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Gate 廣場活動:#发帖赢代币TRUST 💥
在 Gate 廣場發布與 TRUST 或 CandyDrop 活動相關的原創內容,即有機會瓜分 13,333 枚 TRUST 獎勵!
📅 活動時間:2025年11月6日 – 11月16日 24:00(UTC+8)
📌 相關詳情:
CandyDrop 👉 https://www.gate.com/zh/announcements/article/47990
📌 參與方式:
1️⃣ 在 Gate 廣場發布原創內容,主題需與 TRUST 或 CandyDrop 活動相關;
2️⃣ 內容不少於 80 字;
3️⃣ 貼文添加話題: #发帖赢代币TRUST
4️⃣ 附上任意 CandyDrop 活動參與截圖。
🏆 獎勵設定(總獎池:13,333 TRUST)
🥇 一等獎(1名):3,833 TRUST / 人
🥈 二等獎(3名):1,500 TRUST / 人
🥉 三等獎(10名):500 TRUST / 人
📄 注意事項:
內容必須原創,禁止抄襲或灌水;
得獎者需完成 Gate 廣場身份認證;
活動最終解釋權歸 Gate 所有。
機構掌控 12.5% 的比特幣? Bitwise:這場「財富大轉移」只是開始
作者:Bitwise
譯:金色財經 xiaozou
「若存疑慮,請拉長時間軸觀察。」
這是我們最新一期 Bitwise 季度市場報告中的關鍵圖表精髓。
該數據清晰揭示了當前的普遍趨勢,甚至能解釋本輪比特幣週期的特殊性(數據由 River 提供)。
1. 解讀「財富大轉移」本質
核心關鍵點在於:比特幣正從早期散戶投資者流向機構投資者(基金/交易所交易產品)、企業甚至政府實體。
與歷史上其他傳統資產類別不同,比特幣的普及路徑始於密碼龐克和早期參與者等散戶投資者,隨後才迎來家族辦公室、基金經理人、 ETF 等機構投資者的首次佈局。
即便至今,散戶佔比仍約 66%,意味著絕大多數比特幣仍由非機構投資者掌控(參見上圖矩陣分佈)!相較而言,美國 13F 文件最新數據顯示,傳統資產類別中機構投資人的配置比例顯著較高。
觀察主流傳統金融 ETF 的機構持股佔比:
美國銀行全球基金經理人最新調查:目前加密資產(含比特幣及其他代幣)的平均配置比例僅 0.4% 。(補充:IBIT 的機構持股佔比目前僅 26%…)
由此可見,正如行業常言「我們仍處早期階段」,機構採納尚在萌芽期。
但不可否認,一場從散戶到機構的大規模財富轉移正在發生。從早期持幣散戶到機構投資者的財富遷移將帶來多重影響,其深遠程度可能超乎想像:
2. 比特幣普及:趨勢與週期規律
(1)趨勢
首先先明確:這種轉移不會一蹴而就,而是長期趨勢。
現實情況是:大部分比特幣處於非流動狀態,正被長期持有。僅約 14.5% 的比特幣供應量存放在 Coinbase 或幣安等交易所具備相對流動性,其餘資產存放在鏈下錢包保持非流動狀態。
若缺乏經濟激勵,比特幣財富不會自動發生轉移。
許多早期持有者設定心理價位(如 100 萬美元/BTC)或經濟目標(如「購房資金」)作為出售比特幣的觸發條件,這遠高於目前約 11.5 萬美元的市價。要吸引這些非行動代幣進入市場(即交易所),比特幣價格需大幅上漲。
在此過程中,隨著 ETF 以信託形式為數百萬個人投資者持有資產,比特幣普及面將會擴大。上市公司財報亦顯示其正被數十萬不同投資者持有。截至本文撰寫時,機構投資者(ETP 與上市公司)已控制約 12.5% 的比特幣供應量-且仍在快速攀升中。
(2)週期規律
多數分析師可能認同:早期比特幣牛熊週期主要由每 21 萬個區塊(約 4 年)發生的減半事件主導,該機制使比特幣產出量減半。
但減半事件的影響力正隨每起事件遞減──無論是絕對影響或相對於流通供應量的比例。隨著機構採納率提升和需求結構變化,減半效應已明顯減弱。
2025 年數據顯示:機構需求規模已達減半所致供應缺口的約 7 倍!
在此過程中,傳統宏觀週期的影響力相對增強-比特幣已成為真正的「宏觀資產」。
我們的量化分析也顯示:過去 6 個月比特幣價格波動的 80% 以上由全球成長預期、貨幣政策等宏觀因素驅動,代幣特異性因素的影響不足 5% 。
然而,宏觀因素的主導地位也意味著未來比特幣的牛熊週期將與宏觀/商業週期同步波動,由「減半」驅動的四年周期很可能「失效」。
這最終表明:比特幣的累積與分配將取決於主導性的宏觀環境(擴張/繁榮 vs 收縮/衰退),從而以風險偏好/風險厭惡模式引發價格的短期漲跌波動。
3 、結語
「財富大轉移」的根本含義是:比特幣價格需要達到更高——遠高於當前——的水平,才能激勵進一步普及並完成從早期散戶向機構投資者的轉移。
機構投資者的持續湧入意味著比特幣已成為真正的「宏觀資產」,預示著未來的牛熊週期將越來越由宏觀/商業週期(而非減半事件)主導。
(以上內容獲合作夥伴 PANews 授權節錄及轉載,原文連結 | 出處: 金色財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