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数字货币市场调整 市場怎麼又崩了?11月13日美國政府結束40多天停擺,本該是利好兌現的時刻,結果比特幣反而跌破10萬美元大關,美股和加密資產一起跳水。這劇情,看懂了嗎?
回看2019年政府重啓後,
$BTC 在五個月內暴漲了三倍。這次爲什麼不靈了?答案其實很直白——消息早就被提前定價了。當所有人都知道政府會重啓,重啓本身就不再是驚喜,反而成了獲利盤出逃的信號。短期槓杆平倉引發連鎖反應,但鏈上數據顯示,長期持有者依然穩如泰山,根本沒在拋。
真正值得關注的不是白宮那點事,而是联准会的動作。10月29日第二次降息落地,利率區間降至3.75%-4.00%,市場普遍預期12月還會再來一次。更關鍵的是,量化緊縮(QT)正式終止,資產負債表停止縮水。部分機構甚至開始押注量化寬松(QE)會卷土重來,爲財政赤字買單。
歷史數據擺在那裏:比特幣價格和全球M2貨幣供應量高度相關。流動性一旦放水,問題就不是漲不漲,而是漲多少。相比之下,政府重啓這種政治噪音根本不在一個量級。
從週期角度看,我們還在牛市中場。2024年減半後的漲通道依然存在,期貨資金費率已經快速回歸正常水平,這是健康調整的標志,不是熊市的開端。短期內,10萬美元會是多空激烈交鋒的戰場,波動必然劇烈。但中長期邏輯沒變:联准会才是定價核心,降息週期疊加流動性寬松預期,當前的震蕩反而是積累籌碼的窗口。
當然也有風險。如果AI板塊泡沫破裂引發系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