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智佔有率即一切: InfoFi 的崛起

新手3/12/2025, 7:05:19 AM
本文探討注意力如何成為新時代的“貨幣”,分析心智佔有率在社交媒體、金融市場和品牌經濟中的核心價值,並介紹 InfoFi(信息金融化)如何賦能信息供應鏈的代幣化。

到了 2025 年,相比數據,注意力已經成為更具價值的貨幣。

心智佔有率即一切。如果你覺得我會像那些典型的風投一樣,用這樣一句老生常談的論斷開頭——恭喜你,猜對了。但別急著走,聽我把話說完。

注意力自始至終都是最重要的“貨幣”。這就是商業運作的核心邏輯。早在互聯網出現之前,印刷出版和廣告行業迎來了它們的黃金時代。香菸品牌為了博取關注,不惜與各種社會爭議性話題或運動捆綁——說白了,就是為了賣得更多。

簡單來說,注意力 →心智佔有率→ 傳播。

隨後,品牌營銷時代到來。 Nike、 Lucky Charms、 Nutella 等品牌深諳情感營銷之道,通過塑造消費者心智,實現更高的心智佔有率,從而推高利潤率。人們願意為相同的產品支付 30% 的溢價,僅僅因為品牌賦予了它不同的認知價值。我自己就是這種營銷策略的“受害者”,大學時期曾瘋狂收集 Supreme Box Logo,那真是一段讓人羞愧的時光。

我差點花 1000 美元買了這些玩意,而我本該買 ETH。

時間來到 2020 年代,數字心智佔有率變成了主導一切的關鍵。

這個趨勢在 COVID 期間及之後加速發展,但其根源可以追溯到過去 15 到 20 年間 YouTuber 群體的崛起。最早的一批內容創作者,比如 Ryan Higa 和 Smosh,最開始只是抱著娛樂心態製作“搞笑小視頻”。但社交媒體徹底改變了遊戲規則。 Facebook、 Twitter、 Instagram 等平臺的病毒式傳播效應,助推了 YouTuber 和獨立創作者的影響力,使其超越了大多數二線明星。

以 Casey Neistat 為例,他在 2015 年開啟了日更 vlog ——這不過是 10 年前的事情。而在當時,大型 YouTuber 通過自己的影響力拓展商業版圖的案例並不多見。企業當然也想趁勢分一杯羹( BuzzFeed 瞭解一下?),但我們都知道它最後的結局。時至今日,像 MrBeast 這樣的創作者,完全依託自己的內容分發渠道,打造了上億美元級別的商業帝國。 Rhett & Link 就是另一個典型案例,他們利用 YouTube 受眾成功收購併擴展了 Mythical 娛樂網絡。

顯而易見,如今所有企業的終極目標,都是爭奪心智佔有率。

在現代資本市場中,心智佔有率就意味著“溢價”——直接反映在股價(或代幣價格)上。如果 Elon Musk 不是 24/7 在社交媒體上刷存在感, Tesla 也不會有今天的市值。我相信,這種趨勢將在未來 5 年持續深化,並進一步被金融化——由此奠定 InfoFi 時代的基礎。

如果你能 get 這個梗,那我們一定合得來。

什麼是 InfoFi?

InfoFi (信息金融化) 這一概念最早由 Kaito 推廣,但我認為它的內涵遠不止於此。

根據 Grok (引用 Kaito 的定義), InfoFi 指的是:

“一種新興的概念,它將金融激勵機制與信息的生成、驗證和分發結合在一起,通常應用於去中心化系統。它的目標是通過市場力量,解決當下信息經濟中存在的問題——比如數據不可靠、算法存在偏見、價值分配不均等。 InfoFi 旨在確保信息更加精準、可信,並能被更高效地篩選和傳播。”

儘管上述定義是正確的,但我認為 InfoFi 所涵蓋的意義遠比這更深遠。

→ 從本質上講, InfoFi 代表著我們正在將整個信息供應鏈進行代幣化。

它的核心思想是:信息不僅僅是免費的,它是一種可以被定價、交易,並通過金融機制加以優化的資源。

幾十年來,注意力變現的方式一直是先創造一個獨立的產品,再引導注意力流向該產品。這一模式行之有效,比如:

  • 美食博主 → 餐廳 / 調味品 ( Uncle Roger、 David Chang )
  • 時尚博主 → 服裝品牌 ( Alexa Chung、 Kardashians )
  • 健身博主 → 蛋白粉 / 能量飲料 ( Christian Guzman )
  • 投資者 & 金融機構 → 金融產品 ( ARK Invest、面向 LP / HNWI 的 VC 基金 )
  • 偽金融大師 → 交易信號群 ( iykyk )
  • 毒性 “ 男性紅藥丸 ” 博主 → 傳銷騙局 ( iykyk )

但現在,我們正處在直接交易心智佔有率的臨界點。

想象一個全新的世界——在這個世界裡,人們不再需要依靠衍生業務,而是可以直接投資、交易文化趨勢、敘事框架或注意力週期。

舉個例子,當 Labubu 爆火時,市場上並沒有一種高效的方式來押注其熱度能否持續。雖然一度有個迷因幣( $LABUBU ),但它的價格走勢和實際趨勢關係不大,更多是受整個加密市場情緒的影響,而非單純的心智佔有率變化。

InfoFi 提出的則是一種全新的替代方案:一種更直接、更具流動性的機制,讓市場可以圍繞“注意力”本身進行投機。

可信 Oracles 在 InfoFi 中的作用

要讓 InfoFi 真正成為一個成熟且可靠的賽道,必須依賴可信的 Oracle 數據源,以安全且防篡改的方式將 off-chain 信息引入 on-chain。由於 InfoFi 應用涉及對敘事、趨勢和市場情緒的交易,實時數據流至關重要。

目前,像 UMA、 Chainlink、 Pyth 和 API3 這樣的 Oracle 解決方案已經為 DeFi 市場提供了關鍵的 off-chain 數據服務,使應用能夠結算預測、驗證市場趨勢,並從多個來源聚合價格數據。

當前 Oracle 基礎設施的挑戰與侷限

儘管去中心化 Oracle 取得了不少進展,但仍有多個挑戰阻礙 InfoFi 應用的大規模落地:

  • 缺乏實時情緒分析 —— 目前大多數 Oracle 網絡側重於價格數據或結構化事件結果。而 InfoFi 需要 Oracle 能夠實時跟蹤並量化社交情緒、互動趨勢和病毒式傳播數據,並且儘可能降低數據延遲。
  • 可驗證性與主觀性問題 —— 不同於價格數據,情緒分析涉及主觀解讀。如何確保情緒數據的客觀性,並防止人為操縱?
  • 數據流的可擴展性 —— 現有 Oracle 依賴於有限的已驗證數據源,而 InfoFi 需要從新聞文章、社交媒體、預測市場、小眾論壇等多個渠道進行大規模數據聚合,以提供精準的市場洞察。
  • 數據源操控風險 —— 由於 InfoFi 的核心是圍繞敘事進行投機,對手方可能會試圖人為放大某些敘事(例如 bot farms、虛假互動)。 Oracle 必須具備識別並過濾此類異常行為的能力。
  • 數據提供方的經濟激勵 —— 如何驗證 Oracle 提供的數據流是可信的?機制設計需要足夠穩健,如 staking、 slashing 和聲譽評分系統,以確保數據報告的真實性。

未來, InfoFi 的 Oracle 進化方向可能包括:AI 驅動的數據聚合、激勵機制綁定的聲譽系統,以及實時趨勢驗證,以確保基於敘事的金融產品具有安全性、可擴展性,並且能夠抵禦操縱。

InfoFi 的市場擴展潛力

預測市場 作為 InfoFi 的早期形態,長期以來允許投機者基於信息優勢押注現實世界事件。像 Polymarket、 Kalshi 和 Augur 這樣的平臺已經展示了這一潛力,儘管目前的市場規模仍然較為小眾。

類似地,數據交易市場 的概念可以追溯到 2017 年的 ICO 熱潮(暴露年齡了),當時不少項目試圖將數據商品化並進行交易,但由於價值主張不明確、代幣經濟模型低效等問題,始終未能獲得主流市場認可。

InfoFi 代表了這些概念的更高級、可擴展版本。它不再僅僅關注博彩或數據交易,而是直接將心智佔有率變成一種可交易的資產類別。

潛在的 InfoFi 市場示例:

  • 基於敘事的 ETF:跟蹤熱門關注主題的代幣化資產籃子(例如 “AI 趨勢指數” 或 “元宇宙熱度組合”)
  • 網紅支持的金融產品:創作者收入的代幣化股份,讓粉絲可以投機其未來影響力
  • Memecoin 衍生品:更精細化地押注文化現象,而不依賴傳統加密代幣經濟模型
  • 代幣化媒體渠道:基於訂閱的內容平臺,所有權可被拆分並自由交易

問題是:究竟什麼才會成為 InfoFi 賽道的 “殺手級應用” ,讓它成為一個獨立市場,而不僅僅是 DeFi 的一個細分領域?

核心要點

  1. InfoFi 挑戰了“信息是免費的”這一傳統觀念。相反,它認為注意力、敘事和數據本身具有內在價值,可以被交易、投機,並通過結構化方式進行金融化。
  2. InfoFi 是 注意力經濟 的自然演進。當心智佔有率越來越多地決定金融市場的走勢,市場將逐步發展出直接捕捉並變現注意力週期的方法。
  3. InfoFi 解鎖了全新的金融市場。不同於傳統模式需要將注意力引導至商業化產品,InfoFi 使得市場可以直接投機文化熱點、網紅成長以及趨勢敘事。
  4. InfoFi 成功的關鍵在於產品與市場的契合度。真正的挑戰在於創造流動性強、可擴展,並且足夠吸引人的金融工具,讓 InfoFi 成為一個全新的金融範式,而不僅僅是 DeFi 的又一個噱頭。

最後的想法

InfoFi 仍處於早期階段,但注意力的金融化是不可避免的。無論是通過預測市場、基於網紅的金融工具,還是代幣化趨勢交易,下一波金融創新的核心,將圍繞如何有效評估並交易數字心智佔有率展開。

聲明

  1. 本文轉載自 [X],所有版權歸原作者 [@ManoppoMarco] 所有。如對轉載有異議,請聯繫 Gate Learn 團隊,我們將及時處理。
  2. 責任聲明:本文所述觀點僅代表作者個人意見,不構成任何投資建議。
  3. 本文的其他語言翻譯版本由 Gate Learn 團隊提供。除非特別說明,禁止複製、分發或抄襲翻譯內容。

心智佔有率即一切: InfoFi 的崛起

新手3/12/2025, 7:05:19 AM
本文探討注意力如何成為新時代的“貨幣”,分析心智佔有率在社交媒體、金融市場和品牌經濟中的核心價值,並介紹 InfoFi(信息金融化)如何賦能信息供應鏈的代幣化。

到了 2025 年,相比數據,注意力已經成為更具價值的貨幣。

心智佔有率即一切。如果你覺得我會像那些典型的風投一樣,用這樣一句老生常談的論斷開頭——恭喜你,猜對了。但別急著走,聽我把話說完。

注意力自始至終都是最重要的“貨幣”。這就是商業運作的核心邏輯。早在互聯網出現之前,印刷出版和廣告行業迎來了它們的黃金時代。香菸品牌為了博取關注,不惜與各種社會爭議性話題或運動捆綁——說白了,就是為了賣得更多。

簡單來說,注意力 →心智佔有率→ 傳播。

隨後,品牌營銷時代到來。 Nike、 Lucky Charms、 Nutella 等品牌深諳情感營銷之道,通過塑造消費者心智,實現更高的心智佔有率,從而推高利潤率。人們願意為相同的產品支付 30% 的溢價,僅僅因為品牌賦予了它不同的認知價值。我自己就是這種營銷策略的“受害者”,大學時期曾瘋狂收集 Supreme Box Logo,那真是一段讓人羞愧的時光。

我差點花 1000 美元買了這些玩意,而我本該買 ETH。

時間來到 2020 年代,數字心智佔有率變成了主導一切的關鍵。

這個趨勢在 COVID 期間及之後加速發展,但其根源可以追溯到過去 15 到 20 年間 YouTuber 群體的崛起。最早的一批內容創作者,比如 Ryan Higa 和 Smosh,最開始只是抱著娛樂心態製作“搞笑小視頻”。但社交媒體徹底改變了遊戲規則。 Facebook、 Twitter、 Instagram 等平臺的病毒式傳播效應,助推了 YouTuber 和獨立創作者的影響力,使其超越了大多數二線明星。

以 Casey Neistat 為例,他在 2015 年開啟了日更 vlog ——這不過是 10 年前的事情。而在當時,大型 YouTuber 通過自己的影響力拓展商業版圖的案例並不多見。企業當然也想趁勢分一杯羹( BuzzFeed 瞭解一下?),但我們都知道它最後的結局。時至今日,像 MrBeast 這樣的創作者,完全依託自己的內容分發渠道,打造了上億美元級別的商業帝國。 Rhett & Link 就是另一個典型案例,他們利用 YouTube 受眾成功收購併擴展了 Mythical 娛樂網絡。

顯而易見,如今所有企業的終極目標,都是爭奪心智佔有率。

在現代資本市場中,心智佔有率就意味著“溢價”——直接反映在股價(或代幣價格)上。如果 Elon Musk 不是 24/7 在社交媒體上刷存在感, Tesla 也不會有今天的市值。我相信,這種趨勢將在未來 5 年持續深化,並進一步被金融化——由此奠定 InfoFi 時代的基礎。

如果你能 get 這個梗,那我們一定合得來。

什麼是 InfoFi?

InfoFi (信息金融化) 這一概念最早由 Kaito 推廣,但我認為它的內涵遠不止於此。

根據 Grok (引用 Kaito 的定義), InfoFi 指的是:

“一種新興的概念,它將金融激勵機制與信息的生成、驗證和分發結合在一起,通常應用於去中心化系統。它的目標是通過市場力量,解決當下信息經濟中存在的問題——比如數據不可靠、算法存在偏見、價值分配不均等。 InfoFi 旨在確保信息更加精準、可信,並能被更高效地篩選和傳播。”

儘管上述定義是正確的,但我認為 InfoFi 所涵蓋的意義遠比這更深遠。

→ 從本質上講, InfoFi 代表著我們正在將整個信息供應鏈進行代幣化。

它的核心思想是:信息不僅僅是免費的,它是一種可以被定價、交易,並通過金融機制加以優化的資源。

幾十年來,注意力變現的方式一直是先創造一個獨立的產品,再引導注意力流向該產品。這一模式行之有效,比如:

  • 美食博主 → 餐廳 / 調味品 ( Uncle Roger、 David Chang )
  • 時尚博主 → 服裝品牌 ( Alexa Chung、 Kardashians )
  • 健身博主 → 蛋白粉 / 能量飲料 ( Christian Guzman )
  • 投資者 & 金融機構 → 金融產品 ( ARK Invest、面向 LP / HNWI 的 VC 基金 )
  • 偽金融大師 → 交易信號群 ( iykyk )
  • 毒性 “ 男性紅藥丸 ” 博主 → 傳銷騙局 ( iykyk )

但現在,我們正處在直接交易心智佔有率的臨界點。

想象一個全新的世界——在這個世界裡,人們不再需要依靠衍生業務,而是可以直接投資、交易文化趨勢、敘事框架或注意力週期。

舉個例子,當 Labubu 爆火時,市場上並沒有一種高效的方式來押注其熱度能否持續。雖然一度有個迷因幣( $LABUBU ),但它的價格走勢和實際趨勢關係不大,更多是受整個加密市場情緒的影響,而非單純的心智佔有率變化。

InfoFi 提出的則是一種全新的替代方案:一種更直接、更具流動性的機制,讓市場可以圍繞“注意力”本身進行投機。

可信 Oracles 在 InfoFi 中的作用

要讓 InfoFi 真正成為一個成熟且可靠的賽道,必須依賴可信的 Oracle 數據源,以安全且防篡改的方式將 off-chain 信息引入 on-chain。由於 InfoFi 應用涉及對敘事、趨勢和市場情緒的交易,實時數據流至關重要。

目前,像 UMA、 Chainlink、 Pyth 和 API3 這樣的 Oracle 解決方案已經為 DeFi 市場提供了關鍵的 off-chain 數據服務,使應用能夠結算預測、驗證市場趨勢,並從多個來源聚合價格數據。

當前 Oracle 基礎設施的挑戰與侷限

儘管去中心化 Oracle 取得了不少進展,但仍有多個挑戰阻礙 InfoFi 應用的大規模落地:

  • 缺乏實時情緒分析 —— 目前大多數 Oracle 網絡側重於價格數據或結構化事件結果。而 InfoFi 需要 Oracle 能夠實時跟蹤並量化社交情緒、互動趨勢和病毒式傳播數據,並且儘可能降低數據延遲。
  • 可驗證性與主觀性問題 —— 不同於價格數據,情緒分析涉及主觀解讀。如何確保情緒數據的客觀性,並防止人為操縱?
  • 數據流的可擴展性 —— 現有 Oracle 依賴於有限的已驗證數據源,而 InfoFi 需要從新聞文章、社交媒體、預測市場、小眾論壇等多個渠道進行大規模數據聚合,以提供精準的市場洞察。
  • 數據源操控風險 —— 由於 InfoFi 的核心是圍繞敘事進行投機,對手方可能會試圖人為放大某些敘事(例如 bot farms、虛假互動)。 Oracle 必須具備識別並過濾此類異常行為的能力。
  • 數據提供方的經濟激勵 —— 如何驗證 Oracle 提供的數據流是可信的?機制設計需要足夠穩健,如 staking、 slashing 和聲譽評分系統,以確保數據報告的真實性。

未來, InfoFi 的 Oracle 進化方向可能包括:AI 驅動的數據聚合、激勵機制綁定的聲譽系統,以及實時趨勢驗證,以確保基於敘事的金融產品具有安全性、可擴展性,並且能夠抵禦操縱。

InfoFi 的市場擴展潛力

預測市場 作為 InfoFi 的早期形態,長期以來允許投機者基於信息優勢押注現實世界事件。像 Polymarket、 Kalshi 和 Augur 這樣的平臺已經展示了這一潛力,儘管目前的市場規模仍然較為小眾。

類似地,數據交易市場 的概念可以追溯到 2017 年的 ICO 熱潮(暴露年齡了),當時不少項目試圖將數據商品化並進行交易,但由於價值主張不明確、代幣經濟模型低效等問題,始終未能獲得主流市場認可。

InfoFi 代表了這些概念的更高級、可擴展版本。它不再僅僅關注博彩或數據交易,而是直接將心智佔有率變成一種可交易的資產類別。

潛在的 InfoFi 市場示例:

  • 基於敘事的 ETF:跟蹤熱門關注主題的代幣化資產籃子(例如 “AI 趨勢指數” 或 “元宇宙熱度組合”)
  • 網紅支持的金融產品:創作者收入的代幣化股份,讓粉絲可以投機其未來影響力
  • Memecoin 衍生品:更精細化地押注文化現象,而不依賴傳統加密代幣經濟模型
  • 代幣化媒體渠道:基於訂閱的內容平臺,所有權可被拆分並自由交易

問題是:究竟什麼才會成為 InfoFi 賽道的 “殺手級應用” ,讓它成為一個獨立市場,而不僅僅是 DeFi 的一個細分領域?

核心要點

  1. InfoFi 挑戰了“信息是免費的”這一傳統觀念。相反,它認為注意力、敘事和數據本身具有內在價值,可以被交易、投機,並通過結構化方式進行金融化。
  2. InfoFi 是 注意力經濟 的自然演進。當心智佔有率越來越多地決定金融市場的走勢,市場將逐步發展出直接捕捉並變現注意力週期的方法。
  3. InfoFi 解鎖了全新的金融市場。不同於傳統模式需要將注意力引導至商業化產品,InfoFi 使得市場可以直接投機文化熱點、網紅成長以及趨勢敘事。
  4. InfoFi 成功的關鍵在於產品與市場的契合度。真正的挑戰在於創造流動性強、可擴展,並且足夠吸引人的金融工具,讓 InfoFi 成為一個全新的金融範式,而不僅僅是 DeFi 的又一個噱頭。

最後的想法

InfoFi 仍處於早期階段,但注意力的金融化是不可避免的。無論是通過預測市場、基於網紅的金融工具,還是代幣化趨勢交易,下一波金融創新的核心,將圍繞如何有效評估並交易數字心智佔有率展開。

聲明

  1. 本文轉載自 [X],所有版權歸原作者 [@ManoppoMarco] 所有。如對轉載有異議,請聯繫 Gate Learn 團隊,我們將及時處理。
  2. 責任聲明:本文所述觀點僅代表作者個人意見,不構成任何投資建議。
  3. 本文的其他語言翻譯版本由 Gate Learn 團隊提供。除非特別說明,禁止複製、分發或抄襲翻譯內容。
即刻開始交易
註冊並交易即可獲得
$100
和價值
$5500
理財體驗金獎勵!
It seems that you are attempting to access our services from a Restricted Location where Gate is unable to provide services. We apologize for any inconvenience this may cause. Currently, the Restricted Locations include but not limited to: the United States of America, Canada, Cambodia, Thailand, Cuba, Iran, North Korea and so on. For more information regarding the Restricted Locations, please refer to the User Agreement. Should you have any other questions, please contact our Customer Support Tea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