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atoshi Nakamoto」這個名字,對許多台灣讀者來說既熟悉又充滿神祕色彩。他在 2008 年發表了《比特幣:一種點對點電子現金系統》(Bitcoin: A Peer-to-Peer Electronic Cash System),並於 2009 年啟動了比特幣網路。他究竟是一個人還是一個團隊?至今仍無定論。但可以確定的是,他創造了全球首款真正去中心化的數位貨幣。
跳脫傳統金融體系,Satoshi 以密碼學與點對點網路設計,解決「信任第三方」的難題。他打造了工作量證明(Proof of Work)、難度調整機制、區塊鏈架構等核心技術。近期公開的一封 2008 年 11 月電子郵件,便提及比特幣網路的「難度調整」(difficulty adjustment)概念:隨著算力增加,難度必須提升,以維持穩定的區塊產生速度。也就是說,當礦工人數增加,系統會自動調整難度,確保每 10 分鐘左右產生一個區塊。比特幣系統展現了強大的自我調節能力。
根據公開資料,Satoshi 所持有的比特幣約 110 萬枚,約占總供應量的 5%。這些比特幣自 2010 年後幾乎未曾移動。原因可能包括:
從市場層面來看,這批比特幣若突然活躍,將對市場信心及價格造成重大衝擊。
近期市場有兩項重要新消息:
圖:https://polymarket.com/event/will-satoshi-move-any-bitcoin-in-2025?tid=1762752873196
對新手而言,「沉睡的巨鯨」不一定永遠沉睡,一旦有動靜,市場反應可能相當快速。
Satoshi Nakamoto 身分未明、行事低調,卻如同「神祕鑰匙」,掌握著比特幣系統的原始密碼與象徵力量。從提出難度調整機制、持有大量比特幣至今未動,到 2025 年或有機會出手,他始終是數位貨幣世界的焦點。對新手來說,最重要的是深入理解背後邏輯,而非僅僅追逐「他會不會出手」的新聞。未來數年,比特幣生態與市場心理預期,仍有可能因這位創世者的動向再度迎來關鍵轉折。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