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oinbase "全球交易所" 夢想背後的企業血汗工廠

我帶着不敢相信和厭惡的心情看着Coinbase接受中國臭名昭著的996工作文化。當Armstrong自豪地在推特上提到他的紐約團隊從早上9點工作到晚上9點(以及更久)來打造他們的"萬事交易所"時,我差點把咖啡噴出來。什麼樣的CEO會在2025年炫耀自己的員工超負荷工作?

回應顯然存在分歧——西方人稱其爲有毒,而亞洲人則對此不以爲然,認爲這只是標準做法。但對過度工作的盲目追隨掩蓋了Coinbase真正的恐慌:他們在加密領域正在失去相關性。

看看他們的財務狀況 - 第一季度利潤同比下降了驚人的94%,交易收入全面下滑。沒錯,第二季度顯示淨利潤爲14億美元,但我們不要自欺欺人 - 這主要是來自他們Circle投資的帳面收益,而不是實際的交易業務。他們的核心業務正在衰退,而ETF、鏈上交易平台和Robinhood正在瓜分他們的客戶羣。

Coinbase並不是在這種絕望中獨一無二。每個主要交易所都在加倍努力,同時爭相進行轉型。加密交易所的黃金時代正在逐漸消退,他們心知肚明。

阿姆斯特朗在華盛頓的冒險幾乎是喜劇性的。回到2019年,他帶着幻燈片大搖大擺地走進國會山,卻面對那些認爲他是“比特幣的首席執行官”或問加密貨幣是不是“某種視頻遊戲”的立法者。真是文化衝突。

他的合規癡迷並非出於美德,而是出於必要。早期,銀行幾乎不與Coinbase接觸,使得工資發放等基本操作變成了一場噩夢。阿姆斯特朗意識到,監管模糊是一種武器,像根斯勒和沃倫這樣的人物可以用它來對付他。

於是他在合規方面進行了大規模的轉變——許可證、KYC/AML程序、無盡的監管會議。當這些還不夠時,他建立了遊說機制:政策團隊、StandWithCrypto.org、爲國會議員提供的“親加密指數”,以及超級政治行動委員會的資金。

到2024年,密碼投票者成爲了一股力量,華盛頓終於注意到了5000萬使用加密錢包的美國人。與此同時,在華爾街,阿姆斯特朗巧妙地運用了合規手段,讓USDC成爲了一頭現金奶牛,僅在2024年就爲Coinbase產生了近十億美元的利息收入。

但合規並沒有讓他們逃脫市場現實。ETF的費用讓Coinbase的0.5%交易佣金看起來像是公然搶劫。鏈上交易創造了新的用戶習慣,集中交易所只是存取款的華麗橋梁。而Robinhood則以更熟悉的界面和更低的費用吸引走了他們珍貴的年輕散戶投資者。

阿姆斯特朗的"全球交易所"願景聽起來宏偉——所有資產上鏈,爲全球投資者民主化獲取美國證券,成爲一個24/7的金融操作系統。但這散發着絕望的氣息。

這些收購講述了一個故事:Spindl、Iron Fish、Liquifi 和 Deribit - 所有這些都是在拼湊一個瘋狂的難題,以建立一些超越簡單交易的東西。穩定幣、錢包、公鏈、機構服務 - 阿姆斯特朗希望 Coinbase 成爲 Web3 的某種不聖潔的混合體,像蘋果、Visa 和 AWS 的結合。

這不是關於上市速度和費用折扣的生機勃勃的競爭。 而是一場嚴酷的生存之戰,通過無休止的加班來構建重型基礎設施。 他們正在爭奪資本入口、身分系統和清算網路的控制權。

流量盛宴結束了。現在是關於誰能在生態棋盤上佔據最強的位置——顯然,通過996工作制把員工榨幹是Armstrong選擇的路徑。

BTC0.07%
USDC0.03%
查看原文
此頁面可能包含第三方內容,僅供參考(非陳述或保證),不應被視為 Gate 認可其觀點表述,也不得被視為財務或專業建議。詳見聲明
  • 讚賞
  • 留言
  • 轉發
  • 分享
留言
0/400
暫無留言
交易,隨時隨地
qrCode
掃碼下載 Gate App
社群列表
繁體中文
  • 简体中文
  • English
  • Tiếng Việt
  • 繁體中文
  • Español
  • Русский
  • Français (Afrique)
  • Português (Portugal)
  • Bahasa Indonesia
  • 日本語
  • بالعربية
  • Українська
  • Português (Brasi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