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i Network宣稱擁有6000萬用戶,但鏈上的實際活躍數據卻顯著不符。儘管理論上的用戶基數龐大,區塊鏈分析顯示網路實際使用率遠低於預期。
以下數據明確揭示宣稱用戶數與真實活躍度之間的巨大落差:
| 指標 | 宣稱數據 | 鏈上實際情況 |
|---|---|---|
| 用戶總數 | 6000萬 | 15,316個持幣錢包 |
| KYC認證用戶 | 1800萬 | 1200萬已遷移至主網 |
| 活躍錢包使用率 | 未公開 | 僅佔宣稱總用戶數的0.2%以下 |
| 日交易量 | 未說明 | 約15萬筆 |
宣稱採用度與鏈上真實數據間的極大落差,使Pi Network的實際影響力受到質疑。即使主網預計在2025年2月正式上線,並計劃於2025年第一季推出開放網路,錢包參與度仍明顯偏低。
平台架構要求用戶完成KYC認證及遷移,提升使用門檻。此外,22名大戶分別掌控逾1000萬枚Pi,代幣分布高度集中,與官方宣稱的分散化情形不符。
用戶活躍度缺乏公開透明,進一步削弱項目可信度。累積交易量達3300萬筆,根據官方數據,平均每位Pi用戶僅完成不到一筆交易。
不同於傳統加密貨幣需大量算力,Pi Network透過Stellar Consensus Protocol(SCP)實現個人化挖礦,創新改變產業模式。用戶只需行動裝置即可參與挖礦,無需消耗大量電力或硬體資源。
Pi與傳統挖礦方式的最大差異在於資源需求:
| 挖礦方式 | 所需硬體 | 能耗 | 可及性 |
|---|---|---|---|
| Pi Network(SCP) | 智慧型手機 | 極低 | 高 |
| 傳統PoW | 專業設備 | 極高 | 低 |
Pi Network的SCP機制建立在社交信任網絡而非計算謎題之上。用戶透過「安全圈」信任網絡驗證交易,構成去中心化驗證架構。此機制讓Pi無需高能耗即可確保網路安全,免於傳統挖礦造成的環境負擔。
2025年最新數據顯示,Pi Network已覆蓋全球近乎所有國家,流通量超過83億枚,市值達18.3億美元。雖然幣價波動明顯,Pi於2025年初曾觸及3美元高點,其低門檻挖礦模式持續吸引新用戶,遠超高硬體門檻的傳統挖礦模式。
Pi Network高度依賴推薦激勵式行銷,引發市場對平台獲利性及可持續性的廣泛質疑。平台成長以信任、傳播、激勵推薦為核心,雖然累積大量活躍用戶,後續挑戰日益明顯。
金融分析師指出,Pi Network的營收模式不明確,成本結構及獲利指標未公開,缺乏透明度加劇市場疑慮,尤以平台邁入商業化階段時更加明顯。
關鍵績效指標對比顯示令人憂慮的變化:
| 指標 | 歷史表現 | 目前狀態 | 對平台可持續性的影響 |
|---|---|---|---|
| 價格 | 3.00美元(2025年2月) | 0.22美元(2025年11月) | 價值下跌87% |
| 用戶成長 | 快速擴張 | 1900萬認證用戶 | 挖礦獎勵遞減 |
| 合規狀態 | 監管關注有限 | 法律風險上升 | 合規成本可能增加 |
雖然已累積1900萬實名認證用戶,主網遷移達1300萬,Pi Network因中心化管理及貨幣化路徑不明遭市場質疑。推薦驅動的成長模式,隨著挖礦獎勵減少和監管加強,難以長期維持,部分地區甚至被質疑為金字塔結構。
截至2025年,Pi幣已有市場價值,並已於交易所上架,市值持續成長,顯示其在Web3生態體系的普及度。主網上線後,Pi幣價值穩步提升。
截至2025年11月6日,100美元約可兌換1200枚Pi幣,實際匯率會隨市場波動而有所調整。
截至2025年11月,1000枚Pi幣約值85.26美元,實際價值取決於市場行情變化。
可以,只要在Pi應用程式內完成KYC認證並找到可靠的Pi幣商家後,即可出售Pi幣。
分享
目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