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免費分享我所有加密專案發行的實戰經驗。
這些知識價值數十萬美元,但我已對「Launchpad」剝削真正的創建者感到厭倦。
如果你真心打算發展加密專案,或準備將新創事業部署到鏈上,這篇文章就是你最該閱讀的內容。建議轉發給你的朋友,別讓他們陷入困境。
過去兩年,我獨立發行過約50個專案,類型橫跨迷因、知名品牌,從小型50萬社群實驗到市值超過三千萬美元的完整專案。這樣的經歷在業界極為罕見,尤其是在完全獨立、無「圈子」支援的情況下。
正式開始。
發行在加密領域就是一切。
原因很簡單:專案發行後24小時內,通常會出現全程最高的交易量。所有目光集中,投機者湧入,技術接受實戰考驗——這才是加密真正的價值體現。
如果不是為了發行,何必做代幣?
當然,不是所有專案都需要代幣。事實上,代幣往往是巨大的負擔。一旦發行,代幣與專案終身綁定。所有人都會用價格評斷你的成果——這雖然真實,但也容易誤導。不是所有事情都能一夜完成。
「最好的專案不需要發行代幣」——其實是個謬論。
絕大多數 B2C 專案最終都應該有自己的代幣。如此用戶才能參與並擁有生態的一部分。而 B2B 專案則不易受益,通常難以定義代幣的實際用途,最終只是為了套現而發行。
你的代幣發行,是你在加密產業最關鍵的商業決策。
你必須明確知道自己要做什麼、為什麼做,以及如何執行。
黃金原則:專案方最多只能持有總供應量的30%。
你要確保絕大多數代幣自由流通。如果專案方持有90%,僅有10%流通——這極度不利。比特幣不適用於此,你不是在做價值儲存,而是在發行鏈上成長型新創專案。
關鍵數據:
務必透過 CEX 進行資金充值。
原因是你不希望任何人追查錢包歸屬。
也不要將全部15枚 SOL 先轉到單一錢包再拆分——要直接分配,例如每個錢包轉3枚 SOL,分到五個錢包。否則這些資金日後會被 bubblemaps(鏈上可視化工具)集中顯示。
我們來談談 Launchpad。
我之前提到 Pump Fun(平台名稱)——目前確實是最佳選擇。
我並未接受他們的任何費用。其他平台(如 Bonk、Jupiter、Believe 等)都在收割專案方——我都測試過。有的甚至來問建議卻根本不採納。
千萬不要做這些事:
❌ 勿付費請「發行顧問」
他們會收取1~5%加額外諮詢費用,然後把你的專案壓榨。
絕大多數顧問從未成功發行任何專案。我至今沒見過有優秀專案是他們帶出來的。
業界最懂發行的往往是迷因幣投機者——通常有自己的小團體。
所以別花錢請顧問,也不要去求關注,大多數人只會壓榨你。
代幣發行就像一場實戰——你可以聽建議,但最終還是得靠自己完成。
Pump Fun(平台名稱)不會手把手帶你,但至少不會收割。無費用、無隱藏抽成、無額外收費。這點就足夠了。
PS:別再問你的「創新型 Launchpad」如何。
市場不缺 Launchpad。Pump Fun(平台名稱)已能一鍵發行。產業需要的是有創新、有開發、有真資金的專案在那裡發行。
就是現在。
你最緊張、最重要的一天。
預留5~10小時,絕對不能急。每一秒都很重要。
完整步驟:
過去,開發者錢包一上線就會被機器人狙擊。
現在機器人已很少——除非你幣熱度極高,可以安心操作。
千萬不要提前公開發行時間。
那是自殺。最理想的發行方式都是低調發行。始終如此。
我通常低調上線,觀察早期動態,確定沒有機器人後再推流量。
如果有機器人,可以選擇等它們離場,或(僅限迷因專案)賣掉開發者錢包。但嚴肅專案應保留。
熱度極高時,甚至可同時發行多個幣(就像 Kanye 那樣)。市場對「正統幣」並不特別關注,尤其是功能型代幣。
從側錢包慢慢買入。首次最多1~2枚 SOL。
絕不能讓任何錢包持有量超過開發者錢包。超過就拆分或重新買入。
所有操作務必手動完成,嚴禁使用機器人或工具。
經驗和直覺能幫你防住機器人與異常交易。
當交易量激增、綁定臨近時——在 X(原 Twitter)宣布。
宣布前要確保所有準備就緒——尤其是 DEX(去中心化交易所)廣告圖(約300美元,雖然麻煩但至關重要)。這是「嚴肅專案」的象徵。
準備迎接混亂:
每次都是如此。
加密市場由勢頭與敘事驅動。
再好的產品,如果不能維持熱度,也無法激發市場。沒有專案能純靠基本面爆發——加密產業從未有過。少數能爆的,往往還沒發行代幣。
如果你真的在做有料的專案——千萬別低品質——歡迎私訊我。
我會給你真實建議。不收分成、不收額外諮詢費用、沒有附加條件。
WAGMI(我們都會成功)。
至少我們中的一部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