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BW2025》Google、AMD認證「AI+Web3」太重要:晶片運算需要區塊鏈升級信任

在台北區塊鏈週(TBW),Google Cloud與AMD的高層揭示了AI與Web3的融合藍圖,並強調「機密運算」與區塊鏈信任是建立下一代可信數位生態的關鍵技術。 (前情提要:AI太吃電!美國重啟核電廠Duane Arnold:應對愛荷華州建立數據中心 ) (背景補充:黃仁勳喊「不要加密貨幣」!Nvidia突喊停Arbitrum合作,態度為何大轉彎?) 人工智慧(AI)與Web3無疑是兩股最洶湧的巨浪,但當人們提及兩者的結合,很多人質疑這是不是僅是套用名詞的混合炒作,但在9/4台北區塊鏈週(TBW)的舞台上,晶片大廠AMD的AI與Web3策略主管 Jörg Roskowetz 與雲端龍頭 Google Cloud Web3 架構工程師Eefy Lin,就告訴了台下的觀眾,AI 與 Web3 結合將是新世代的核心關鍵 ,為產業描繪了一幅清晰的融合藍圖,對話的核心訊息直白而有力: 從晶片層級就開始打造的「機密運算」(Confidential Computing),將不再是可有可無的選項,而是必然,而區塊鏈是建構未來信任生態的重要基石。 AI遇上區塊鏈:因「信任」成科技巨頭阻礙 Jörg這位已在Web3領域深耕八年的「OG」,即使在德國凌晨四點,仍透過遠端熱情闡述了AMD如何從最底層的硬體出發,為這個新時代奠定安全基礎。隨後,Eefy Lin則從平台與生態的角度,揭示了Google Cloud如何透過全方位的戰略佈局,不僅成為Web3開發者的首選平台,甚至開始建構自己的「通用帳本」,直指金融產業核心。 區塊鏈是過去50年來最具轉型性的技術,現在,我們加入了一個新組件,那就是人工智慧,它不再是一項獨立的技術,而是作為一個構建模組與區塊鏈攜手並進。 這個觀點打破了許多人對兩者的傳統認知。如果說,區塊鏈像一個不可竄改的「真相機器」(Truth Machine),那麼AI就是建立其上的「決策引擎」(Decision Engine)。然而,一個關鍵問題隨之而來:當我們將海量數據餵給AI模型進行訓練與推理時,如何確保這些數據在處理過程中的隱私與安全?如何相信AI的決策沒有受到惡意操縱? Jörg引用數據指出,全球儲存於雲端的資料量正以每年25%的速度驚人增長,預計到2029年將達到527 Zettabytes(1 ZB等於10億TB)。數據的爆炸性增長,意味著攻擊面的無限擴大。尤其在金融、醫療等高度敏感的領域,數據安全更是重中之重。 我們預計在2028年將有5751億筆數位支付交易。我們需要確保所有這些不同的支付方式都以機密的方式得到保護。同樣地,在拯救生命的健康數據方面,我相信我們沒有人希望自己的健康數據和DNA數據洩漏給第三方。 這就引出了AMD的核心解答:機密運算。當AI模型與個人隱私數據在雲端伺服器中运行时,如何防止雲端服務商、惡意內部人員甚至駭客窺探?傳統的靜態加密(at-rest)和傳輸中加密(in-transit)已不足夠,數據在使用中(in-use)的洩漏風險,成為了最大的安全缺口。 AMD的硬核解答:「機密運算」從晶片層打造安全孤島 面對數據使用中的安全挑戰,Jörg提出了AMD的「硬核」解決方案。他解釋,機密運算就像在CPU內部建立一個獨立且加密的「安全孤島」(Secure Enclave)。任何進入這個孤島的數據和應用程式碼,都會在硬體層級被全程加密保護,即使是擁有最高權限的系統管理員或雲端平台本身,也無法窺視其內部運作。 「我們透過AMD Infinity Guard技術實現了這一點,」Jörg介紹道。這項技術包含了安全加密虛擬化(SEV)和安全嵌套分頁(SNP)等關鍵功能,能夠在虛擬機層級創建隔離的執行環境。而最新的進展是「可信域隔離與安全配置」(TTISP),這項技術進一步將信任邊界從CPU擴展到儲存、智慧網卡和AI加速器等整個運算平台,確保數據在端到端的流程中都處於加密保護之下。 值得注意的是,AMD並非閉門造車。Jörg反覆強調社群與開放標準的重要性,這也是AMD參與創立「機密運算聯盟」(Confidential Compute Consortium)的初衷。這個聯盟集結了Google、Microsoft、Intel等眾多行業巨頭,共同推動相關技術標準化。 「社群是所有技術最強大的盟友,」Jörg表示:「我們的理念就是開放標準,因為這是我們擁有的最強後盾。我們與Google Cloud這樣值得信賴的夥伴密切合作,將這些標準整合到最終的解決方案中。」 不只賣算力!Google Cloud的Web3全戰略 在精彩的算力孤島演講後,Eefy Lin則從平台與生態的角度,揭示了Google Cloud如何透過全方位的戰略佈局,不僅成為Web3開發者的首選平台,甚至開始建構自己的「通用帳本」,直指金融產業核心。 如果說AMD從硬體層面構築了信任的「地基」,那麼Google Cloud則在此之上,搭建了通往Web3大規模採用的「高速公路」。Google Cloud的Eefy Lin在演講中詳細闡述了Google的全景式Web3戰略,其雄心遠不止於提供基礎設施。 我們希望Web3能夠發光發熱,我們希望成為所有Web3參與者的首選平台,讓區塊鏈數據易於分析,並讓基礎設施本身成為值得信賴的層級。 為了實現這一願景,Google採取了多管齊下的策略。首先是透過母公司Alphabet旗下的投資機構Capital G和GV,向Web3領域注入了超過15億美元的資金,直接扶持生態中的創新力量。其次,Google正將Web3功能整合進其龐大的產品矩陣中:Google Play商店為Web3應用的分發提供渠道;Google Wallet與Google Pay也已在研究整合零知識證明(ZK)等前沿技術,試圖將數十億用戶無縫地帶入Web3世界。 對於開發者,Google Cloud提供了一套強大的「軍火庫」。其BigQuery服務能將複雜的鏈上數據轉化為易於分析的洞見,讓開發者不必再費力解析底層數據。此外,節點服...

CLOUD-3.93%
此頁面可能包含第三方內容,僅供參考(非陳述或保證),不應被視為 Gate 認可其觀點表述,也不得被視為財務或專業建議。詳見聲明
  • 讚賞
  • 留言
  • 轉發
  • 分享
留言
0/400
暫無留言
交易,隨時隨地
qrCode
掃碼下載 Gate App
社群列表
繁體中文
  • 简体中文
  • English
  • Tiếng Việt
  • 繁體中文
  • Español
  • Русский
  • Français (Afrique)
  • Português (Portugal)
  • Bahasa Indonesia
  • 日本語
  • بالعربية
  • Українська
  • Português (Brasi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