穩定幣沙盒試點的機構更有優勢。雖然金管局強調入選沙盒不等於一定會獲得牌照,但這些機構在應用場景和風控方面的經驗無疑是一大優勢。
整體而言,金管局在牌照審批中主要考慮三個方面:技術實現能力、應用場景需求和風控能力。大型企業由於在跨境金融、支付業務和風控體系方面的優勢,申請成功率較高。相比之下,中小企業獲批的可能性較小。
盡管金管局呼籲降溫,但短期內市場熱情難以驟降。一方面,美國穩定幣發展與香港存在一定聯動,美國市場的持續熱度可能傳導至香港;另一方面,香港穩定幣討論已延伸至離岸人民幣穩定幣的可行性,這一話題引發了廣泛關注,爲行業發展帶來更多想象空間。
更重要的是,穩定幣對參與者而言是一個有利可圖的潛力市場。對零售主體而言,可降低交易結算成本;對支付主體而言,是進軍全球金融設施的機會;即便僅爲提振股價,也有足夠動力參與。除發行外,交易平台和托管機構也在積極布局,希望分享行業紅利。
基於以上因素,穩定幣熱潮短期內可能持續,牌照競爭將進入白熱化階段。然而,作爲新興產業,牌照的實際效果和業務可行性仍有待考察。考慮到高額的準入門檻和持續合規成本,若缺乏強勁的商業模式支撐,貿然申請可能得不償失。正如金管局所言,能夠行穩致遠者終究是少數,而更多僅爲蹭熱點的企業可能會在經歷牌照洗禮後回歸原點。
對此,關注相關股票的投資者們或許需要保持警惕,謹慎評估企業的長期發展前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