BTC突破下降通道 全球風險資產市場探底反彈

robot
摘要生成中

BTC價格突破下降通道上沿,全球市場風險資產探底

本週比特幣價格呈現漲態勢,從開盤的78370美元附近漲至84733美元左右,漲幅達6.84%。值得注意的是,自1月下旬以來,BTC價格首次有效突破下降通道上沿,並逼近200日均線。同時,成交量也出現明顯放大。

全球宏觀金融市場本週最大的變數仍是美國的關稅政策。其戲劇性的表現令世界瞠目結舌,而中國的反制措施則顯示出堅決的態度。

在這場"對撞遊戲"中,最先退讓的一方很可能會處於不利地位。美國對全球發起的關稅戰引發了各方力量的反作用,涉及政界、商界和資本市場等多個領域。

最終結果是資金開始撤離美國市場,導致美國股市、債市和匯市罕見地同時遭遇重創。

面對潛在的金融危機,美國政府選擇了讓步,包括部分暫緩實施關稅政策、降低關稅強度並擴大豁免商品名單等措施。同時,在輿論層面對中國釋放了善意信號。由此,關稅政策進入了新的階段,各方將開始進行談判和妥協。

此前因關稅政策第一階段影響而大跌的風險資產市場隨之出現反彈。盡管最嚴重的階段可能已經過去,但後續的不確定性仍將持續影響各個市場。關稅問題不會輕易解決,也可能引發新的危機。未來需要關注的重點包括關稅衝突是否會進一步升級、联准会是否會及時降息、以及美國經濟是否會陷入衰退等。

"對等關稅戰"進入第二階段,全球風險資產開始探底

在政策和經濟數據方面,由於多數國家難以對美國的關稅政策進行有效反制,中國和歐盟成爲了主要的反制力量,其中中國的措施尤爲引人注目。

經過多輪對抗,美國對中國的關稅稅率已達145%,而中國對美國的反制關稅則達到了125%。這實際上已經嚴重影響了兩國間的正常貿易往來。因此,中國宣布不再對美國可能的進一步加徵關稅行爲做出回應。

4月10日,美國宣布暫停對大多數國家(不包括中國)的關稅政策,僅保留10%的"基準關稅",並開始進行談判。此消息推動美股大漲,納斯達克指數創下歷史單日第二大漲幅。

雖然中國看似處於被動地位,但其舉措實際上對美國形成了巨大壓力。12日,美國宣布豁免部分中國商品的145%關稅,包括智能手機、平板電腦、筆記本電腦、半導體、集成電路等產品。

推動美國政府進入政策"第二階段"的因素不僅來自中國的反制,還包括美國國內政界、商界以及金融市場的強烈反應。

4月7日,美國三大股指均出現大幅下跌,創下調整低點,部分指數進入或接近技術性熊市。次日,VIX恐慌指數觸及52.33的高位,爲2008年金融危機和2020年新冠疫情危機以來的第三高峯。

同期,短期國債收益率在周四一度跌至3.8310%,而長期國債收益率則在周五大幅反彈,收於4.4950%的高位。

在美股遭遇大規模拋售後,美債市場也出現拋售潮。加上資金開始從美國轉向歐洲等地區,美元指數DXY也出現明顯下跌。

股市、債市和匯市的"三殺"局面迫使美國政府釋放緩和關稅戰的信號,並公布了豁免商品名單。同時,联准会也對外釋放了"鴿派"信號。波士頓聯儲主席柯林斯在周五接受採訪時表示,联准会在必要時"絕對準備好"使用各種工具來穩定金融市場。

"對等關稅戰"進入第二階段,全球風險資產開始探底

關稅政策的緩和以及联准会的口頭承諾使得美國金融市場暫時緩解壓力。周五,美國三大股指均以漲收盤,結束了動蕩的一周。

市場分析認爲,美國關稅政策進入第二階段後,市場恐慌情緒有所緩解,開始探底。但考慮到美國政府的不確定性,以及美國經濟可能面臨的衰退和通脹風險(本週公布的密歇根大學消費者信心指數繼續下降至50.8),市場實現V形反轉的可能性較小。

在加密貨幣市場方面,本週比特幣鏈上拋壓有所減弱,暫時止住了連續三周的恐慌拋售趨勢。全周鏈上拋售規模爲188816.61枚,其中短期持有者拋售178263.27枚,長期持有者拋售10553.34枚。在全球市場恐慌情緒中,短期持有者在7日和9日出現大額虧損。

"對等關稅戰"進入第二階段,全球風險資產開始探底

目前,長期持有者仍在發揮市場穩定器的作用,本週增持了近6萬枚比特幣,反映出市場流動性仍然相當匱乏。截至周末,短期持有者羣體整體仍處於10%的浮虧水平,表明市場依然承受着巨大壓力。

根據市場週期指標分析,當前比特幣市場處於上升中繼期,指標值爲0.125。這表明盡管短期內市場可能面臨波動,但整體趨勢仍偏向積極。

"對等關稅戰"進入第二階段,全球風險資產開始探底

BTC2.08%
查看原文
此頁面可能包含第三方內容,僅供參考(非陳述或保證),不應被視為 Gate 認可其觀點表述,也不得被視為財務或專業建議。詳見聲明
  • 讚賞
  • 1
  • 分享
留言
0/400
just_here_for_vibesvip
· 07-25 20:19
牛市未必是终点
回復0
交易,隨時隨地
qrCode
掃碼下載 Gate APP
社群列表
繁體中文
  • 简体中文
  • English
  • Tiếng Việt
  • 繁體中文
  • Español
  • Русский
  • Français (Afrique)
  • Português (Portugal)
  • Bahasa Indonesia
  • 日本語
  • بالعربية
  • Українська
  • Português (Brasi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