東西方競逐穩定幣話語權:美港立法潮重塑全球金融新秩序

robot
摘要生成中

美國參議院和香港立法會本週幾乎“前後腳”就穩定幣監管邁出關鍵步伐:前者以壓倒性優勢通過GENIUS法案的程序性動議,爲美國首部聯邦穩定幣法案掃清障礙;後者則通過《穩定幣條例草案》三讀,使香港成爲亞太地區首個確立穩定幣牌照制度的司法轄區。東西方立法節奏的高度重合,不只是偶然時機的碰撞,更是對未來金融話語權的競逐。

穩定幣年交易量或將在2030年突破100萬億美元

據OKG Research不完全統計,當前全球穩定幣市值已接近2500億美元,過去5年間增長超過22倍;2025年年初至今,鏈上交易量突破3.7萬億美元,全年預計將接近10萬億美元。以USDT、USDC爲代表的美元穩定幣已在新興市場普遍用於交易匯款,部分地區規模甚至超過傳統支付系統。穩定幣已從邊緣資產躍升爲全球支付網絡與主權競爭的關鍵節點,美港幾乎同時加速立法,意味着全球穩定幣市場已進入合規加速期。

基於此,OKG Research參考渣打銀行此前測算模型,並結合當前監管信號釋放節奏與機構資金態度,在保持當前穩定幣周轉率基本不變的前提下,測算得出:

**在全球合規框架逐步鋪開、機構和個人廣泛採用的樂觀情境下,全球穩定幣市場供應量在2030年將達到3萬億美元,月度鏈上交易量達9萬億美元,年交易總量或突破100萬億美元。**這意味着穩定幣不僅將與傳統電子支付系統比肩,更將在全球清算網路中佔據結構性基礎地位。就市值體量而言,穩定幣將成爲繼國債、現金、銀行存款之後的“第四類基礎貨幣資產”,成爲數字支付與資產流通的重要媒介。

東西方競逐穩定幣話語權:美港立法潮重塑全球金融新秩序

更值得關注的是,在這種增長趨勢下,穩定幣的儲備結構也將對宏觀經濟產生反饋效應。OKG Research此前曾推出,穩定幣的現有規模消化了約3%即將到期的短期美債,在海外美債持有者排行榜中位列第19名。

考慮到GENIUS法案明確要求100%以高流動美元資產作爲儲備,短期美債被視爲主要選擇(目前USDT/USDC儲備資產中超過80%與美債相關。若按50%配置比例估算,3萬億美元市值將對應至少1.5萬億美元的短期美債需求。這一規模已接近中國或日本的海外主權買家當前的美債持倉,穩定幣有望成爲美國財政的“最大隱形債權人”。

東西方競逐穩定幣話語權:美港立法潮重塑全球金融新秩序

美港穩定幣監管框架對比:分歧中的共識

盡管美國與香港在立法路徑與部分細節上有所差異,但在“法幣錨定、足額儲備、持牌發行”等基本原則上形成高度共識。

東西方競逐穩定幣話語權:美港立法潮重塑全球金融新秩序

GENIUS法案限定“支付型穩定幣”,即錨定美元等法定貨幣、承諾1:1可兌回、不得附帶利息收益的穩定幣,強調其非證券屬性,意在防止穩定幣演變爲具投資屬性的金融產品。香港則在保障1:1足額錨定前提下,暫未限制利息收益與錨定結構,尋求在美元主導的穩定幣市場中開闢新賽道,並爲未來創新保留空間。

儲備要求方面,美港均要求足額錨定高流動性資產,但GENIUS法案明確限定合格儲備資產類型,包括T-Bills、現金及回購協議等,並要求每月審計;香港亦要求審計與隔離托管,但儲備資產種類並未完全限定。

在制度架構上,GENIUS法案採用“聯邦-州”雙軌制,爲穩定幣發行提供三種路徑:銀行或其子公司申請發行穩定幣,受聯準會、FDIC等銀行監管機構監管;非銀行機構可向OCC申請成爲聯邦許可發行人,或通過州監管機構獲取牌照。香港則由金管局統一發牌,且要求無論穩定幣發行方是否設於香港,只要錨定港元或主動向香港公衆提供服務就須申請許可。

境外發行人管理方面,GENIUS法案明確禁止未許可的海外穩定幣在美國市場流通,授權財政部設立“非合規穩定幣名單”,並通過美國數字資產服務商阻斷其流通路徑;香港則主要聚焦錨定港元的穩定幣,對非港元穩定幣保持開放。

這些制度差異背後,反映出兩地在穩定幣定位上的不同訴求。美國以維護美元主導地位、服務財政結構性融資需求爲主,推動穩定幣成爲鏈上美元的延伸形態;而香港則希望在不損害本地金融穩定前提下吸引全球Web3項目落地,在很多細節方面留出了政策彈性空間,旨在打造一個受控但有開放性與兼容性的亞太合規創新試驗場。

穩定幣監管落地如何影響Web3生態?

穩定幣監管落地的真正意義,在於爲Web3的大規模採用提供了支付與結算根基。

在DeFi領域,盡管USDT、USDC等穩定幣已是鏈上金融創新的重要結算資產,但缺乏明確法律地位與追責機制,導致機構難以直接參與。若Genius法案等穩定幣監管框架相繼落地,合規發行人提供的穩定幣將成爲“合規DeFi”的清算核心,協議將嵌入更多KYC、AML與資產識別模塊,去中心化金融將逐步演變爲“可審計的鏈上金融網路”。

在Web3支付體系中,穩定幣監管落地將打破過去支付場景與資產流通之間的灰色界限,使得穩定幣真正從“交易中介”走向“支付通道”。OKG Research觀察到,自Visa宣布累計穩定幣清算量突破2.25億美元以來,已有多家支付科技公司陸續將穩定幣嵌入其商戶結算流程;Web3錢包則以穩定幣爲默認支付資產拓展充值、打賞、訂閱等微支付場景。鏈上支付正由“加密圈內轉帳工具”向“企業級金融接口”轉變,而合規化是這場轉型的必要前提。

更深層次的變化在於全球清算結構的重塑:穩定幣以1:1錨定法幣的方式,打通了本幣與鏈上資產之間的連接口,同時又不依賴銀行帳戶體系,可“點對點”實現清算,這意味着未來跨境支付、鏈上貿易融資、RWA派息等場景中,穩定幣可能取代傳統銀行作爲資金流通中樞。

過去我們討論Web3大規模普及,過於聚焦技術突破與用戶體驗,而忽視了基礎資產合法性。如今合規穩定幣提供了“最後一塊拼圖”:它既是制度認可的交易資產,又具備鏈上流轉的可編程性。它既是美元、港元的數字鏡像,又可以直接調用於DeFi協議與NFT交易中。

換言之,穩定幣不是Web3的附屬物,而是推動其邁向主流的原力之一。在合規穩定幣的支持下,從RWA資產交易到鏈上工資發放,從跨境清算到Web3支付接口,穩定幣將成爲推動鏈上經濟大規模普及的“基礎設施資產”。

查看原文
本頁面內容僅供參考,非招攬或要約,也不提供投資、稅務或法律諮詢。詳見聲明了解更多風險披露。
  • 讚賞
  • 留言
  • 分享
留言
0/400
暫無留言
交易,隨時隨地
qrCode
掃碼下載 Gate APP
社群列表
繁體中文
  • 简体中文
  • English
  • Tiếng Việt
  • 繁體中文
  • Español
  • Русский
  • Français (Afrique)
  • Português (Portugal)
  • Bahasa Indonesia
  • 日本語
  • بالعربية
  • Українська
  • Português (Brasi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