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降息”即“降低利率”,是指中央銀行通過調低基準利率,降低整個金融系統的貸款和存款利率。以美國爲例,联准会(Federal Reserve)通過下調聯邦基金利率目標區間,引導市場利率水平降低;中國則通過調整 LPR(貸款市場報價利率)或逆回購利率實現同樣的效果。
從宏觀角度來看,降息是貨幣政策寬松的體現,目的在於刺激經濟增長。
央行在以下幾種情況下會考慮降息:
經濟增速放緩:例如 GDP 增長下滑或消費疲軟,政府希望通過降低貸款成本刺激消費和投資。
失業率上升:希望借助降息刺激企業擴張、創造就業崗位。
通貨緊縮風險:價格持續下跌,可能形成惡性循環,降息有助於提高市場通脹預期。
總的來說,降息就是爲市場“加油”,讓錢更便宜,流通更順暢。
央行通常通過以下幾種方式來實現降息:
下調政策利率:如聯邦基金目標利率、再貸款利率、SLF(常備借貸便利)等。
公開市場操作:購買國債或進行逆回購,釋放基礎貨幣。
前瞻性指引:例如,联准会會通過聲明引導市場預期未來降息。
當央行利率降低後,商業銀行的融資成本也隨之下降,進而影響貸款利率、按揭利率,最終影響到企業和消費者的行爲。
利:
降低企業融資成本,鼓勵擴張與投資。
降低個人貸款利率,刺激購房和消費。
推動資產價格漲,尤其是股市和債市。
提高市場信心,避免經濟陷入衰退。
弊:
銀行利潤空間受限,影響金融機構穩定性。
儲戶收益減少,長期定存吸引力下降。
如果貨幣寬松過度,可能引發資產泡沫。
降息空間有限,若經濟依然疲軟,政策效果遞減。
2025 年 6 月的 FOMC(美國聯邦公開市場委員會)會議紀要顯示,多數官員支持年內進行一次或多次降息。當前美國通脹雖未完全回到 2% 的目標區間,但就業市場降溫、消費疲軟等信號,促使市場普遍預期联准会將在 9 月或 12 月啓動降息。
高盛、花旗、摩根士丹利等機構的預測略有分歧,但普遍預計 2025 下半年联准会會至少降息一次。
美國國債收益率近期持續走低,黃金價格漲至 3330 美元/盎司,也進一步印證市場正在“押注”降息週期的開啓。
定期關注央行利率會議:尤其是联准会、歐洲央行、中國人民銀行的政策表態。
看懂信號:債市領先、黃金走強、股市提前反應。
資產配置調整:降息期適合增加債券和成長股比例,減少過度依賴儲蓄類資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