Gate 广场「创作者认证激励计划」开启:入驻广场,瓜分每月 $10,000 创作奖励!
无论你是广场内容达人,还是来自其他平台的优质创作者,只要积极创作,就有机会赢取豪华代币奖池、Gate 精美周边、流量曝光等超 $10,000+ 丰厚奖励!
参与资格:
满足以下任一条件即可报名👇
1️⃣ 其他平台已认证创作者
2️⃣ 单一平台粉丝 ≥ 1000(不可多平台叠加)
3️⃣ Gate 广场内符合粉丝与互动条件的认证创作者
立即填写表单报名 👉 https://www.gate.com/questionnaire/7159
✍️ 丰厚创作奖励等你拿:
🎁 奖励一:新入驻创作者专属 $5,000 奖池
成功入驻即可获认证徽章。
首月发首帖(≥ 50 字或图文帖)即可得 $50 仓位体验券(限前100名)。
🎁 奖励二:专属创作者月度奖池 $1,500 USDT
每月发 ≥ 30 篇原创优质内容,根据发帖量、活跃天数、互动量、内容质量综合评分瓜分奖励。
🎁 奖励三:连续活跃创作福利
连续 3 个月活跃(每月 ≥ 30 篇内容)可获 Gate 精美周边礼包!
🎁 奖励四:专属推广名额
认证创作者每月可优先获得 1 次官方项目合作推广机会。
🎁 奖励五:Gate 广场四千万级流量曝光
【推荐关注】资源位、“优质认证创作者榜”展示、每周精选内容推荐及额外精选帖激励,多重曝光助你轻
中本聪遗失的电子邮件揭示了比特币的秘密,距今已有17年
2008年11月8日——仅在发布比特币白皮书后八天,中本聪向密码学邮件列表发送了一封主题为“比特币P2P电子现金论文”的电子邮件。
解释比特币自我调节天才的2008年电子邮件
(来源:X)
中本聪在2008年11月的电子邮件中提出了一个困扰以往数字货币尝试的根本难题:如何在计算能力波动时保持区块生成的一致性。邮件中写道:“硬件速度的提升已被考虑:为了应对硬件速度的不断提升和节点运行兴趣的变化,工作量证明难度由一个移动平均值决定,目标是每小时生成一定数量的区块。如果生成速度过快,难度就会增加。”
这一难度调整机制代表了中本聪最巧妙的解决方案之一。邮件继续指出:“随着计算机变得更快,应用于创建比特币的总计算能力增加,难度会成比例增加,以保持总新产出量的恒定。因此,预先知道新比特币的数量。”
17年后,这一预测被证明非常准确。尽管比特币的哈希率从2009年的几乎为零增长到2025年的超过600艾哈希每秒,区块仍大约每10分钟产生一次。难度每2016个区块(大约两周)重新调整一次(,确保比特币的2100万总量上限不受硬件升级(从CPU到GPU再到ASIC,甚至量子抗系统)的影响。
) 谁是中本聪?比特币的发明者
中本聪是用来指代在2008年10月31日发布《点对点电子现金系统》白皮书的个人或团体的化名。这份九页的文件在全球金融危机期间提出了一个基于密码学证明而非依赖第三方中介的去中心化点对点金融系统的愿景。
中本聪在技术创新者中独特之处在于刻意保持匿名。交流仅通过电子邮件和论坛帖子进行。没有个人信息、没有照片、没有可验证的背景资料。这不是偶然——而是符合比特币无信任哲学的战略设计。
中本聪在比特币早期开发中保持活跃,从2007年开始开发第一个软件版本,并一直参与社区讨论直到2010年。最后一次已知的通信是一封发给另一位加密开发者的电子邮件,内容是“他们已经转向其他事情”。此后,便再无消息。
中本聪的革命性双重支出解决方案
在中本聪出现之前,数字货币面临一个无法逾越的障碍:双重支出。不同于实体货币只存在于一个地点,数字代币理论上可以被复制多次并多次使用。此前的尝试通过引入可信的第三方中介(如银行)验证交易,但这重新引入了数字货币试图消除的中心化控制。
中本聪的突破提出了一种去中心化的方法,利用分布式时间戳服务器通过工作量证明生成“交易的时间顺序的计算证明”,借鉴密码学家Adam Back的Hashcash系统的概念。
中本聪解决方案的关键组成部分
分布式账本:交易记录在数千个网络节点间共享,而非由中心机构持有
密码学安全:Merkle树和SHA-256哈希使篡改历史交易在计算上变得不可行
工作量证明共识:矿工竞争解决数学难题,多数计算能力决定链的有效性
经济激励:区块奖励###最初为50 BTC,2024年减半后为3.125 BTC(,使矿工利益与网络安全保持一致
由于交易记录在多个节点间分布,获得足够控制权以篡改账本需要控制超过50%的网络计算能力——随着比特币哈希率的增长,这变得越来越昂贵,甚至消耗的电力超过一些国家。
) 价值数十亿美元的问题:中本聪的比特币财富
区块链分析显示,中本聪控制大约100万枚比特币,分布在数千个钱包地址中,尽管一些研究估计其持有量在75万到110万枚比特币之间。在2024-2025年的价格区间(90,000美元至110,000美元)下,这意味着750亿到1200亿美元的财富——如果作为个人来看,中本聪可能是世界上最富有的人之一。
唯一被确认的中本聪地址是创世块地址,包含了最初无法花费的50枚比特币,于2009年1月3日挖出。截至2024年10月,这个地址持有略多于100枚比特币,随着社区成员的赠送逐渐累积。
关键的是,估计中本聪持有的约100万枚比特币从未动过。这种沉寂有两个作用:一是减少市场上的流通供应,可能支撑价格上涨;二是避免中本聪开始抛售引发的市场恐慌。任何一笔来自已知中本聪地址的交易都将引发全球金融头条,可能导致比特币价格剧烈波动。
主要嫌疑人:谁可能是中本聪?
尽管记者、研究人员和执法机构进行了详尽调查,中本聪的真实身份仍未揭晓。有几个人被提出作为候选人,但最终都被排除或未被证实:
Dorian Nakamoto:2014年3月,《新闻周刊》记者Leah McGrath Goodman报道,居住在加州的64岁日裔美国工程师Dorian Nakamoto被认定为中本聪。Dorian坚决否认参与,后续调查也未发现任何可信证据将他与比特币的创造联系起来,除了名字巧合。
Hal Finney:第一位接收比特币交易的人,住在Dorian Nakamoto附近,早期比特币开发的重要参与者。Finney在密码学和点对点系统方面的背景使他成为有力候选,但他在2014年ALS去世前一直否认是中本聪。有些猜测认为Finney可能与中本聪合作或启发了这个化名。
Nick Szabo:2005年提出“比特金”,是比特币的概念前身。对Szabo的写作风格进行的语言分析显示出与中本聪的相似之处,他的密码学专业知识也符合比特币的技术复杂性。然而,Szabo多次否认自己是中本聪。
Craig Wright:澳大利亚计算机科学家,自2015年以来多次声称自己是中本聪,还曾提起诉讼声称拥有比特币版权。2024年2月,伦敦高等法院裁定Wright不是中本聪,法官James Mellor表示反对Wright的证据“压倒性”。Wright曾起诉Crypto Open Patent Alliance,争议其身份,最终判决确认Wright虚假声称自己是中本聪。
为什么中本聪的匿名对比特币至关重要
有人认为,中本聪持续保持匿名并非偶然,而是比特币运作和哲学的核心:
维护去中心化:揭示中本聪身份会形成事实上的中心人物,削弱比特币的无信任架构。没有已知的创造者,没人能对协议变更拥有特殊权限。
符合无信任系统:用户无需信任中本聪的意图、能力或道德——他们信任数学和代码。匿名强化了系统独立于任何个人的运行。
社区驱动发展:中本聪的缺席为来自不同背景的贡献者提供了空间,共同塑造比特币的演变。比特币核心开发由数百名贡献者共同参与,而非遵循某个创始人的愿景。
专注于技术:没有其他加密项目中常见的名人崇拜,关注点集中在比特币的技术优势和应用上,而非创始人崇拜或丑闻。
个人安全:控制超过100亿美元的数字资产的个人将面临极大的安全风险,包括绑架、勒索和国家级胁迫。
中本聪在2025年的遗产
随着比特币逼近每枚10万美元,并作为“数字黄金”被机构、公司、投资基金甚至国家采用,中本聪2008年的愿景得到了验证。那封11月邮件中解释的难度调整机制继续按设计运行,通过矿工算力的指数级增长,保持每10分钟一个区块的节奏。
无论中本聪是单一天才密码学家、开发团队合作,还是政府项目,答案都未知。可以确定的是,这个化名背后的人或人们解决了困扰计算机科学家数十年的难题,创造了一个已处理超过###万亿美元累计交易价值的货币体系。
中本聪身份的谜团或许永远无法揭晓——也许,这正是它应有的样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