專訪TON基金會亞太負責人John:TG將基於TON構建隱私友善型AI算力網路

採編:ZEN,PANews

TON 在去年是加密貨幣行業最重要的玩家之一。

今年年初,TON的正統身分再度確立,成為Telegram小程式唯一指定區塊鏈基礎設施。雙方也聯手提出了到2028年將Telegram十多億用戶中的30%引入TON區塊鏈的宏大願景。

圍繞這次深度「綁定」,TON生態雖不像去年那般熱度極高,但仍舊湧現多個熱點。其中最引人注目的是數位藏品相關的「Telegram Gifts」(類似QQ秀)——今年7月,嘻哈歌手Snoop Dogg將個人形象做成限量Gift,30分鐘內幾乎100萬份售罄,銷售額約1200萬美元。

Telegram創始人Pavel Durov也公開把這類Gifts形容為「社交網路原生的NFT」,而不是傳統意義上只在加密圈內部流通的頭像圖。

此外,TON還在支付、零售化DeFi、理財、RWA、AI等方向,圍繞社交產品和IP持續推進,升級Mini App能力。Telegram與TON的路徑常被外界類比成「全球版微信」,而在這套敘事裡,亞太地區十分關鍵:這裡最懂「微信式增長模型」,也最知道怎麼把小程式、支付和社交合在一起跑商業閉環。

日前,PANews對TON基金會亞太負責人John進行了採訪,從他怎麼把第一批華語團隊拉進TON生態,到支付、DeFi、數位身分藏品、RWA和AI這幾條線具體進展。而在初創團隊扶持方面,John也提到,從早期項目到可以規模化的團隊,TON其實有一整套分階段的扶持體系,內部被稱為「服務三角」。

John:與TON基金會從零起跑

John在大約三年前加入了TON基金會,負責亞太地區。所有華語圈相關的工作,都由他和團隊從零搭建起來。

早年間,John曾在互聯網大廠做投資與創新業務,背景比較複合。那個時期,他研究的賽道包括電商、短視頻、社交乃至線上教育行業,而因為工作需要,他也比較完整地經歷和研究過微信生態。「其實微信那套生態體系催生了很多獨角獸公司,甚至有些最後成為了全球體量都非常大的公司,最典型的例子就是拼多多,還有後來在紐交所上市的雲集微店、水滴籌、有讚、微盟等。」John補充道。

「這段經歷其實也是我後來會加入TON生態的很重要原因之一。」John透露,當時他覺得TON的生態未來可能會和微信生態有某種相似性。另一方面,他對Web2商業模式的價值觀和增長空間也逐漸存疑,於是轉到Web3,最初在一家交易所做上幣與投資。

2022年,TON基金會剛成立,希望尋找一位同時懂Web2與Web3,並在投資和業務方面有經驗的人,而John恰好比較匹配遂加入團隊。「當時TON幾乎從零起步,連大家熟悉的Telegram內置錢包都還沒上線,但我反而認為早期就是最佳加入期。」

除了上述原因,John表示他在TON還有一個「使命感」——2021年中國有約700萬小程式、300萬小程式開發者,如果能把其中哪怕10%轉化到Web3世界,會是巨大增量。他希望把優秀的小程式、微信生態創業者帶到TON,為全球用戶服務。事實上,2024年Telegram小程式生態已經為第三方開發者帶來了超過10億美元的收入。

華語區跑出TON生態明星產品

作為亞太區負責人,John的主要工作重點包括重大項目BD、生態團隊支持與孵化、以及團隊建設。此外,John與其團隊也負責活動贊助、區域運營,並把華語開發者的訴求和進展與總部即時同頻。

「所以我們還有一個任務,就是持續告訴迪拜總部:華語創業團隊真正關心什麼?我們應該怎麼做才能在這個複雜和龐大的市場中生存和發展?」三年下來,一方面華語團隊在內部建立了信任,另一方面,也有一批項目成功在TON生態中脫穎而出。

其中最有代表性的,是養貓主題的Telegram遊戲Catizen。「這個項目是我親自BD進來的。」John稱,該團隊本身出自微信小遊戲生態,對小程式的分發邏輯、社交網路的傳播機制都非常熟。他們最初在Solana,但彼時鏈上偶發卡頓,後來轉到TON後快速增長,其代幣也已在幣安等主流交易所上線。

John指出,在2022年底到2023年那段時間,僅他個人聊過的華語團隊就至少有200個左右。但是真正最後願意到TON生態上build的,可能不到10個。在2023年那段時間,對TON來說其實還是非常早期、非常「筚路藍縷」的階段,沒什麼名氣,沒什麼團隊,也沒什麼開發者。

他表示:「到了2024年,才迎來一輪比較好的爆發式增長。老實說,絕大多數華語區用戶,都是從2024年才真正認識TON的。」當Tap2Earn的模式火了之後,大量其他L1\2與小遊戲連接,通過上幣的方式一次性給各大交易所帶去了上千萬乃至上億的新用戶。由於海外互聯網平台不同於微信的封閉性,沒有及時做出反應。當交易所發現新用戶數量下降後停止了上幣,致使TON這波熱度沒有延續,反而幫助其他L1\2獲得大量的用戶和資產。

支付打通TON生態

今年第二季度,TON基金會確立重點扶持五個關鍵垂直領域,包括支付、DeFi、GameFi、應用內經濟和AI Agent。

John認為,在微信體系裡,支付是「基礎中的基礎」,TON生態也是同樣的邏輯。他指出,目前TON重點在三個方向發力尋找創業團隊:好友間便捷轉帳與「鏈上紅包」機制,讓用戶在Telegram群裡就能完成簽名、收發資產;全球各地區充值服務商和USDT銀行卡接入,降低新人門檻;推進跨境貿易B端結算,把穩定幣嵌入外貿收付流程,服務出海商家。

「中國人其實最好理解,因為微信支付在微信生態裡就是基礎中的基礎。」John稱,支付在TON生態裡是必須先搭起來的那層地基。只有這層打通了,後面的商業化才真的能跑起來。」John表示,基金會目前在設計免gas的穩定幣鏈上轉帳,用戶轉帳時無需再擔心gas費從哪來的問題;此外,他們也正積極引入全球各區域的法幣充值夥伴。

在支持TON上資產更順暢地好友轉帳方面,有些團隊已經基於TON錢包做了「鏈上簽名紅包」,用戶可以設定一個紅包池,把小程式bot丟到群裡,群友點開就能搶到加密貨幣。

他指出,很多人誤解微信支付主要應用場景是線下消費,而其實大概80%的交易量來自好友之間的點對點轉帳、群紅包等「社交支付」,只有20%左右是線下買單或網購支付。

因此,他認為,TON天然嵌入在Telegram這個超級社交網路裡,這種「社交資金流」是別的區塊鏈沒有的優勢。所以TON會持續在該領域深耕,不只是TON錢包自己推產品,也鼓勵更多團隊做紅包類、轉帳類小程式或bot,把社交P2P支付做大,同時,USDC也已經箭在弦上。

DeFi:面向普通用戶的理財

在DeFi領域,John指出,今年TON給DeFi的定位很明確:就是「面向普通人的鏈上理財」(Retail DeFi),類似餘額寶這種「穩健效益」產品,而非高風險玩法。

如今打開Telegram裡的TON錢包,可以看到「Earning」入口,裡面已經有一些產品。例如USDe:USEe已經在TON上發行,目前TVL超過2億美金。正常年化大概6%~9%,但在早期推廣階段我們有補貼,疊加後年化能到16%~19%。John稱,目前第一輪補貼已經結束,下一輪補貼會和「社交推薦」掛鉤。「用多級社交裂變拉新,這是非常符合TON社交分發優勢的一條路。」

除了穩定幣效益產品,TON今年也上了黃金類的代幣化資產,把它包裝成錢包中可以選擇的一種效益資產。接下來,TON還會把Telegram的公司債券做成代幣化RWA資產。John透露,在這一方面TON在機構側已經跑了幾個月,目標是把它也放進「Earning」,讓普通用戶可以直接配置。此外,TON鏈上的生息資產現還可以作為抵押品,用於TON上的DeFi借貸協議。

在DEX方面,TON也補齊了CFMM和CLMM兩種模型。John稱,TON生態現在有一個基於CLMM的DEX,名為TONCO。該項目上線得很晚,但現在交易量已經占到TON生態DEX市場份額的32%,手續費收入累計超過100萬美元,交易量超過4.3億美元,已經成了核心流動性入口之一。

「所以今年DeFi領域已經完全把底座補齊,包括Lending、CDP、LSD、stableswap、Bridge、Prep DEX、Vaults,乃至明年初正式上線的chainlink預言機。」John表示,下一步就是把這些複雜的「DeFi樂高」重新打包,用更平民化的呈現方式,加上社交推薦,把它們變成普通用戶一看就懂、願意一鍵使用的理財產品。

Telegram Gift:IP資產與數位身分經濟

在採訪中,John著重介紹了Telegram Gift,這也是今年TON最火的一個方向。

Gift不是一張靜態頭像圖,而是一整套可穿戴、可展示的「數位身分藏品」:可以穿在用戶的Telegram個人資料頁上,給聊天窗口加專屬主題背景。

John稱,像「Plush PEPE」這種熱門款,現在地板價接近1萬美金,最高上漲大約400倍,只有兩千多個。它的價值來自兩個點:稀缺+社交炫耀。隨著Gift熱度的持續走高,整個TON生態也冒出了很多Gift二級市場的小程式。「後面官方自己做了二級市場,但有意思的是,生態裡的第三方小程式反而跑出了更高的交易量。」目前Gifts的市場規模已經達到了幾億美金。

「現在我們也在推進把這些Gift的交易逐步全部鏈上確權」,John表示TON生態的某些小程式,已經可以直接在鏈上交易這些GiftNFT。這個變化的核心是:當一個Gift從「幾十塊的小禮物」漲到「單價幾萬美金的稀缺資產」,用戶自然就會在意它有無鏈上確權、是否真正擁有資產。

「我們生態裡有個做得比較好的二級市場小程式叫Tonnel,支持每個Gift掛單、出價、即時成交。」John補充說,圍繞這些稀有Gift,現在甚至已經長出了金融玩法:有人把高價Gift當抵押品,像典當行一樣抵押出去換USDT;或者把Gift出租收租金。這類業務一開始叫GIFI AUCTION,因為大多數普通Telegram不懂什麼是DeFi,後改名為Rent,以讓用戶更直接地理解其出租賺租金的機制。

除了Gift,TON也把Sticker這種更輕量的資產做成了NFT,可以直接在Telegram裡用。Azuki、胖企鵝這些知名IP,也都已經來TON發了自己的Sticker NFT。此外,最近上線的TON NFT 2.0新協議,允許NFT發行者設定未來二級市場交易的版稅,以使IP擁有者能夠在未來持續獲得NFT二交易版稅佣金,更好激勵IP創作者。為此,基金會還創立了支持該NFT2.0協議的官方Sticker商店:FUSE。

John指出,胖企鵝的Sticker發完後還繼續延伸,又配合推出了聯名小遊戲。「這呼應了一個我們看到的趨勢:在微信小遊戲體系裡,微信現在也在推IP聯名小遊戲。原因很簡單,一方面IP自帶流量,獲客更便宜;另一方面IP可以拉長小遊戲的生命週期,提高用戶自然留存率。」

AI代理經濟下的陪伴、租賃與交易服務

AI與區塊鏈、加密貨幣的結合,一直是行業探索的重點方向。Telegram事實上是最自然的結合Chatbot的大型互聯網平台——有著無可爭議全世界最好用的bot API。John表示,生態裡已經自己長出了一些「AI物種」——與10億用戶在基於聊天介面互動、被大模型賦能的bot,而且發展速度比官方預期還快。

例如,TON生態中有一個叫StarAI的應用

當用戶覺得捏出來的角色很有價值,可以將其鑄造成鏈上的NFT。「等於你不只是玩家,也是經紀人。可以像球探一樣去發現、打磨一個有市場價值的AI人格,通過這個角色出去陪別人聊天賺錢,創作者可以參與分成。如果有人看好這個角色的長期價值,甚至可以把整個角色當成一個IP NFT直接買走,收藏在你Telegram內的TON錢包中。」

這本質上已經是「agent economy」,即AI角色本身是商品化的IP,可以被營運、被分潤、被轉手。John表示,StarAI團隊已營運一年有餘,擁有真實收入(沒有發行TOKEN),穩定的幾十萬活躍用戶。他認為這非常重要——說明在TON上,已經有人靠純產品服務賺錢,而不是靠發幣割韭菜。

除此之外,Telegram的創始人上週三的迪拜Blockchain Life大會上,宣布推出Cocoon(Confidential Compute Open Network)網路協議,一個安全和保護用戶隱私地執行AI推理計算的去中心化網路。通過這個網路,AI應用開發者可以使用TON代幣支付GPU擁有者處理推理請求。Telegram自己將是第一個使用Cocoon處理保密AI請求的主要客戶。

基於Cocoon,AI開發者獲得低價格的算力、在不侵犯用戶隱私的情況下使用用戶數據,GPU供應商獲得了TON代幣作為回報,用戶在不放棄隱私數據的情況下享受了AI應用。

AI應用開發者現在只需要通過連結私信其計劃使用的模型(如DeepSeek, Qwen等),和希望的每日請求量和平均TOKEN輸入\輸出規模;GPU擁有者想通過貢獻算力獲得TON代幣的,也可以通過該連結私信:希望提供GPU的數量和型號(如H200),VRAM,機器工作時間。

John表示:「該網路將在本月上線。從此,用戶不再需要完全依賴可竊取數據隱私的訓練模型,及操縱用戶行為的中心化大模型公司。」

同時在大會上,Pavel Durov還宣布明年會在TON區塊鏈的核心技術上參與更多,以及其它更多令人激動的消息。

做「低風險、穩效益」的RWA

「RWA方面,我們現在在做的其中一個方向是Telegram公司債券。」John稱,大概思路是:把Telegram已經發行的、有眾多世界頂級投資機構擁有的年化8-10%的優質公司債券代幣化,映射到TON鏈上,變成可持有、可交易的鏈上資產,然後把它放進TON錢包裡,像理財產品一樣給用戶選。這個產品預計會在今年年底或明年年初真正面向用戶上線,用戶也可以將其在TON生態的DeFi協議中使用獲得更高效益。

「這只是第一步,我們還會引入更傳統的金融資產,比如正在與Backed Finance和Kraken合作,在全球不同地區TON錢包內逐步上線代幣化美股和ETF。這是全球普通用戶最容易理解的一類『高認知』資產。但我們不會只做傳統華爾街資產。我們還在探索一些非標的、跟我們生態結合度更高的RWA。」

John透露,有團隊在香港做打車類小程式,其設想是把「未來會營運的自動駕駛車隊」拆成一個可以提前認購的效益型資產。今天的出租車司機可以提前買入這些「車隊份額」,等車隊真的上路開始跑單後,司機可以按營收分成拿收入,避免未來自動駕駛的失業衝擊。

理論上,這可以讓司機逐步從「靠開車換時間」轉向「持有生產資料、坐享分成」。我們把現實世界的一輛車/一支車隊的營收權,拆成可持有的效益憑證,讓司機這個勞動者提前成為「股東」。

「所以對我們來說,RWA不是簡單地把華爾街的資產上鏈這麼淺。它也可以是把現實世界生產力極大豐富的AI機器資產代幣化,讓普通參與者持有效益權。」

John還表示,TON在做RWA時的標準,跟傳統DeFi的「效益越高越好」完全不一樣。TON的主流用戶是Telegram用戶,並不等於幣圈老玩家。他們更關心的是安全、穩定,避免10月11日USDe式的價格脫錨,所以我們要做的是他們能理解、能信任的那一類資產。

開發者支持與「服務三角」

亞太地區擁有大量優秀的開發者,TON今年也啟動了Telegram 2C應用加速器訓練營,以培育亞太地區的優質小遊戲項目。John稱,小遊戲加速器/訓練營只是對開發者、創業者支持的其中一部分。

「我們在全球其實有一整套分不同階段項目的扶持體系,內部我們把它形象地叫成一個服務三角,從早期項目到可以規模化的團隊, 都會對應到不同層級的支持。」

John表示,最底層是剛進生態的團隊,也就是還在產品成型、甚至還停留在想法或pre-MVP階段的團隊。工作坊、小型競賽、路演活動、線下hub活動是最適合他們初出茅廬的舞台。有時間的團隊還可以加入孵化器TON NEST。

往上走到第二層,就是稱為「成長期」的那一批,也就是已經有MVP、產品真的能跑的團隊。到了這一步,支持會從掃盲式onboarding升級成導師輔導。簡單說,就是導師制(mentorship)+官方背書+資源撮合。比如:怎麼做Telegram官方公眾號/bot/小程式的認證,Telegram小程式商店的曝光資源位,這一層的定位就是「把產品抬出水面」,讓它從一個好想法/好Demo,變成一個對外有身分、有信用背書的項目。

再往上,就是第三層,也就是規模擴張階段。這個階段基本對應到已經跑出來、開始要放大的團隊。這個層級的支持會更接近「1對1資源開路」:包括爭取基金會的資助、直接幫你對接頂級VC、安排更高級別的市場推廣,變成「TON生態的代表性項目」。這個層級更多就是Champions,那也是TON重點押的項目。

John透露,TON計劃在明年重啟全球黑客松,內部已在設計,目標是把它做得比往屆更好。「今年我們基本上沒有大規模做黑客松,就是為了騰資源,把明年的那一屆做成一個更完整、體系化的版本。」

「但明年最最重要的,一定是在Telegram生態內的各類AI agent bot。因為任何一個生態,都是創始人決定最重要的方向。而Telegram,也擁有全世界最好的bot開發生態和上億希望保護自己隱私數據的用戶。」John表示,相信結合Pavel最新提出的保護用戶隱私數據的AI推理挖礦,AI項目會成為TON生態最新潮流。

「所以,我們希望尋找更多AI類項目在Telegram中繁榮,特別是社交私域內AIGC化的預測市場,能夠滿足沒有被中心化Polymarket\Kashi滿足的地區性中長尾市場。」

TON-5.43%
查看原文
此頁面可能包含第三方內容,僅供參考(非陳述或保證),不應被視為 Gate 認可其觀點表述,也不得被視為財務或專業建議。詳見聲明
  • 讚賞
  • 留言
  • 轉發
  • 分享
留言
0/400
暫無留言
交易,隨時隨地
qrCode
掃碼下載 Gate App
社群列表
繁體中文
  • 简体中文
  • English
  • Tiếng Việt
  • 繁體中文
  • Español
  • Русский
  • Français (Afrique)
  • Português (Portugal)
  • Bahasa Indonesia
  • 日本語
  • بالعربية
  • Українська
  • Português (Brasi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