鲍尔的話,鴿派路線,好消息!

robot
摘要生成中

鲍尔的發言帶有意外的鴿派色彩,從K線來看,誰都能看出來。真讓人驚訝!我簡單總結了一下要點:

貨幣膨脹與政策應對

疫病後的經濟重啓導致了40年來最嚴重的通貨膨脹。聯邦儲備銀行原本認爲“即使不大幅收緊也會下降”,但事實並非如此,因此在16個月內採取了提高利率5.25%的強硬措施。最終,結合供應鏈的恢復,通貨膨脹目標得以在不大幅提高失業率的情況下接近。

前面的「柔性平均通脹目標制」在意外的高通脹下未能發揮作用,「補償策略」已被廢除。坦白說,他們的預測完全錯誤。

金融政策的框架修正

刪除了對“實際下限”的提及,採用能夠應對各種經濟情況的靈活策略。以前“實際下限”是框架的中心,但現在已經不是了。回歸靈活的通脹目標,完全拋棄了“補償策略”。這就像承認了失敗一樣。

管理通貨膨脹預期

長期通脹預期的穩定是重要的。有了這一點,即使遭遇惡劣衝擊,通脹也會回到目標,即使經濟疲軟也能抑制通縮風險。修正後的聲明中強調,“將採取果斷行動以穩定長期通脹預期。”

但是在我看來,這聽起來也只是他們的借口。因爲之前的策略沒有成功,他們才開始說一些不同的東西,不是嗎?

僱用目標的修正

在2020年的聲明中刪除了“短缺”一詞。這原本是因爲對“自然失業率”和“完全就業水平”的評估不確定而使用的,但似乎引起了誤解。他們想表達的並不是“永遠不採取預防性政策”或“忽視勞動市場的緊張”。

更清晰地闡明了就業與物價穩定的關係,即使就業超過了“完全就業”的評估,也不一定會對物價穩定構成風險。但如果存在風險,亦不排除採取預防性措施。

最終,你的立場是模棱兩可的。是在逃避責任嗎?

政策理念的持續性

政策着眼於未來,考慮到對經濟影響的時間滯後。通脹目標維持在2%。這個水平既不太低,又能確保政策空間。就業目標沒有設定具體數字,因爲“完全就業”是無法直接測量的,並且隨着時間的推移而變化。

繼續每五年進行政策戰略評估的機制。這是因爲可以重新審視結構性特徵,並討論政策的效果。

老實說,這次的修正只是對他們過去失敗的回應。金融市場很高興,但被這種文字遊戲左右讓我感到厭煩。最終,難道不是在對市場的反應後,跟隨其後地改變方針嗎?

免責:這是一種第三方意見,並非投資建議。

查看原文
此頁面可能包含第三方內容,僅供參考(非陳述或保證),不應被視為 Gate 認可其觀點表述,也不得被視為財務或專業建議。詳見聲明
  • 讚賞
  • 留言
  • 轉發
  • 分享
留言
0/400
暫無留言
交易,隨時隨地
qrCode
掃碼下載 Gate App
社群列表
繁體中文
  • 简体中文
  • English
  • Tiếng Việt
  • 繁體中文
  • Español
  • Русский
  • Français (Afrique)
  • Português (Portugal)
  • Bahasa Indonesia
  • 日本語
  • بالعربية
  • Українська
  • Português (Brasi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