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Gate 廣場活動:#发帖赢代币TRUST 💥
在 Gate 廣場發布與 TRUST 或 CandyDrop 活動相關的原創內容,即有機會瓜分 13,333 枚 TRUST 獎勵!
📅 活動時間:2025年11月6日 – 11月16日 24:00(UTC+8)
📌 相關詳情:
CandyDrop 👉 https://www.gate.com/zh/announcements/article/47990
📌 參與方式:
1️⃣ 在 Gate 廣場發布原創內容,主題需與 TRUST 或 CandyDrop 活動相關;
2️⃣ 內容不少於 80 字;
3️⃣ 貼文添加話題: #发帖赢代币TRUST
4️⃣ 附上任意 CandyDrop 活動參與截圖。
🏆 獎勵設定(總獎池:13,333 TRUST)
🥇 一等獎(1名):3,833 TRUST / 人
🥈 二等獎(3名):1,500 TRUST / 人
🥉 三等獎(10名):500 TRUST / 人
📄 注意事項:
內容必須原創,禁止抄襲或灌水;
得獎者需完成 Gate 廣場身份認證;
活動最終解釋權歸 Gate 所有。
Coinbase反洗錢改革提案:創新與合規的平衡術
近日,美國最大的加密貨幣交易所之一Coinbase向美國財政部提交了一份長達30頁的政策建議書,呼籲對沿用數十年的反洗錢(AML)法規進行徹底改革。其核心論點——“當壞人創新時,好人也必須創新”——迅速在加密貨幣行業內外引發廣泛討論。Coinbase主張,面對日益複雜的數字資產犯罪,應更多地依賴技術創新而非簡單的強化執法。作為長期致力於維護金融體系純潔性的機構,香港反洗錢聯盟認為,Coinbase的提案觸及了全球反洗錢體系的核心議題:如何在鼓勵金融創新同時,確保監管框架的穩固與有效,防止風險敞口擴大。
我們承認,技術是反洗錢鬥爭中不可或缺的盟友。然而,在擁抱創新同時,我們必須審慎評估其可能帶來的潛在風險,警惕任何以“創新”之名削弱核心監管原則的企圖。本文將從監管專業角度,深度剖析Coinbase提案的合理性與潛在風險,並結合香港在全球虛擬資產監管中的實踐經驗,探討未來數字資產反洗錢的平衡之道。
創新之雙刃劍:Coinbase提案的核心訴求與潛在風險
Coinbase的提案主要圍繞四大技術創新展開:應用程式介面(API)、人工智慧(AI)、去中心化身分(DiD)與零知識證明(ZKP),以及基於區塊鏈的交易分析(KYT)。其核心訴求是為採用這些創新技術的金融機構設立“監管安全港”(Regulatory Safe Harbors),以減輕其合規負擔並鼓勵技術應用。
Coinbase在其回應文件中明確指出:「早已過去了有人走進銀行出示身分證件開戶的時代……要求企業線上收集身分證件副本,不僅帶來巨大身分盜竊風險,還需要大量合規資源。」[1]
這一觀點反映了數位時代金融服務的現實。然而,“安全港”的設立必須建立在極其審慎和明確的條件之上。如果標準過於寬鬆,可能導致以下風險:
| 創新技術 | Coinbase的願景 | 潛在的監管風險 | | API & AI | 建立“安全港”,鼓勵使用AI驅動的即時監控和風險評估模型。 | 算法黑箱與歧視:AI模型可能存在偏見,其決策過程缺乏透明度,導致誤判或歧視,難以進行有效的監管審查。 | | 去中心化身分(DiD) | 允許用戶透過可驗證憑證自我管理身分,減少機構資料存放。 | 身分源頭真實性:DiD的信任基礎在於初始身分的核驗。如果源頭驗證不嚴,整個信任鏈將崩潰,為偽造身分提供便利。 | | 零知識證明(ZKP) | 在不洩露具體資料的情況下驗證資訊真偽,保護用戶隱私。 | 資訊驗證不充分:ZKP雖然保護隱私,但也可能被濫用以隱藏關鍵的風險資訊,使金融機構無法全面評估客戶的洗錢風險。 | | 區塊鏈分析(KYT) | 利用鏈上資料的透明性追蹤資金流向,識別可疑活動。 | 鏈下資訊缺失:KYT僅能分析鏈上行為,無法覆蓋交易的鏈下背景和意圖。過度依賴KYT可能忽略透過合法交易掩蓋的非法目的。 |
Coinbase認為,“加密生態系統中最大的非法金融風險不是技術本身,而是允許犯罪分子將加密貨幣轉回現金的薄弱環節,例如不合規的離岸實體。”[1] 這一判斷是準確的,但它不能成為放鬆對核心金融中介機構監管要求的理由。恰恰相反,正是因為存在這些薄弱環節,才更需要確保像Coinbase這樣規模龐大、具有系統重要性的持牌機構,能夠履行最嚴格的AML/CFT義務,成為抵禦非法資金的第一道堅固防線。
香港經驗:在審慎監管中引領創新
在全球虛擬資產監管的浪潮中,香港選擇了一條審慎而前瞻的道路。自2023年6月1日起,香港正式實施虛擬資產服務提供商(VASP)強制發牌制度,將所有中心化加密貨幣交易所納入證券及期貨事務監察委員會(SFC)的全面監管之下。這一框架並未因追求創新而犧牲監管的確定性和嚴格性,為全球提供了一個值得借鑑的範例。
與Coinbase尋求“安全港”的思路不同,香港的監管哲學是“相同業務、相同風險、相同規則”。這意味著,無論VASP採用何種創新技術,其核心的AML/CFT義務——包括客戶盡職調查(CDD)、持續交易監控、可疑交易報告(STR)以及遵守金融行動特別工作組(FATF)的“轉帳規則”(Travel Rule)——都必須得到不折不扣的執行。
香港證券及期貨事務監察委員會在其監管框架中明確指出,VASP在採用新技術時,必須向監管機構證明其技術的可靠性、安全性和合規性,並建立健全的治理和監督機制。例如,在使用AI進行交易監控時,平台必須能夠向監管機構解釋其算法的邏輯、驗證其有效性,並對最終的決策承擔責任。這種方式並非抑制創新,而是引導創新在負責任的軌道上發展。
結論:邁向負責任的創新之路
Coinbase的提案為全球監管機構敲響了警鐘:面對技術日新月異的數字資產領域,固守成規確實可能導致監管失效。我們支持透過技術提升反洗錢工作的效率和精準度。然而,反洗錢的核心原則——了解你的客戶(KYC)、評估風險、監控行為——絕不能因技術的外衣而動搖。
我們呼籲,任何關於反洗錢體系的改革都應遵循以下原則:
1.技術中立,風險為本:監管應聚焦於金融活動本身的風險,而非其實現的技術形式。無論是傳統銀行還是加密平台,都應受到與其風險水準相稱的監管。
2.明確責任,而非依賴“安全港”:金融機構應始終是履行反洗錢義務的第一責任人。監管機構可以提供指引,但不應設立模糊的“安全港”來免除或減輕機構的核心責任。
3.加強國際合作,填補監管洼地:正如Coinbase所指出的,不合規的離岸實體是巨大風險源。各國監管機構應在FATF等國際組織的框架下加強合作,共同打擊跨境洗錢活動。
香港反洗錢聯盟將繼續密切關注全球數字資產監管的最新動態,並與業界及監管機構緊密合作,推動建立一個既能擁抱創新、又能有效防範風險的健康金融生態。我們相信,只有在創新與合規的審慎平衡中,數字資產行業才能獲得可持續的未來。
參考資料
[1] Coinbase. (2025年10月17日). Response to Treasury RFC on Innovative Methods to Detect Illicit Activity Involving Digital Assets.
(封面圖片取自百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