雖遲但到:Strategy重啓大額比特幣增持,單周購入4048枚BTC!Metaplanet獲股東批準欲融資37億美元加倉BTC

比特幣最大機構持倉者 Strategy(前身爲 MicroStrategy)在推遲一天後公布其最新增持動態,於 8 月 26 日至 9 月 1 日期間大手筆購入 4048 枚 BTC,顯示出其強勁的融資與持續積累比特幣的信心。盡管其增持手段引發關於股票稀釋與流動性的擔憂,但公司平均持幣成本仍維持在較低水平。無獨有偶,日本巨頭 Metaplanet 也於 9 月 1 日獲得股東批準,計劃通過發行新型優先股融資高達 37 億美元,以實現其至 2027 年持有 21 萬枚 BTC 的宏大目標,全球上市公司比特幣儲備競賽進入新階段。

Strategy 推遲公告但增持力度加大,融資手段多元化

Strategy 於本週二(晚於往常慣例 24 小時)宣布了其每週例行比特幣增持結果。在 8 月 26 日至 9 月 1 日期間,公司購入了 4048 枚 BTC,這是其在經歷了幾周較小規模增持後,再次回歸大額購買軌道。此次延遲公告源於公司等待能否被納入標普 500 指數成分股的決定結果(新一輪公告將於 9 月 5 日公布),盡管公司已表示準備好滿足所有要求。爲本輪增持融資,Strategy 主要通過發行 MSTR 普通股籌集了 4.253 億美元,而 STRK 和 STRD 優先股僅貢獻了 2000 萬美元。值得注意的是,公司此次打破了此前市淨率(mNAV ratio)不低於 2.5 才發行新普通股的慣例,當前比率約爲 1.58,這可能加劇股票稀釋,但也凸顯了其對比特幣長期價值的堅定信念。

持幣成本優勢顯著,短期波動無礙長期戰略

在此次增持後,Strategy 的比特幣平均購入成本仍維持在每枚 73,765 美元的相對低位。即便當前比特幣價格從歷史高點回落至 10.7 萬美元附近,公司仍擁有巨大的長期持有安全邊際。根據新規,在 MSTR 股價低於 600 美元(目前爲 331.17 美元)的區間內,發行的普通股將主要用於支付債務利息和優先股股息,而非全部用於購買 BTC。過去三個月,公司投資帳面價值雖損失 10%,但年化回報率仍高達 152%。其債務規模僅佔當前比特幣持倉總價值的 12%。

Metaplanet 獲股東批準巨資擴倉,日版 “Strategy” 加速前進

在大西洋的另一端,日本的比特幣國債龍頭 Metaplanet 也取得了重大進展。在 9 月 1 日舉行的特別股東大會上,股東們批準了對公司章程的修改,旨在徹底改革其資本結構。修訂內容包括將授權股份數量增加至 27 億股,並引入 A、B 類雙重股權結構的優先股。A 類股提供最高 6% 的固定年回報但無投票權;B 類股可在特定條件下轉換爲普通股,風險收益更高。這一 “防御機制” 旨在保護現有股東控制權的同時,籌集高達 3.7 億美元(5550 億日元)的資金,全部用於實現其到 2027 年底積累 21 萬枚 BTC(目前持有 2 萬枚,價值約 22 億美元)的雄心。然而,公司股價目前較 6 月高點已下跌 54%,且仍需獲得日本監管機構的批準才能發行新股,前路挑戰依然存在。

比特幣儲備競賽白熱化,小規模財庫增持活躍

盡管市場對 Strategy 的增持模式存在疑慮,但全球範圍內上市公司將比特幣作爲財庫儲備資產的趨勢並未減弱。除巨頭外,中小規模的例行和每週擴倉購買依然活躍。過去一周,進入全球上市公司比特幣持倉量前 100 名的門檻已從 55 枚 BTC 大幅提高至 77 枚 BTC,反映了競爭的加劇。Metaplanet 等公司的積極舉措表明,Strategy 開創的 “上市公司比特幣財庫” 模式正在全球範圍內被復制和追趕。

結語

Strategy 以其打破慣例的融資方式展現了其對比特幣近乎偏執的承諾,而 Metaplanet 的巨額融資計劃則標志着比特幣作爲企業資產配置的全球化進程加速。兩家公司迥異的策略(MSTR 側重於美股市場融資,META 聚焦國際資本)共同指向同一個信念:比特幣是重要的價值存儲工具。對於市場而言,巨頭持續性的購買行爲爲比特幣提供了重要的底部需求,但投資者也需警惕其通過股市融資所帶來的稀釋效應與市場流動性壓力。比特幣能否憑藉這些 “巨鯨” 的推動再創新高,將是未來最大的看點。

BTC0.56%
查看原文
此頁面可能包含第三方內容,僅供參考(非陳述或保證),不應被視為 Gate 認可其觀點表述,也不得被視為財務或專業建議。詳見聲明
  • 讚賞
  • 留言
  • 轉發
  • 分享
留言
0/400
暫無留言
交易,隨時隨地
qrCode
掃碼下載 Gate App
社群列表
繁體中文
  • 简体中文
  • English
  • Tiếng Việt
  • 繁體中文
  • Español
  • Русский
  • Français (Afrique)
  • Português (Portugal)
  • Bahasa Indonesia
  • 日本語
  • بالعربية
  • Українська
  • Português (Brasi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