繼續給大家分析一下項目,最近都在研究BSC生態的項目, Solana 生態那邊確實有點忽略了,不過平時還是一直關注的,今天帶大家一起看看這個SOL上面的項目 @MarinadeFinance!



可能不少人還沒聽過,但它的數據有點特別,每年能賺 1000 多萬美元,市值只有4500 萬左右,剛好來聊聊,看看是怎麼玩的!

第一步老規矩,先弄明白Marinade 到底是做什麼的?

簡單說,它是 Solana 上幫人管理 SOL 質押的工具,你手裏的 SOL 想賺點利息,又擔心鎖起來不方便用,它就提供了兩種選擇:

原生質押:有點像存定期,把 SOL 鎖起來賺利息,好處是安全(不經過智能合約),但錢暫時取不出來;

流動性質押:把 SOL 換成它發行的 mSOL(可以理解成 “質押中的 SOL 憑證”),既能繼續賺利息,又能拿着 mSOL 去別的 DeFi 平台再賺點(比如存到借貸平台當抵押品)

現在它手裏管理着 1100 萬枚 SOL,按當前價格算差不多 21 億美元,用戶超過 15 萬,在 Solana 生態裏算是規模不小的質押平台了,比較關鍵的是,它是 Solana 上第一個做流動性質押的,在這個賽道裏算是早期入局的了。

然後再來團隊背景這塊:沒有風投介入,是社區自己做起來的

Marinade 是 2021 年 Solana 黑客松裏誕生的,一開始靠生態資助(grants)起步,從頭到尾沒拿過風投的錢,團隊核心成員的代幣,都是按 “鎖倉量(TVL)裏程碑” 來解鎖的,比如 TVL 達到多少億,才能拿到相應的代幣,不是說躺着就能分到的,就可以激勵大家幹活

現在項目由 DAO(去中心化自治組織)管理,意思就是,持有它的治理代幣 MNDE 的人,能投票決定項目裏的大事(比如手續費怎麼用、要不要回購代幣),這種模式雖然效率可能慢些,但不太容易被少數人操控。

接着來看看經濟模型, $MNDE 代幣到底有什麼用?

之前 $MNDE 確實有點 “尷尬”,雖說它是治理代幣,但普通用戶拿着,感覺沒什麼實際價值,不過今年 5 月通過新提案(MIP.11)後,情況開始有了變化:

回購銷毀:協議會拿出 40% 的收入,每個月在市場上買 MNDE 然後銷毀(相當於減少流通量)。到了 7 月,又通過 MIP.13 把這個比例提到了 50%。

按每年 1000 萬美元的收入算,就是每年拿 500 萬美元買 MNDE,差不多是當前市值的 11%。這就好比公司用利潤回購股票,對代幣價格能形成實實在在的支撐了。

治理獎勵:今年參與投票的用戶,年底能分到 2500 萬 MNDE 作爲獎勵,目的是鼓勵大家長期持有並參與治理。

銷毀計劃:另外還打算銷毀 5% 的總供應量,進一步減少流通量。

簡單說,以前的 MNDE 更像 “投票權證明”,現在加上了 “收入分紅”(通過回購來實現)和 “通縮預期”,價值捕獲機制才算真正落了地。

看看機構眼中的Marinade是什麼樣的?

這一點@MarinadeFinance我覺得潛力還是有的,Marinade 最近動作也挺多的,能看出它在往合規和機構服務的方向發力:

它被指定爲美國首個 Solana ETF(由 Canary Capital 申請)的獨家質押服務商,而且是兩年的獨家合同,這意味着以後購買這個 ETF 的資金,只要涉及質押環節,都要通過 Marinade 的系統來操作。

另外,它還拿到了 SOC 2 Type 2 認證,這是金融行業的合規認證,說明其安全和運營標準已經達到了機構的要求,目前是 Solana 上主要質押協議中第一個拿到這個認證的。

管理着 1000 億美元資產的 BitGo,也已經把 Marinade 集成到了自己的系統裏,方便機構客戶通過它來質押 SOL。

這些事單獨看可能沒太明顯的感覺,但合在一起能說明一個問題:傳統金融機構如果想參與 Solana 質押,Marinade 很可能會成爲他們的首選渠道。

再來看看幾組數據,大家可以參考一下:

市值 / 收入比:只有 4.5 倍,也就是說,花 4.5 美元買 MNDE,每年能對應 1 美元的收入,而以太坊上同類 DeFi 項目平均是 23.4 倍,差了 5 倍多。

市值 / TVL 比:僅 0.022,它管理着 21 億美元的資產,自己的代幣卻只值 4500 萬,這就好比一家管理 18 億資產的基金公司,市值才 4000 萬,在傳統金融裏這種情況比較少見。

對比同類項目:和它功能類似的 Lido(以太坊上的質押龍頭),市值是它的 9 倍;Solana 上的 Jito,市值是它的 8 倍,但 Marinade 的收入和 TVL 並不比它們差多少。

富蘭克林鄧普頓(管理 1.5 萬億美元的資管巨頭)3 月份就提到過,Solana 上的 DeFi 代幣比以太坊同類 “嚴重被低估”,MNDE 可能就是很典型的例子。

我的看法:風險和機會都有

機會主要在於 “估值修復”:如果市場稍微注意到這種價值錯配,哪怕只是漲到 Lido 的估值水平,MNDE 也有不小的漲空間,而且回購機制相當於提供了 “安全墊”,每月有 500 萬美元的買盤支撐,至少讓它跌起來沒那麼猛。機構資金一旦真正進入,需求可能會突然增加。

但風險也不能忽略:
加密市場整體波動大,要是 SOL 價格跌了,質押量和收入都會受影響;

競爭在加劇:Solana 上還有其他質押協議,萬一別人也推出類似機制,可能會分流用戶;

監管有不確定性:雖然拿了合規認證,但加密領域的政策變化誰也說不準。

總的來說,MNDE 屬於 “基本面扎實,但市場還沒充分反應” 的類型,如果看好 Solana 生態,又想找個估值低、有實際收入的項目,它確實值得多留意。

當然,這只是我個人的研究觀察,不算投資建議,真要入手前一定要自己多做功課。

最後說句題外話,加密市場有時候就是這樣,好項目被低估是常有的事,關鍵在於能不能在市場覺醒前,看懂它的價值邏輯,Marinade 的故事,可能才剛剛開始!
#MarinadeFinance # 流動性質押 #DeFi # MNDE
SOL0.41%
MNDE-1.22%
MSOL0.23%
DEFI-3.66%
查看原文
post-image
post-image
post-image
post-image
此頁面可能包含第三方內容,僅供參考(非陳述或保證),不應被視為 Gate 認可其觀點表述,也不得被視為財務或專業建議。詳見聲明
  • 讚賞
  • 留言
  • 分享
留言
0/400
暫無留言
交易,隨時隨地
qrCode
掃碼下載 Gate APP
社群列表
繁體中文
  • 简体中文
  • English
  • Tiếng Việt
  • 繁體中文
  • Español
  • Русский
  • Français (Afrique)
  • Português (Portugal)
  • Bahasa Indonesia
  • 日本語
  • بالعربية
  • Українська
  • Português (Brasi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