应用代币的新金融模式:如何生成现金流

新手8/22/2024, 2:30:56 AM
这篇文章讨论了效用代币的金融模式,并提出了一种基于现金流的解决方案,帮助解决效用代币在治理、价值分配和合规操作中遇到的挑战。

对于基础设施代币——比如第1层网络(或类似的计算架构如第2层)——其经济模型已经成熟且被广泛理解,主要是基于区块空间的供需关系。但对于应用代币——那些在区块链上运行服务并传递“分布式业务”权利的智能合约协议——经济模型仍在摸索和完善中。

应用代币的商业模式应当和它们的底层软件一样灵活多样。为此,我们引入了应用代币的现金流模式,这种方式使得应用可以创建更自由、更灵活的经济模型,并让用户自主选择如何根据他们所提供的价值获得回报。这种模式通过合法活动来产生费用,符合不同地区的监管要求,进一步促进了合规性。同时,它也最大化了协议的价值积累,并鼓励减少治理复杂性

这些原则适用于所有 web3 应用——从 DeFi 到去中心化社交应用、DePIN 网络等各类场景。

代币模型面临的挑战

基础设施代币的经济模型建立在供需关系上:需求增加时,供应减少,市场会相应调整。以太坊改进提案 1559 (EIP-1559) 通过引入交易基础费用并进行燃烧,加速了许多基础设施代币的经济发展。然而,尽管有过一些“买入并销毁”模式的尝试,但应用代币并没有类似的机制。

因为应用程序是区块空间的用户,而不是提供者,它们无法通过收取“燃气费”来获利,因此必须建立自己的经济模型。

另外,法律上的挑战也不可忽视:由于区块链交易的通用性和自动化机制,基础设施代币的经济模型在法律风险方面更为安全。但应用代币则不同,它们可能涉及到受监管的活动,并且可能需要治理代币持有者的参与,这使得经济模型更加复杂。例如,在美国,衍生品交易是一项高度受监管的活动,支持这类交易的去中心化交易所与像以太坊这样的基础设施代币有着显著区别。

这些内在与外在的挑战结合在一起,使得应用代币需要一种不同的经济模型。为此,我们提出了一个潜在的解决方案:一种设计协议的方法,这种方法不仅能为应用代币持有者提供报酬,还能最大化协议收入,鼓励合规操作,并减少治理的复杂性。我们的目标很明确:通过现金流为应用代币提供与许多基础设施代币类似的经济基础。

我们的解决方案侧重于解决应用程序代币面临的三个问题:

  1. 治理难题
  2. 价值分配难题
  3. 受监管活动的难题

1. 治理难题

应用代币通常赋予持有者治理权,但去中心化自治组织(DAO)的存在可能会带来基础设施代币所没有的不确定性。对于在美国有大量业务的 DAO,如果它控制了协议收入或在协议的经济活动中起到了中介作用,并将这些活动程序化,可能会产生法律风险。为避免这些风险,项目方可以通过减少 DAO 的治理权来削弱其控制力。如果无法完全避免治理,那么怀俄明州新推出的去中心化非法人非营利协会 (DUNA) 提供了一个去中心化的法律框架,可以帮助降低风险并确保符合税法要求。

2. 价值分配难题

应用代币在设计分配价值给代币持有者的机制时需要格外谨慎。将投票权和经济利益结合在一起,可能会引发美国证券法方面的担忧,尤其是那些直接按比例分配或通过代币买入销毁的机制。这些机制与股息和股票回购非常相似,可能削弱将代币与股票区分开来的理由,从而影响其适用的监管框架。

项目方应考虑采用利益相关者资本主义的方式——即通过奖励代币持有者对项目的贡献来提升项目本身的价值。许多项目已经在这一方向上进行了探索,例如运行前端服务(Liquity)、参与协议操作(Goldfinch),以及作为安全模块的一部分提供抵押品(Aave)。这个设计空间非常广泛,但一个好的开始是梳理项目中的所有利益相关者,明确需要鼓励的行为,以及如何通过激励措施为协议创造更大的整体价值。

为简单说明,本文假设一个简单的补偿模型,该模型奖励代币持有者参与治理,但还有其他的方案存在。

3. 受监管活动的难题

当涉及受监管活动时,应用程序在设计代币持有者的价值积累机制时需要特别谨慎。如果这些机制是通过不符合当地法律的前端或 API 获取价值的,代币持有者可能会因此从非法活动中获利。

当涉及受监管活动时,应用程序在设计代币持有者的价值积累机制时需要特别谨慎。如果这些机制是通过不符合当地法律的前端或 API 获取价值的,代币持有者可能会因此从非法活动中获利。

在理想情况下,项目应该能够在任何允许的司法管辖区收取费用,而无需依赖 DAO 来判断哪些活动是合法的。解决方案不是要求协议本身去遵守所有监管规定,而是确保协议生成的费用只在相关前端或 API 符合所在地法律法规的前提下进行分配。如果美国禁止应用程序促成的某类交易收取费用,即使该活动在其他国家完全合法,也可能导致该应用代币的经济价值归零。灵活的费用积累和分配方式将有助于增强应对监管压力的能力。

核心问题之一:费用追踪

费用的追溯性是解决不合规前端带来的潜在风险的关键,同时不会引发审查风险或让协议变得需要许可。通过实现追溯性,应用程序可以确保代币持有者获得的费用仅来自合法合规的前端。如果费用无法追踪,代币持有者可能会因从不合规前端获得收入而面临风险。

为了使费用可追踪,协议可以使用两步应用程序代币质押系统设计。

第一步:识别费用来自哪个前端,

第二步:根据设定的逻辑将费用分配到不同的池中。

前端映射

要实现费用追溯,必须将域名与公钥/私钥对一一对应进行映射。没有这种映射,恶意前端可能会伪造交易,冒充来自可信域名的交易。通过密码学,我们可以“注册”前端,永久记录域名与公钥的映射关系,证明该域名确实控制该公钥,并使用相应的私钥签署交易。这样,我们就能够将交易及相关费用归属于特定的域名。

路由费

当费用来源可以追踪后,协议可以决定如何分配这些费用,以确保代币持有者不会因非法交易而受益,同时又不会增加 DAO 的治理负担。为了说明这个问题,可以设想应用代币质押的多种设计方式,从为每个前端设置独立质押池到为所有前端设置一个共同的质押池。

在最简单的情况下,每个前端的费用可以被分配到一个专门针对该前端的质押模块中。通过选择质押在哪些前端,代币持有者可以控制自己接收哪些费用,避免那些可能带来法律风险的费用。例如,某个代币持有者可能只会质押到已经获得欧洲所有监管批准的前端模块。虽然这个设计看起来很简单,但实际上相当复杂。若有50个前端,就会有50个质押池,这样会导致费用分散,可能对代币价值不利。

另一种极端情况是,将所有前端的费用汇集在一起——但这将破坏费用追踪的初衷。如果所有费用都汇总到一起,就无法区分合规前端与不合规前端的费用来源——一颗老鼠屎会坏了一锅粥。代币持有者将不得不在不接受任何费用和质押到一个可能包含非法收入的池中做出选择——这种选择可能会阻止许多代币持有者参与,或者使系统回归到当前次优的设计,即由 DAO 决定费用的应用范围。

通过策划解决费用可追溯性

这些复杂性可以通过策划来解决。设想一个无需许可的智能合约协议应用,它有自己的费用和代币。任何人都可以为这个应用创建前端,每个前端也都可以有自己的质押模块。我们可以称其中一个前端为 app.xyz。

App.xyz 可以遵循其所在地区的合规规定。来自 app.xyz 的应用活动会产生协议费用。App.xyz 拥有自己的质押模块,代币持有者可以直接将代币质押到该模块,或质押给策划,由策划挑选一组他们认为合规的前端。质押者将从他们质押的前端集合中获得费用收益。例如,如果某个前端产生了 100 美元的费用,而有 100 个实体各质押 1 个代币,那么每个实体将获得 1 美元。策划可能会在初期为其服务收取一定费用。未来,政府还可能对前端的合规性进行链上认证,从而帮助保护消费者,同时实现策展的自动化。

这种模式的一个潜在风险在于,不合规的前端可能因缺少合规前端的管理成本而运营得更便宜。此外,他们可能会通过将前端费用返还给交易者的方式进一步激励规避行为。然而,有两个因素可以缓解这种风险。首先,大多数用户其实希望前端符合他们所在地的法律和规定,尤其是大型受监管的机构。其次,治理机制可以作为最后手段,或“否决权”干预那些反复违规且威胁到应用生存的不合规前端,以抑制不良行为。

最后,所有未经注册前端发起的交易费用将被存入一个通用质押模块,这样协议就能够捕获由机器人或直接与协议智能合约交互的交易产生的收入。

从理论到实施:将方法付诸实践

让我们更详细地探讨一下应用代币的体系结构。为了让协议支持前端质押,它需要建立一个注册智能合约,前端需要在此合约中进行注册。

  1. 每个前端或 API 可以在其域名的 DNS 记录中添加一个特殊的 TXT 记录,类似于ENS DNS 集成。这个 TXT 记录包含前端生成的一对密钥中的公钥,称为“证书”。

  1. 前端客户端接着可以调用 register() 函数,证明其对域名的所有权。域名与证书公钥的映射关系,以及相反的映射,都会被存储起来。
  2. 当通过客户端创建交易时,客户端还会用其证书公钥对交易数据进行签名。然后,这些数据会以捆绑的形式传递给应用的智能合约。
  3. 智能合约会验证证书,检查其是否与正确的交易内容相匹配并且已注册。如果符合条件,交易将被处理。交易产生的费用将与域名一起被发送到 FeeCollector 合约中。
  4. FeeCollector 合约允许策划、用户、验证者等将代币直接质押到某个域名或一组域名上。这些合约需要跟踪在每个域名上质押的代币数量、每个地址在质押中的份额,以及质押的时间。流动性挖矿的流行实现可以作为此合约逻辑的参考。
  5. 质押给策划(或直接质押给费用管理合约)的用户可以根据他们在该域名上质押的应用代币数量,提取相应比例的费用份额。这个架构可能类似于MetaMorpho/Morpho Blue

这一机制可以在不增加应用 DAO 治理负担的情况下引入。事实上,治理责任可能会减少,因为费用开关可以永久开启,适用于协议支持的所有交易,从而使 DAO 不再需要控制协议的经济模型。

基于应用程序类型的其他注意事项

虽然这些原则适用于各种应用代币经济模型,但根据不同的应用类型,如构建在第1层(L1)或第2层(L2)的应用、应用链以及使用汇总技术的应用,还需要额外考虑费用的处理方式。

L1/L2 应用程序的注意事项

在第1层或第2层区块链上的应用,其智能合约是直接部署在链上的。用户通过与这些智能合约交互时,会产生费用。通常,这些交互通过一个易于使用的前端(如应用程序或网站)进行,前端作为用户与智能合约之间的接口。在这种情况下,费用来源于该前端。上文提到的 app.xyz 就展示了一个第1层应用的费用系统如何运作。除了依赖策划来筛选前端费用外,应用还可以采取白名单或黑名单的方式来管理参与网络费用的前端。目的在于确保代币持有者和协议整体不会因为非法活动获利,并遵守各地的法律法规。在白名单模式下,应用会发布一套前端合规规则,建立一个遵循这些规则的前端列表,并为选择加入的前端发放证书,要求前端质押代币以获取部分费用。如果前端不遵守规则,其质押会被削减,费用证书也会被撤销。在黑名单模式下,应用不需要制定具体规则,但前端的启用将不再是开放的。相反,应用要求每个前端在启用之前提交法律意见书,证明其符合当地法律。一旦收到意见书,应用会为该前端发放费用证书,只有在收到监管机构通知该前端不合规时,证书才会被撤销。费用处理流程将与前面章节中的示例类似。这两种方法都会大幅增加去中心化治理的复杂性,要求 DAO 要么制定并维护规则,要么评估法律合规性。在某些情况下,这可能是可行的,但大多数情况下,将合规性任务外包给策划可能是更好的选择。

应用链的注意事项

应用链是专为特定应用程序设计的区块链,其验证者仅为该应用服务。作为回报,这些验证者会获得报酬。不同于第1层区块链,验证者通常通过通胀发行代币获得奖励,而一些应用链(如 dYdX)则将用户支付的费用直接分配给验证者。

在这种模型中,代币持有者必须将代币质押给验证者才能获得奖励。验证者在这里相当于被策展的质押模块。

这种工作与第1层验证者有所不同。应用链的验证者专注于结算来自特定应用的交易。由于这种特殊性,应用链的验证者可能面临更大的法律风险,因为他们直接促进了这些交易。因此,协议应赋予验证者根据其所在地区法律及其自身风险承受能力选择工作的自由。值得注意的是,只要验证者群体在地理上足够分散,这种做法不会影响应用链的去中心化性质,也不会增加审查风险。

对于希望利用费用追踪优势的应用链,其架构在费用处理之前与第1层应用程序类似。但验证者可以通过前端映射来选择他们希望处理的交易前端。某一交易产生的费用将分配给活跃的验证者,未参与的验证者将错过这些收益。从费用管理的角度看,验证者的角色与前面提到的质押模块策划类似,而质押给验证者的代币持有者也可以确保他们的收益不涉及非法活动。验证者还可以选定策划来判断哪些前端符合各个地区的合规要求。

应用程序rollup的注意事项

Rollup 有自己的区块空间,但可以继承另一个链的安全性。如今,大多数汇总都有一个单独的排序器,负责排序并包含事务,尽管事务可以通过称为“的过程”直接提交到第 1 层强制包含”。

如果这些汇总是特定于应用程序的,并将其排序器作为唯一的验证器,则该排序器包含的交易产生的费用可以根据精选的合规前端集或作为通用池分散给涉众。

如果 Rollup 去中心化它们的排序器集,排序器就会成为事实上的策划质押模块,并且费用管道将反映应用链的费用管道。排序器取代了费用分配的验证器,每个排序器都可以自己决定从哪些前端接受费用。

虽然应用程序代币有许多可能的模型,但提供策划的质押池是一种前进的道路,有助于解决应用程序特有的外部挑战。通过认识应用程序面临的内在和外在挑战,创始人可以更好地从头开始为其项目设计应用程序代币模型。

声明:

  1. 本文转载自[a16zcrypto],著作权归属原作者[Mason HallPorter SmithMiles Jennings and Ross Shuel],如对转载有异议,请联系Gate Learn团队,团队会根据相关流程尽速处理。
  2. 免责声明:本文所表达的观点和意见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不构成任何投资建议。
  3. 文章其他语言版本由Gate Learn团队翻译, 在未提及Gate.io的情况下不得复制、传播或抄袭经翻译文章。

应用代币的新金融模式:如何生成现金流

新手8/22/2024, 2:30:56 AM
这篇文章讨论了效用代币的金融模式,并提出了一种基于现金流的解决方案,帮助解决效用代币在治理、价值分配和合规操作中遇到的挑战。

对于基础设施代币——比如第1层网络(或类似的计算架构如第2层)——其经济模型已经成熟且被广泛理解,主要是基于区块空间的供需关系。但对于应用代币——那些在区块链上运行服务并传递“分布式业务”权利的智能合约协议——经济模型仍在摸索和完善中。

应用代币的商业模式应当和它们的底层软件一样灵活多样。为此,我们引入了应用代币的现金流模式,这种方式使得应用可以创建更自由、更灵活的经济模型,并让用户自主选择如何根据他们所提供的价值获得回报。这种模式通过合法活动来产生费用,符合不同地区的监管要求,进一步促进了合规性。同时,它也最大化了协议的价值积累,并鼓励减少治理复杂性

这些原则适用于所有 web3 应用——从 DeFi 到去中心化社交应用、DePIN 网络等各类场景。

代币模型面临的挑战

基础设施代币的经济模型建立在供需关系上:需求增加时,供应减少,市场会相应调整。以太坊改进提案 1559 (EIP-1559) 通过引入交易基础费用并进行燃烧,加速了许多基础设施代币的经济发展。然而,尽管有过一些“买入并销毁”模式的尝试,但应用代币并没有类似的机制。

因为应用程序是区块空间的用户,而不是提供者,它们无法通过收取“燃气费”来获利,因此必须建立自己的经济模型。

另外,法律上的挑战也不可忽视:由于区块链交易的通用性和自动化机制,基础设施代币的经济模型在法律风险方面更为安全。但应用代币则不同,它们可能涉及到受监管的活动,并且可能需要治理代币持有者的参与,这使得经济模型更加复杂。例如,在美国,衍生品交易是一项高度受监管的活动,支持这类交易的去中心化交易所与像以太坊这样的基础设施代币有着显著区别。

这些内在与外在的挑战结合在一起,使得应用代币需要一种不同的经济模型。为此,我们提出了一个潜在的解决方案:一种设计协议的方法,这种方法不仅能为应用代币持有者提供报酬,还能最大化协议收入,鼓励合规操作,并减少治理的复杂性。我们的目标很明确:通过现金流为应用代币提供与许多基础设施代币类似的经济基础。

我们的解决方案侧重于解决应用程序代币面临的三个问题:

  1. 治理难题
  2. 价值分配难题
  3. 受监管活动的难题

1. 治理难题

应用代币通常赋予持有者治理权,但去中心化自治组织(DAO)的存在可能会带来基础设施代币所没有的不确定性。对于在美国有大量业务的 DAO,如果它控制了协议收入或在协议的经济活动中起到了中介作用,并将这些活动程序化,可能会产生法律风险。为避免这些风险,项目方可以通过减少 DAO 的治理权来削弱其控制力。如果无法完全避免治理,那么怀俄明州新推出的去中心化非法人非营利协会 (DUNA) 提供了一个去中心化的法律框架,可以帮助降低风险并确保符合税法要求。

2. 价值分配难题

应用代币在设计分配价值给代币持有者的机制时需要格外谨慎。将投票权和经济利益结合在一起,可能会引发美国证券法方面的担忧,尤其是那些直接按比例分配或通过代币买入销毁的机制。这些机制与股息和股票回购非常相似,可能削弱将代币与股票区分开来的理由,从而影响其适用的监管框架。

项目方应考虑采用利益相关者资本主义的方式——即通过奖励代币持有者对项目的贡献来提升项目本身的价值。许多项目已经在这一方向上进行了探索,例如运行前端服务(Liquity)、参与协议操作(Goldfinch),以及作为安全模块的一部分提供抵押品(Aave)。这个设计空间非常广泛,但一个好的开始是梳理项目中的所有利益相关者,明确需要鼓励的行为,以及如何通过激励措施为协议创造更大的整体价值。

为简单说明,本文假设一个简单的补偿模型,该模型奖励代币持有者参与治理,但还有其他的方案存在。

3. 受监管活动的难题

当涉及受监管活动时,应用程序在设计代币持有者的价值积累机制时需要特别谨慎。如果这些机制是通过不符合当地法律的前端或 API 获取价值的,代币持有者可能会因此从非法活动中获利。

当涉及受监管活动时,应用程序在设计代币持有者的价值积累机制时需要特别谨慎。如果这些机制是通过不符合当地法律的前端或 API 获取价值的,代币持有者可能会因此从非法活动中获利。

在理想情况下,项目应该能够在任何允许的司法管辖区收取费用,而无需依赖 DAO 来判断哪些活动是合法的。解决方案不是要求协议本身去遵守所有监管规定,而是确保协议生成的费用只在相关前端或 API 符合所在地法律法规的前提下进行分配。如果美国禁止应用程序促成的某类交易收取费用,即使该活动在其他国家完全合法,也可能导致该应用代币的经济价值归零。灵活的费用积累和分配方式将有助于增强应对监管压力的能力。

核心问题之一:费用追踪

费用的追溯性是解决不合规前端带来的潜在风险的关键,同时不会引发审查风险或让协议变得需要许可。通过实现追溯性,应用程序可以确保代币持有者获得的费用仅来自合法合规的前端。如果费用无法追踪,代币持有者可能会因从不合规前端获得收入而面临风险。

为了使费用可追踪,协议可以使用两步应用程序代币质押系统设计。

第一步:识别费用来自哪个前端,

第二步:根据设定的逻辑将费用分配到不同的池中。

前端映射

要实现费用追溯,必须将域名与公钥/私钥对一一对应进行映射。没有这种映射,恶意前端可能会伪造交易,冒充来自可信域名的交易。通过密码学,我们可以“注册”前端,永久记录域名与公钥的映射关系,证明该域名确实控制该公钥,并使用相应的私钥签署交易。这样,我们就能够将交易及相关费用归属于特定的域名。

路由费

当费用来源可以追踪后,协议可以决定如何分配这些费用,以确保代币持有者不会因非法交易而受益,同时又不会增加 DAO 的治理负担。为了说明这个问题,可以设想应用代币质押的多种设计方式,从为每个前端设置独立质押池到为所有前端设置一个共同的质押池。

在最简单的情况下,每个前端的费用可以被分配到一个专门针对该前端的质押模块中。通过选择质押在哪些前端,代币持有者可以控制自己接收哪些费用,避免那些可能带来法律风险的费用。例如,某个代币持有者可能只会质押到已经获得欧洲所有监管批准的前端模块。虽然这个设计看起来很简单,但实际上相当复杂。若有50个前端,就会有50个质押池,这样会导致费用分散,可能对代币价值不利。

另一种极端情况是,将所有前端的费用汇集在一起——但这将破坏费用追踪的初衷。如果所有费用都汇总到一起,就无法区分合规前端与不合规前端的费用来源——一颗老鼠屎会坏了一锅粥。代币持有者将不得不在不接受任何费用和质押到一个可能包含非法收入的池中做出选择——这种选择可能会阻止许多代币持有者参与,或者使系统回归到当前次优的设计,即由 DAO 决定费用的应用范围。

通过策划解决费用可追溯性

这些复杂性可以通过策划来解决。设想一个无需许可的智能合约协议应用,它有自己的费用和代币。任何人都可以为这个应用创建前端,每个前端也都可以有自己的质押模块。我们可以称其中一个前端为 app.xyz。

App.xyz 可以遵循其所在地区的合规规定。来自 app.xyz 的应用活动会产生协议费用。App.xyz 拥有自己的质押模块,代币持有者可以直接将代币质押到该模块,或质押给策划,由策划挑选一组他们认为合规的前端。质押者将从他们质押的前端集合中获得费用收益。例如,如果某个前端产生了 100 美元的费用,而有 100 个实体各质押 1 个代币,那么每个实体将获得 1 美元。策划可能会在初期为其服务收取一定费用。未来,政府还可能对前端的合规性进行链上认证,从而帮助保护消费者,同时实现策展的自动化。

这种模式的一个潜在风险在于,不合规的前端可能因缺少合规前端的管理成本而运营得更便宜。此外,他们可能会通过将前端费用返还给交易者的方式进一步激励规避行为。然而,有两个因素可以缓解这种风险。首先,大多数用户其实希望前端符合他们所在地的法律和规定,尤其是大型受监管的机构。其次,治理机制可以作为最后手段,或“否决权”干预那些反复违规且威胁到应用生存的不合规前端,以抑制不良行为。

最后,所有未经注册前端发起的交易费用将被存入一个通用质押模块,这样协议就能够捕获由机器人或直接与协议智能合约交互的交易产生的收入。

从理论到实施:将方法付诸实践

让我们更详细地探讨一下应用代币的体系结构。为了让协议支持前端质押,它需要建立一个注册智能合约,前端需要在此合约中进行注册。

  1. 每个前端或 API 可以在其域名的 DNS 记录中添加一个特殊的 TXT 记录,类似于ENS DNS 集成。这个 TXT 记录包含前端生成的一对密钥中的公钥,称为“证书”。

  1. 前端客户端接着可以调用 register() 函数,证明其对域名的所有权。域名与证书公钥的映射关系,以及相反的映射,都会被存储起来。
  2. 当通过客户端创建交易时,客户端还会用其证书公钥对交易数据进行签名。然后,这些数据会以捆绑的形式传递给应用的智能合约。
  3. 智能合约会验证证书,检查其是否与正确的交易内容相匹配并且已注册。如果符合条件,交易将被处理。交易产生的费用将与域名一起被发送到 FeeCollector 合约中。
  4. FeeCollector 合约允许策划、用户、验证者等将代币直接质押到某个域名或一组域名上。这些合约需要跟踪在每个域名上质押的代币数量、每个地址在质押中的份额,以及质押的时间。流动性挖矿的流行实现可以作为此合约逻辑的参考。
  5. 质押给策划(或直接质押给费用管理合约)的用户可以根据他们在该域名上质押的应用代币数量,提取相应比例的费用份额。这个架构可能类似于MetaMorpho/Morpho Blue

这一机制可以在不增加应用 DAO 治理负担的情况下引入。事实上,治理责任可能会减少,因为费用开关可以永久开启,适用于协议支持的所有交易,从而使 DAO 不再需要控制协议的经济模型。

基于应用程序类型的其他注意事项

虽然这些原则适用于各种应用代币经济模型,但根据不同的应用类型,如构建在第1层(L1)或第2层(L2)的应用、应用链以及使用汇总技术的应用,还需要额外考虑费用的处理方式。

L1/L2 应用程序的注意事项

在第1层或第2层区块链上的应用,其智能合约是直接部署在链上的。用户通过与这些智能合约交互时,会产生费用。通常,这些交互通过一个易于使用的前端(如应用程序或网站)进行,前端作为用户与智能合约之间的接口。在这种情况下,费用来源于该前端。上文提到的 app.xyz 就展示了一个第1层应用的费用系统如何运作。除了依赖策划来筛选前端费用外,应用还可以采取白名单或黑名单的方式来管理参与网络费用的前端。目的在于确保代币持有者和协议整体不会因为非法活动获利,并遵守各地的法律法规。在白名单模式下,应用会发布一套前端合规规则,建立一个遵循这些规则的前端列表,并为选择加入的前端发放证书,要求前端质押代币以获取部分费用。如果前端不遵守规则,其质押会被削减,费用证书也会被撤销。在黑名单模式下,应用不需要制定具体规则,但前端的启用将不再是开放的。相反,应用要求每个前端在启用之前提交法律意见书,证明其符合当地法律。一旦收到意见书,应用会为该前端发放费用证书,只有在收到监管机构通知该前端不合规时,证书才会被撤销。费用处理流程将与前面章节中的示例类似。这两种方法都会大幅增加去中心化治理的复杂性,要求 DAO 要么制定并维护规则,要么评估法律合规性。在某些情况下,这可能是可行的,但大多数情况下,将合规性任务外包给策划可能是更好的选择。

应用链的注意事项

应用链是专为特定应用程序设计的区块链,其验证者仅为该应用服务。作为回报,这些验证者会获得报酬。不同于第1层区块链,验证者通常通过通胀发行代币获得奖励,而一些应用链(如 dYdX)则将用户支付的费用直接分配给验证者。

在这种模型中,代币持有者必须将代币质押给验证者才能获得奖励。验证者在这里相当于被策展的质押模块。

这种工作与第1层验证者有所不同。应用链的验证者专注于结算来自特定应用的交易。由于这种特殊性,应用链的验证者可能面临更大的法律风险,因为他们直接促进了这些交易。因此,协议应赋予验证者根据其所在地区法律及其自身风险承受能力选择工作的自由。值得注意的是,只要验证者群体在地理上足够分散,这种做法不会影响应用链的去中心化性质,也不会增加审查风险。

对于希望利用费用追踪优势的应用链,其架构在费用处理之前与第1层应用程序类似。但验证者可以通过前端映射来选择他们希望处理的交易前端。某一交易产生的费用将分配给活跃的验证者,未参与的验证者将错过这些收益。从费用管理的角度看,验证者的角色与前面提到的质押模块策划类似,而质押给验证者的代币持有者也可以确保他们的收益不涉及非法活动。验证者还可以选定策划来判断哪些前端符合各个地区的合规要求。

应用程序rollup的注意事项

Rollup 有自己的区块空间,但可以继承另一个链的安全性。如今,大多数汇总都有一个单独的排序器,负责排序并包含事务,尽管事务可以通过称为“的过程”直接提交到第 1 层强制包含”。

如果这些汇总是特定于应用程序的,并将其排序器作为唯一的验证器,则该排序器包含的交易产生的费用可以根据精选的合规前端集或作为通用池分散给涉众。

如果 Rollup 去中心化它们的排序器集,排序器就会成为事实上的策划质押模块,并且费用管道将反映应用链的费用管道。排序器取代了费用分配的验证器,每个排序器都可以自己决定从哪些前端接受费用。

虽然应用程序代币有许多可能的模型,但提供策划的质押池是一种前进的道路,有助于解决应用程序特有的外部挑战。通过认识应用程序面临的内在和外在挑战,创始人可以更好地从头开始为其项目设计应用程序代币模型。

声明:

  1. 本文转载自[a16zcrypto],著作权归属原作者[Mason HallPorter SmithMiles Jennings and Ross Shuel],如对转载有异议,请联系Gate Learn团队,团队会根据相关流程尽速处理。
  2. 免责声明:本文所表达的观点和意见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不构成任何投资建议。
  3. 文章其他语言版本由Gate Learn团队翻译, 在未提及Gate.io的情况下不得复制、传播或抄袭经翻译文章。
即刻開始交易
註冊並交易即可獲得
$100
和價值
$5500
理財體驗金獎勵!
It seems that you are attempting to access our services from a Restricted Location where Gate.io is unable to provide services. We apologize for any inconvenience this may cause. Currently, the Restricted Locations include but not limited to: the United States of America, Canada, Cambodia, Thailand, Cuba, Iran, North Korea and so on. For more information regarding the Restricted Locations, please refer to the User Agreement. Should you have any other questions, please contact our Customer Support Tea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