Open Rug 24 - Kaito 三盤模型分析

進階2/10/2025, 5:49:10 AM
文中詳細分析 KAITO 的 veToken 模型、AI 演算法對 KOL 影響力的量化、以及其獨特的投票和鎖倉機制,展示 KAITO 如何透過控制傳播節點和影響輿論來實現其目標。

轉發原文標題:《開源鐮刀 Open Rug 24 - Kaito三盤模型分析》

在說Kaito前,我們先回答這幾個問題

開盤子我們都知道最重要的是受眾。那麼拿下受眾,最重要的是什麼?

  1. 故事。站臺背書、堆疊TVL、技術CX,模式制度,最終都是故事,講給受眾聽,從而讓受眾對這個故事形成無邏輯的條件反射路徑 ——

馬雲上車了,買!秦始皇開的盤子,打錢!

還是不懂就google一下”巴普洛夫訓狗“

  1. 社區長,或者說傳播的節點,集體無意識就好比一個病毒,社區長的任務,就是讓這個“錯誤的認知”感染到更多人

那問題來了,怎麼拿下這些“社區長”呢?

傳統CX打法是市場股+補貼:股東持市場份額,通過運營中心補貼、招待費用,推動會銷爆單;Crypto的盤子,則走KOL採購模式

兩種做法的通病就是:

  • 沒療效之前錢花了
  • 傳播節點極為分散,談判上車時間成本高昂,需要依賴中介
  • 擼子太多,有影響力又能自主持續傳播的極少

所以傳統模式的終極就是緬北園區,通過控制豬仔人身自由做傳播,最小化成本,最大化業績可能

要收買傳播節點,黃四郎的方法最管用: 請客、斬首、收下當狗

這就是KAITO 做的事,一個實現批量收買傳播節點,降低開盤成本的“基礎設施”

先說斬首和把人變狗

在我看來,KAITO AI中唯一跟AI作用沾邊的就是“斬首”和“變狗”

什麼叫斬首?掌握生殺大權,奪取定價權

每個KOL價格收多貴,以前是個黑盒。憑自己吹,憑同行捧,憑Agency捧

現在,我用AI給你不同的維度量化:多少Smart Follower,是否是inner circle,發的推文是關於哪個項目哪個敘事的,Bullish還是Bearish,硬核還是吹水,互動積不積極?

再來個全球排名

比Agency還懂KOL,上手就是搶定價權,威懾KOL不得不用盡渾身解數打積分打排名,甚至不得不根據Kaito打分方式改變自己的文風和輸出方式。這也是一種“巴普洛夫訓狗”,畢竟百萬槽工衣食所繫

剩下的,就要澆給三盤了

如果你想當好狗、當明白狗,就請仔細讀下去,瞭解Kaito作為一個新時代資金盤基建,是怎樣運作的?

Kaito的三盤分析 - 作為分紅盤

Kaito 本質上是一個veToken 模型,已知部分集合了分紅、互助兩種機制。

首先它是一個分紅盤,積分盤基本上必定是分紅盤。而分紅盤討論的,是:沉沒成本,撥出比(可提取回報),以及外部流動性

首先,為什麼Kaito要做分紅盤

分紅盤的目的通常是為了建立一個可觀的資產沉澱或者流量沉澱,以尋找退出流動性,比如Plustoken的直接rug,Filecoin的賣礦機,或者Pi的廣告

而Kaito通過分紅積分的方式,”以利服人“並通過具體的內容導向標準,誆到了全球最大的CT KOL市場。Mindshare通過分紅盤成為了事實上的“運營指數”,代替Galxe成為項目方的必選項

有流量,Kaito的listing才值錢,值錢才能做的了賄選,用項目方的錢,去給憑空創造出來的Yap積分當退出流動性

Kaito 沉沒成本

Kaito 採用了 Pi幣式的沉沒成本 玩法,即讓用戶投入 時間和精力,而不是資金,來換取積分。

固定沉沒成本: Smart follower數量類似Kaito的礦機成本,因為很難短時間內快速提升,是個人社會資本的指數化

增量沉沒成本:Kaito的發帖掙積分並不存在增量沉沒成本,但這個成本由Connect實現,通過引入外部項目方賄選提供的流動性對積分定價,並造成定期鎖倉來控制每輪投票可用的新增積分數,形成事實上的地板價

黑盒與AI訓練KOL

與以往更簡單線性規則透明的分紅盤不同,Kaito的沉沒成本控盤機制是通過兩個以“AI”之名的黑盒實現的:

• smart follower 的定義權(誰算是“優質粉絲”)→ 類似“礦機成本”,

• 互動量和內容質量的評判標準→ 避免單一指標被批量工作室“擼毛”

也許黑盒不公平,但歷史已經證明,大多數人 不關心公平,而是關心自己能不能佔便宜。只要控制在一個合理範圍,這種黑盒機制就能有效防擼、防通脹。

同時,通過不透明的積分分紅機制,潛移默化的引導KOL改變他們的輸出內容和方式,變相的控制輿論

Kaito 還很聰明地 把“沉沒成本”包裝成“品牌影響力”建設,類似於 StepN 把“玩盤”包裝成“運動+健康”,將分紅盤目標和個人正向目標正相掛鉤,讓用戶覺得:“即使沒有 Kaito,我也應該 Yap”

這種 心理暗示 讓沉沒成本的影響加倍,用戶更難退出。科技規訓人性,讓人類接受AI的最好方式,是把人類按照AI的接口標準進行教育。在AI的標準上,讓人的行為變得可預測。

撥出比與外部流動性

單純從資金撥出來看,由於Kaito Connect的出現(下邊著重講), Kaito 分紅盤的撥出並不純靠未來發幣預期,而是外部項目listing帶來的OTC和空投等外部賄選流動性

項目方因為需要KAITO listing而需要做賄選,相當於他們變成了外部流動性,同時給YAP積分做了定價

因此Kaito理論上可以實現無撥比分紅盤,因為我們care的是一分Yap多少錢,至於是項目方賄選定價還是代幣空投其實並沒有所謂

甚至可以大膽猜測, $KAITO 不會給或者至少不會按照Yap給空投,他們會有意讓YAP和 $KAITO 雙軌,從而不讓未來的幣價影響KOL的參與和項目方的撒錢。YAP可能會比 $KAITO 更稀有,因為它是用來收買全網mindshare的貨幣,而收買全網的影響力並不需要70萬個YAP持有人

$KAITO 空投邏輯後續可以單開一期討論

Kaito的三盤分析 - 作為互助盤

上文說了,KAITO YAP作為憑空創造出來收買全網KOL的資產,其流動性的提供和定價是項目方通過Connect賄選完成的,而veTOKEN賄選模式本身就是一個互助盤

  1. 傳統 veToken 互助盤模型

veToken 互助盤的運作方式:

• 項目方 提供賄選撥出給 LP,以換取 veToken 投票權(LP 需要鎖倉)。

• 項目方 通過投票獲取 主項目的撥比(如 CRV、BERA、TABI)。

• 項目方的收益 = 主項目的撥比 – 自己提供的賄選撥出

崩盤邏輯

• 成功的賄選撥出(債務) 由市場決定,而非項目方控制。

• 如果賄選撥出預期 > 項目方能提供的賄選撥比 + 可獲得的主項目撥比,系統性債務超過可清算資產,盤子就會崩。

這符合 三盤理論 中互助盤的崩盤模型:

系統性債務 > 可清算資產 + 外部流動性 → 崩盤

而Kaito 的互助盤模型:

• 項目方(pre-TGE 項目) 提供賄選撥出,換取 KOL 票數(KOL 票數鎖 7 天)• KAITO 的 listing 資格 相當於 PoL(Proof of Liquidity)撥比。

• 主項目收益 = 投放 ROI – 賄選撥出。

投放 ROI ≈ Kaito listing 所帶來的 mindshare ROI,這個 ROI 不僅僅來自流量帶來的買盤,也可能是 KOL 影響交易所上幣決策 產生的收益。

這個模型不可能無限增長:

Twitter 作為廣告渠道的投放 ROI 本身是有上限的:

• 就算全網 KOL 每天喊單,市場購買力和 ROI 也是有限的。

• 這意味著 賄選撥出不會一直上漲,會在市場需求和 ROI 之間找到一個平衡點。

此外,投放 ROI 還與獲選項目的二級市場表現掛鉤:

• 如果某個項目 被 Kaito 選上後,在二級市場崩盤甚至 rug:

  • 交易所和散戶會 降低對 Kaito listing 的信任。
  • 投放 ROI 下降,賄選撥出也會減少 → Kaito 互助盤崩盤風險加大。

Kaito 不能讓系統性債務(賄選撥出)無限上升,但也不能暴跌,需要找到一個微妙的平衡。如果這個債務以YAP單位價格為單位,那要麼YAP不能token化自由流通,要麼YAP必須有一個抗通脹機制以證明增量稀缺性

Kaito 目前的解決方案

• 持續進行 Launchpad:保持市場新鮮感,不讓某個項目成為市場唯一焦點。

• Yap 投票鎖 7 天:等於設定 7 天的機會成本,相當於互助盤的清算門限。

這樣的好處:

✅ 不會讓市場過度 FOMO 單一項目,避免某個項目過熱後反噬。

✅ 流速更快,讓 KOL 不糾結、不沉迷,形成短期高效 Pump 邏輯。

壞處:

❌ 難以培養長期忠誠的社區 KOL,大家更傾向於短期套利。

❌ 像我這種吃紅藥丸的人會越來越多,KOL 們會更傾向於短線套利,而非長期社區建設。

Kaito的三盤分析 - 作為拆分盤的可能性

前文說了。YAP要麼不能token化自由流通而只作為KOL的衡量指數,要麼可以貨幣化YAP但必須有一個抗通脹機制。我們先假設是前者,然後 $KAITO 作為一個與YAP價格無關的單獨代幣。那麼這個代幣很有可能會有一個拆分盤機制

當前拆分盤打法其實已經非常明確了,一方面需要拉盤母幣,一方面需要圍繞母幣作為對價,發行新資產

Connect本身其實基本就是一個launchpad,當前的火爆不能說徹底成功,但是至少可以說驗證可行。

再聯想一下Hyperliquid之前的拍賣上幣機制,因為其作為拆分盤機制拆分過慢,作為互助盤賄選機制系統債務上升過快而讓Hyper熄火,但至少驗證了其形式可以作為PUMP競爭對手

是否有可能項目方以 YAP 投票方式上幣,以$KAITO做白名單入場券,甚至以$KAITO為報價代幣開池子?

總結

Kaito 本質上是一個 veToken 機制的類 Curve/Berachain/TABI 分紅+互助盤,其核心資產是 Yap 積分,而非未來的 $KAITO 代幣。

Kaito 通過 AI 算法量化 KOL 影響力,掌握傳播節點定價權,迫使 KOL 參與分紅盤。同時,黑盒積分機制 既能影響 KOL 行為與輿論,也能控制積分通脹。這是針對KOL的系統性“巴普洛夫訓犬”

由於 流量壟斷,Kaito 依靠 Connect 賄選機制 讓外部項目爭奪 listing 權,從而賦予 Yap 積分定價和流動性,而非單純依賴 $KAITO 空投,是一個巧妙的無撥出分紅盤設計。

然而,Kaito 依賴 Twitter 投放 ROI,而這一收益上限有限,導致:

  1. 系統性債務(市場賄選預期)不可能無限增長,因此Yap 積分本身必須具備抗通脹機制,或者放棄貨幣化和可流轉化
  2. 如果某個高調獲選項目二級市場表現崩盤,整個盤子面臨“投放收益 - 實際賄選成本”雙殺風險

為此,Kaito 設立 7 天鎖倉+持續上新 機制,降低單個項目的市場預期,提高 Yap 投票流轉率,防止機會成本堆積帶來的系統性風險

由於YAP OTC已經出現,因此密切關注以上這些崩盤模型相關的指標,可以有效指導各位雅寶何時套現。It’s nice to be with you on this ride, but I never forget what is my ultimate goal

聲明:

  1. 本文轉載自【X】,轉發原文標題:《開源鐮刀 Open Rug 24 - Kaito三盤模型分析》,著作權歸屬原作者【@thecryptoskanda】,如對轉載有異議,請聯繫 Gate Learn 團隊,團隊會根據相關流程儘速處理。
  2. 免責聲明:本文所表達的觀點和意見僅代表作者個人觀點,不構成任何投資建議。
  3. 文章其他語言版本由 Gate Learn 團隊翻譯, 除非另有說明,否則不得複製、傳播或抄襲經翻譯文章。

Open Rug 24 - Kaito 三盤模型分析

進階2/10/2025, 5:49:10 AM
文中詳細分析 KAITO 的 veToken 模型、AI 演算法對 KOL 影響力的量化、以及其獨特的投票和鎖倉機制,展示 KAITO 如何透過控制傳播節點和影響輿論來實現其目標。

轉發原文標題:《開源鐮刀 Open Rug 24 - Kaito三盤模型分析》

在說Kaito前,我們先回答這幾個問題

開盤子我們都知道最重要的是受眾。那麼拿下受眾,最重要的是什麼?

  1. 故事。站臺背書、堆疊TVL、技術CX,模式制度,最終都是故事,講給受眾聽,從而讓受眾對這個故事形成無邏輯的條件反射路徑 ——

馬雲上車了,買!秦始皇開的盤子,打錢!

還是不懂就google一下”巴普洛夫訓狗“

  1. 社區長,或者說傳播的節點,集體無意識就好比一個病毒,社區長的任務,就是讓這個“錯誤的認知”感染到更多人

那問題來了,怎麼拿下這些“社區長”呢?

傳統CX打法是市場股+補貼:股東持市場份額,通過運營中心補貼、招待費用,推動會銷爆單;Crypto的盤子,則走KOL採購模式

兩種做法的通病就是:

  • 沒療效之前錢花了
  • 傳播節點極為分散,談判上車時間成本高昂,需要依賴中介
  • 擼子太多,有影響力又能自主持續傳播的極少

所以傳統模式的終極就是緬北園區,通過控制豬仔人身自由做傳播,最小化成本,最大化業績可能

要收買傳播節點,黃四郎的方法最管用: 請客、斬首、收下當狗

這就是KAITO 做的事,一個實現批量收買傳播節點,降低開盤成本的“基礎設施”

先說斬首和把人變狗

在我看來,KAITO AI中唯一跟AI作用沾邊的就是“斬首”和“變狗”

什麼叫斬首?掌握生殺大權,奪取定價權

每個KOL價格收多貴,以前是個黑盒。憑自己吹,憑同行捧,憑Agency捧

現在,我用AI給你不同的維度量化:多少Smart Follower,是否是inner circle,發的推文是關於哪個項目哪個敘事的,Bullish還是Bearish,硬核還是吹水,互動積不積極?

再來個全球排名

比Agency還懂KOL,上手就是搶定價權,威懾KOL不得不用盡渾身解數打積分打排名,甚至不得不根據Kaito打分方式改變自己的文風和輸出方式。這也是一種“巴普洛夫訓狗”,畢竟百萬槽工衣食所繫

剩下的,就要澆給三盤了

如果你想當好狗、當明白狗,就請仔細讀下去,瞭解Kaito作為一個新時代資金盤基建,是怎樣運作的?

Kaito的三盤分析 - 作為分紅盤

Kaito 本質上是一個veToken 模型,已知部分集合了分紅、互助兩種機制。

首先它是一個分紅盤,積分盤基本上必定是分紅盤。而分紅盤討論的,是:沉沒成本,撥出比(可提取回報),以及外部流動性

首先,為什麼Kaito要做分紅盤

分紅盤的目的通常是為了建立一個可觀的資產沉澱或者流量沉澱,以尋找退出流動性,比如Plustoken的直接rug,Filecoin的賣礦機,或者Pi的廣告

而Kaito通過分紅積分的方式,”以利服人“並通過具體的內容導向標準,誆到了全球最大的CT KOL市場。Mindshare通過分紅盤成為了事實上的“運營指數”,代替Galxe成為項目方的必選項

有流量,Kaito的listing才值錢,值錢才能做的了賄選,用項目方的錢,去給憑空創造出來的Yap積分當退出流動性

Kaito 沉沒成本

Kaito 採用了 Pi幣式的沉沒成本 玩法,即讓用戶投入 時間和精力,而不是資金,來換取積分。

固定沉沒成本: Smart follower數量類似Kaito的礦機成本,因為很難短時間內快速提升,是個人社會資本的指數化

增量沉沒成本:Kaito的發帖掙積分並不存在增量沉沒成本,但這個成本由Connect實現,通過引入外部項目方賄選提供的流動性對積分定價,並造成定期鎖倉來控制每輪投票可用的新增積分數,形成事實上的地板價

黑盒與AI訓練KOL

與以往更簡單線性規則透明的分紅盤不同,Kaito的沉沒成本控盤機制是通過兩個以“AI”之名的黑盒實現的:

• smart follower 的定義權(誰算是“優質粉絲”)→ 類似“礦機成本”,

• 互動量和內容質量的評判標準→ 避免單一指標被批量工作室“擼毛”

也許黑盒不公平,但歷史已經證明,大多數人 不關心公平,而是關心自己能不能佔便宜。只要控制在一個合理範圍,這種黑盒機制就能有效防擼、防通脹。

同時,通過不透明的積分分紅機制,潛移默化的引導KOL改變他們的輸出內容和方式,變相的控制輿論

Kaito 還很聰明地 把“沉沒成本”包裝成“品牌影響力”建設,類似於 StepN 把“玩盤”包裝成“運動+健康”,將分紅盤目標和個人正向目標正相掛鉤,讓用戶覺得:“即使沒有 Kaito,我也應該 Yap”

這種 心理暗示 讓沉沒成本的影響加倍,用戶更難退出。科技規訓人性,讓人類接受AI的最好方式,是把人類按照AI的接口標準進行教育。在AI的標準上,讓人的行為變得可預測。

撥出比與外部流動性

單純從資金撥出來看,由於Kaito Connect的出現(下邊著重講), Kaito 分紅盤的撥出並不純靠未來發幣預期,而是外部項目listing帶來的OTC和空投等外部賄選流動性

項目方因為需要KAITO listing而需要做賄選,相當於他們變成了外部流動性,同時給YAP積分做了定價

因此Kaito理論上可以實現無撥比分紅盤,因為我們care的是一分Yap多少錢,至於是項目方賄選定價還是代幣空投其實並沒有所謂

甚至可以大膽猜測, $KAITO 不會給或者至少不會按照Yap給空投,他們會有意讓YAP和 $KAITO 雙軌,從而不讓未來的幣價影響KOL的參與和項目方的撒錢。YAP可能會比 $KAITO 更稀有,因為它是用來收買全網mindshare的貨幣,而收買全網的影響力並不需要70萬個YAP持有人

$KAITO 空投邏輯後續可以單開一期討論

Kaito的三盤分析 - 作為互助盤

上文說了,KAITO YAP作為憑空創造出來收買全網KOL的資產,其流動性的提供和定價是項目方通過Connect賄選完成的,而veTOKEN賄選模式本身就是一個互助盤

  1. 傳統 veToken 互助盤模型

veToken 互助盤的運作方式:

• 項目方 提供賄選撥出給 LP,以換取 veToken 投票權(LP 需要鎖倉)。

• 項目方 通過投票獲取 主項目的撥比(如 CRV、BERA、TABI)。

• 項目方的收益 = 主項目的撥比 – 自己提供的賄選撥出

崩盤邏輯

• 成功的賄選撥出(債務) 由市場決定,而非項目方控制。

• 如果賄選撥出預期 > 項目方能提供的賄選撥比 + 可獲得的主項目撥比,系統性債務超過可清算資產,盤子就會崩。

這符合 三盤理論 中互助盤的崩盤模型:

系統性債務 > 可清算資產 + 外部流動性 → 崩盤

而Kaito 的互助盤模型:

• 項目方(pre-TGE 項目) 提供賄選撥出,換取 KOL 票數(KOL 票數鎖 7 天)• KAITO 的 listing 資格 相當於 PoL(Proof of Liquidity)撥比。

• 主項目收益 = 投放 ROI – 賄選撥出。

投放 ROI ≈ Kaito listing 所帶來的 mindshare ROI,這個 ROI 不僅僅來自流量帶來的買盤,也可能是 KOL 影響交易所上幣決策 產生的收益。

這個模型不可能無限增長:

Twitter 作為廣告渠道的投放 ROI 本身是有上限的:

• 就算全網 KOL 每天喊單,市場購買力和 ROI 也是有限的。

• 這意味著 賄選撥出不會一直上漲,會在市場需求和 ROI 之間找到一個平衡點。

此外,投放 ROI 還與獲選項目的二級市場表現掛鉤:

• 如果某個項目 被 Kaito 選上後,在二級市場崩盤甚至 rug:

  • 交易所和散戶會 降低對 Kaito listing 的信任。
  • 投放 ROI 下降,賄選撥出也會減少 → Kaito 互助盤崩盤風險加大。

Kaito 不能讓系統性債務(賄選撥出)無限上升,但也不能暴跌,需要找到一個微妙的平衡。如果這個債務以YAP單位價格為單位,那要麼YAP不能token化自由流通,要麼YAP必須有一個抗通脹機制以證明增量稀缺性

Kaito 目前的解決方案

• 持續進行 Launchpad:保持市場新鮮感,不讓某個項目成為市場唯一焦點。

• Yap 投票鎖 7 天:等於設定 7 天的機會成本,相當於互助盤的清算門限。

這樣的好處:

✅ 不會讓市場過度 FOMO 單一項目,避免某個項目過熱後反噬。

✅ 流速更快,讓 KOL 不糾結、不沉迷,形成短期高效 Pump 邏輯。

壞處:

❌ 難以培養長期忠誠的社區 KOL,大家更傾向於短期套利。

❌ 像我這種吃紅藥丸的人會越來越多,KOL 們會更傾向於短線套利,而非長期社區建設。

Kaito的三盤分析 - 作為拆分盤的可能性

前文說了。YAP要麼不能token化自由流通而只作為KOL的衡量指數,要麼可以貨幣化YAP但必須有一個抗通脹機制。我們先假設是前者,然後 $KAITO 作為一個與YAP價格無關的單獨代幣。那麼這個代幣很有可能會有一個拆分盤機制

當前拆分盤打法其實已經非常明確了,一方面需要拉盤母幣,一方面需要圍繞母幣作為對價,發行新資產

Connect本身其實基本就是一個launchpad,當前的火爆不能說徹底成功,但是至少可以說驗證可行。

再聯想一下Hyperliquid之前的拍賣上幣機制,因為其作為拆分盤機制拆分過慢,作為互助盤賄選機制系統債務上升過快而讓Hyper熄火,但至少驗證了其形式可以作為PUMP競爭對手

是否有可能項目方以 YAP 投票方式上幣,以$KAITO做白名單入場券,甚至以$KAITO為報價代幣開池子?

總結

Kaito 本質上是一個 veToken 機制的類 Curve/Berachain/TABI 分紅+互助盤,其核心資產是 Yap 積分,而非未來的 $KAITO 代幣。

Kaito 通過 AI 算法量化 KOL 影響力,掌握傳播節點定價權,迫使 KOL 參與分紅盤。同時,黑盒積分機制 既能影響 KOL 行為與輿論,也能控制積分通脹。這是針對KOL的系統性“巴普洛夫訓犬”

由於 流量壟斷,Kaito 依靠 Connect 賄選機制 讓外部項目爭奪 listing 權,從而賦予 Yap 積分定價和流動性,而非單純依賴 $KAITO 空投,是一個巧妙的無撥出分紅盤設計。

然而,Kaito 依賴 Twitter 投放 ROI,而這一收益上限有限,導致:

  1. 系統性債務(市場賄選預期)不可能無限增長,因此Yap 積分本身必須具備抗通脹機制,或者放棄貨幣化和可流轉化
  2. 如果某個高調獲選項目二級市場表現崩盤,整個盤子面臨“投放收益 - 實際賄選成本”雙殺風險

為此,Kaito 設立 7 天鎖倉+持續上新 機制,降低單個項目的市場預期,提高 Yap 投票流轉率,防止機會成本堆積帶來的系統性風險

由於YAP OTC已經出現,因此密切關注以上這些崩盤模型相關的指標,可以有效指導各位雅寶何時套現。It’s nice to be with you on this ride, but I never forget what is my ultimate goal

聲明:

  1. 本文轉載自【X】,轉發原文標題:《開源鐮刀 Open Rug 24 - Kaito三盤模型分析》,著作權歸屬原作者【@thecryptoskanda】,如對轉載有異議,請聯繫 Gate Learn 團隊,團隊會根據相關流程儘速處理。
  2. 免責聲明:本文所表達的觀點和意見僅代表作者個人觀點,不構成任何投資建議。
  3. 文章其他語言版本由 Gate Learn 團隊翻譯, 除非另有說明,否則不得複製、傳播或抄襲經翻譯文章。
即刻開始交易
註冊並交易即可獲得
$100
和價值
$5500
理財體驗金獎勵!
It seems that you are attempting to access our services from a Restricted Location where Gate is unable to provide services. We apologize for any inconvenience this may cause. Currently, the Restricted Locations include but not limited to: the United States of America, Canada, Cambodia, Thailand, Cuba, Iran, North Korea and so on. For more information regarding the Restricted Locations, please refer to the User Agreement. Should you have any other questions, please contact our Customer Support Tea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