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股代幣化興起 DeFi迎來新的資產增量

鏈上美股交易興起,資產代幣化開啓新篇章

近期,多家知名交易平台相繼推出美股代幣交易服務,引發了加密貨幣行業的廣泛關注。某交易平台率先推出了支持60支美股代幣交易的xStocks產品,另一家平台緊隨其後上線了包括蘋果、特斯拉和英偉達在內的熱門股票代幣對。此外,某股票交易應用也宣布將在區塊鏈上支持美股交易,並計劃推出自研公鏈。

這一系列舉動似乎預示着,美股正成爲區塊鏈領域的新寵。然而,仔細思考後不難發現,這場由美元穩定幣、美股代幣化和鏈上基礎設施構建的新敘事,正將加密貨幣行業推向金融敘事與地緣博弈的漩渦中心,並不可避免地重新定義其角色。

"陰謀論"視角下的美股代幣化,一次溫和的全球"美元收割"?

美股代幣化:舊瓶裝新酒?

實際上,美股代幣化並非全新概念。在上一輪加密貨幣週期中,已有項目探索出一套鏈上合成資產機制。這種模式允許用戶通過超額抵押鑄造和交易各類"美股代幣",甚至覆蓋法幣、指數、黃金和原油等多種可交易資產。

然而,這種合成資產模式並未能實現大規模應用。其核心原因在於,價格錨定並不等同於資產所有權。在這種模式下交易的美股代幣,並不代表在現實中擁有該股票的實際所有權,僅僅是在對價格走勢進行投機。一旦預言機失效或抵押資產出現問題,整個系統都將面臨清算失衡、價格脫錨和用戶信心崩潰的風險。

此外,由於資金僅在鏈上閉環內流轉,缺乏機構或券商參與,這類美股代幣始終停留在"影子資產"層面。它們既無法真正融入傳統金融體系,也難以吸引增量資金的結構性流入。

新架構下的美股資金引流結構

與過去不同,此次美股代幣化採用了全新的玩法。從已披露的信息來看,這些新推出的美股代幣交易產品採用了實股托管模式,資金通過券商流入實際的美股市場。

這種模式下,用戶只需持有加密錢包和穩定幣,就能隨時隨地在去中心化交易所繞開開戶門檻和身分審查,輕鬆買入美股資產。整個過程中無需美股帳戶,不受時差和身分限制的影響,直接在鏈上將資金導入美股市場。

從宏觀角度來看,這實際上是美元和美國資本市場借助加密貨幣這一低成本、高彈性、全天候運作的渠道,吸引全球增量資金的一種方式。值得注意的是,目前這種結構下用戶只能做多,無法做空,也沒有槓杆和非線性收益結構。

"陰謀論"視角下的美股代幣化,一次溫和的全球"美元收割"?

美股代幣化的利弊分析

對於缺乏美股投資渠道的用戶,尤其是加密貨幣原住民和第三世界國家的散戶投資者而言,美股代幣化無疑打通了一條前所未有的低門檻通道,實現了一定程度的"資產平權"。

然而,對於已經擁有美股帳戶的加密貨幣交易者來說,目前的美股代幣化產品顯得有些不夠完善。由於只能做多,缺乏衍生品配套,甚至連基本的期權和融券功能都沒有,難以滿足交易型用戶的需求。

盡管如此,美股代幣化可能爲DeFi生態系統帶來新的機遇。當前鏈上DeFi最大的問題之一是優質資產嚴重缺乏,如果這些實股托管、鏈上發行的美股代幣能逐步滲透進各類DeFi協議中,它們有望成爲新的基礎資產,補充鏈上資產組合,爲DeFi提供更具確定性的價值基礎和敘事空間。

結語

隨着加密貨幣行業的發展,其與傳統金融的界限正在逐漸模糊。通過穩定幣突破傳統金融渠道的地理限制,繞開主權壁壘、稅務障礙和身分審查,最終利用加密貨幣建立一個新型美元渠道,已經成爲近期以合規美元穩定幣爲主導的多項敘事的核心主線。

美股代幣化的興起,不僅爲全球投資者提供了更便捷的美股交易渠道,也爲DeFi生態系統的進一步發展創造了新的可能性。然而,這一趨勢也引發了對加密貨幣行業角色定位的思考。在這個快速變化的領域,如何平衡創新與監管、普惠與風險,將是業界需要持續探討的重要議題。

"陰謀論"視角下的美股代幣化,一次溫和的全球"美元收割"?

DEFI-2.15%
查看原文
此頁面可能包含第三方內容,僅供參考(非陳述或保證),不應被視為 Gate 認可其觀點表述,也不得被視為財務或專業建議。詳見聲明
  • 讚賞
  • 6
  • 分享
留言
0/400
RegenRestorervip
· 5小時前
trad fi 还是进来了啊
回復0
佛系链上人vip
· 6小時前
这玩意儿 不就变相股票T+0?
回復0
分叉自由主义者vip
· 6小時前
又一波镜像资产?跑太早了吧!
回復0
Lonely_Validatorvip
· 6小時前
牛市又来新玩法了
回復0
RektButAlivevip
· 6小時前
炒股要亏的钱 现在都能在链上亏了
回復0
不明所以鲸vip
· 6小時前
华尔街终于也玩儿链了?
回復0
交易,隨時隨地
qrCode
掃碼下載 Gate APP
社群列表
繁體中文
  • 简体中文
  • English
  • Tiếng Việt
  • 繁體中文
  • Español
  • Русский
  • Français (Afrique)
  • Português (Portugal)
  • Bahasa Indonesia
  • 日本語
  • بالعربية
  • Українська
  • Português (Brasi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