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EC主席告別任期:Gensler離任前的監管立場與加密政策分析

robot
摘要生成中

2025年1月14日,即將卸任的美國證券交易委員會(SEC)主席Gary Gensler在CNBC接受了告別採訪。他將於1月20日正式離任SEC主席職位。這次採訪中,Gensler對加密貨幣行業留下了哪些最終立場?

採訪伊始,主持人Andrew Ross Sorkin便設定了談話基調。他指出,即使在Gensler任期的最後幾天以及川普2.0政府即將上任之際,某交易平台仍被SEC處以4500萬美元罰款,涉及違反十項法律條款。

當時的Sorkin並不知道,在採訪結束後,SEC還將重啓針對某數字資產公司的訴訟案。

Sorkin巧妙的開場白將Gensler描繪成一位不知疲倦的"戰士",堅持用歷史悠久的法規來約束快速發展的加密貨幣行業。以下是Gensler在這次離任採訪中就各個話題向CNBC主持人表達的觀點。

川普2.0政府與加密貨幣監管前景

Gensler承認加密貨幣支持者在川普競選活動中發揮了重要的贊助作用,但他同時指出,此次選舉並非圍繞加密貨幣議題展開。

他特別提到,即將在新川普政府任職的前任SEC主席Jay Clayton,在其任期內也曾對加密行業提起過80起訴訟。Gensler似乎在暗示,無論新政府對加密貨幣多麼友好,對違法者的執法態度不會有根本改變。

Gensler的核心理念:加密貨幣本質是證券

Sorkin指出,Gensler在任期內主要依賴現有法規與加密公司展開鬥爭,而沒有致力於制定能適應不斷變化現實的新法規。

這個問題確實切中要害,因爲Gensler以將大多數加密貨幣等同於未註冊證券而聞名,這種監管視角對加密企業來說極爲不利。

Gensler沒有推動建立有效監管加密貨幣的新規則,而是試圖將加密貨幣硬塞進現有的法律框架中,無論這些法規對加密貨幣而言多麼不適合。這些法律大多數並非爲加密貨幣設計,且在加密貨幣廣泛存在之前就已經制定。

Gensler堅持認爲,大多數加密貨幣項目應遵守證券法規,而在許多情況下它們都沒有做到這一點。盡管他早期對比特幣表示過興趣,但作爲SEC主席的Gensler並不將加密貨幣視爲全新事物,而是反復強調"加密貨幣不過是未註冊證券"。

回應Sorkin的提問時,他表示加密貨幣主要基於情緒而非基本面進行交易,但如果存在基本面因素,加密公司就應當根據證券法規進行披露。

比特幣不是證券,但其他加密貨幣存在風險

Gensler表示,比特幣目前不被視爲證券,但其他數千種加密貨幣對投資公衆構成威脅,作爲執法者,他有責任保護投資者免受欺詐、洗錢和其他犯罪行爲的侵害。他說:"這個領域存在太多此類問題。"此外,他堅信交易平台"與客戶利益相悖"。

談到比特幣時,Gensler將其與黃金進行比較,指出這是一種高度波動的投機性資產,但人們希望交易它。然而,Gensler表示他無法預測比特幣的未來,也不知道10年或20年後它是否會有任何價值。

Sorkin指出,Gensler與比特幣的鬥爭是徒勞的,因爲在Gensler時代結束時,比特幣比以往任何時候都更受歡迎。同時,Gensler也未能阻止這個可能的泡沫破裂。Gensler兩次回避評論他在這兩種情況中所扮演的角色,無論哪種情況都不能顯示他是贏家。在列舉自己作爲SEC主席的主要成就時,他提到了股票市場政策改革和其他與加密貨幣無關的領域。

結語

有趣的是,Gary Gensler如何在短短兩年內從一位對區塊鏈技術潛力真誠着迷的技術精通官員,轉變爲嚴格的監管"看門人"。2019年,他曾爲CoinDesk撰寫關於比特幣未來的鼓舞人心的社論。到2021年,他成爲SEC歷史上最著名的加密貨幣反對者。

這位曾將穩定幣稱爲賭博"籌碼"的官員,在SEC任期內專注於對主流交易平台、合規交易平台、某數字資產公司和其他平台的訴訟,而對某知名交易所崩盤的關注卻相對較少。希望隨着他即將退休,他能找到內心的平靜。他聲稱從未持有任何加密貨幣。誰知道Gensler的下一步會是什麼,他對比特幣的態度是否會有所軟化?

BTC2.36%
查看原文
此頁面可能包含第三方內容,僅供參考(非陳述或保證),不應被視為 Gate 認可其觀點表述,也不得被視為財務或專業建議。詳見聲明
  • 讚賞
  • 留言
  • 轉發
  • 分享
留言
0/400
暫無留言
交易,隨時隨地
qrCode
掃碼下載 Gate App
社群列表
繁體中文
  • 简体中文
  • English
  • Tiếng Việt
  • 繁體中文
  • Español
  • Русский
  • Français (Afrique)
  • Português (Portugal)
  • Bahasa Indonesia
  • 日本語
  • بالعربية
  • Українська
  • Português (Brasi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