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Gate 廣場活動:#发帖赢代币TRUST 💥
在 Gate 廣場發布與 TRUST 或 CandyDrop 活動相關的原創內容,即有機會瓜分 13,333 枚 TRUST 獎勵!
📅 活動時間:2025年11月6日 – 11月16日 24:00(UTC+8)
📌 相關詳情:
CandyDrop 👉 https://www.gate.com/zh/announcements/article/47990
📌 參與方式:
1️⃣ 在 Gate 廣場發布原創內容,主題需與 TRUST 或 CandyDrop 活動相關;
2️⃣ 內容不少於 80 字;
3️⃣ 貼文添加話題: #发帖赢代币TRUST
4️⃣ 附上任意 CandyDrop 活動參與截圖。
🏆 獎勵設定(總獎池:13,333 TRUST)
🥇 一等獎(1名):3,833 TRUST / 人
🥈 二等獎(3名):1,500 TRUST / 人
🥉 三等獎(10名):500 TRUST / 人
📄 注意事項:
內容必須原創,禁止抄襲或灌水;
得獎者需完成 Gate 廣場身份認證;
活動最終解釋權歸 Gate 所有。
伊朗比特幣挖礦成本僅1300美元?超95%礦機爲非法運作!
近期,一則關於在伊朗開採一枚比特幣成本僅需1,300美元的消息在加密貨幣社群中引發熱議,與此同時,比特幣的市價一度高達10萬美元以上。如此驚人的利潤空間,讓不少人對這個中東國家投以好奇甚至向往的目光。然而,這幅誘人圖景的背後,卻隱藏着一個由能源補貼、大規模非法活動與政府強力監管交織而成的復雜現實。伊朗正深陷一場圍繞加密貨幣挖礦的能源與法律風暴,其全國超過95%的挖礦設備據傳都在法律灰色地帶之外非法運作。
非法礦工天堂
伊朗之所以成爲全球加密貨幣礦工眼中的“聖地”,其核心吸引力源於該國長期實施的低廉電價政策。伊朗政府爲了穩定民生與支持工業發展,對電力提供了大量的財政補貼,使得該國的電費在全球範圍內處於極低水平。德黑蘭省電力公司的執行長阿克巴爾·哈桑·貝克盧(Akbar Hasan Beklou)對此直言不諱,他表示,正是這種補貼政策,無意中將伊朗變成了“非法礦工的天堂”。
根據機構CoinLaw在今年6月發布的報告,伊朗在全球比特幣(BTC)算力分布中已悄然攀升至第五位,貢獻了全網約4.2%的運算能力,僅次於美國、哈薩克、俄羅斯和加拿大。這一數據充分證明了伊朗在全球挖礦版圖中的重要地位。低廉的成本意味着巨大的潛在利潤,這股強大的經濟誘因,吸引了無數投機者湧入這個行業。
然而,這種“天堂”般的景象僅屬於那些遊走在法律邊緣的非法礦工。他們爲了極大化利潤,想盡辦法規避爲合法加密貨幣挖礦所設定的較高電價。最常見的手法,便是將耗電巨大的挖礦設備僞裝成普通工業設施或農業項目,以此盜用享受更高補貼的工業用電或農業用電。這種掛羊頭賣狗肉的行爲,使得他們能夠以極低的成本進行7天24小時不間斷的高強度挖礦。
當少數人的暴利建立在對國家公共資源的侵佔之上時,其後果是災難性的。據官方估計,伊朗全國目前約有42.7萬臺加密貨幣挖礦設備正在運作,其中超過95%(約40.5萬臺)屬於未經授權的非法設施。這些隱藏在陰影中的礦機羣,構成了一個龐大的地下電力消耗網路。
根據貝克盧的說法,這些未取得執照的礦場全天候消耗的電力總量超過1,400兆瓦(MW)。這是一個驚人的數字,對本已脆弱的伊朗國家電網構成了嚴峻的壓力。在夏季用電高峯期,這種額外的巨大負擔常常導致全國範圍內的電力短缺和頻繁停電,嚴重影響了普通民衆的日常生活、公共服務的運行以及合法工業的生產,威脅到整個國家電力供應的穩定性。可以說,非法挖礦活動正在以犧牲國家整體利益爲代價,爲少數人謀取私利。
全面圍剿行動
面對日益失控的非法挖礦亂象及其對國家能源安全的威脅,伊朗政府近年來顯著加強了執法力度,發起了一場全國性的打擊行動。
僅在首都所在的德黑蘭省,當局就已經成功查封了104處未經授權的非法礦場,並沒收了1,465臺專業礦機。據估算,這些被查抄的設備總耗電量,相當於近一萬戶普通家庭的日常用電量,其規模可見一斑。
爲了提高打擊效率,政府部門已經劃定了多個非法挖礦活動最爲猖獗的“熱點區域”,包括德黑蘭省的帕克達什特(Pakdasht)、馬拉德(Malard)、庫茲市(Shahre Qods)以及西南部的一些老牌工業區。執法人員在行動中發現,非法礦工的隱匿手段無所不用其極。除了利用工業廠房做掩護外,部分礦場甚至被巧妙地藏匿在偏僻地區的地下隧道之中,企圖以此躲避偵查。
爲應對這一挑戰,伊朗政府已經組建了專門的檢查小組,並與國家執法單位(警察部隊)展開緊密合作,共同執行拆除非法設施的任務。這種跨部門的協同作戰,顯示了政府根除非法挖礦的堅定決心。
除了動用國家機器的強制力,伊朗政府還巧妙地運用經濟激勵措施,試圖發動一場“全民皆兵”的活動。爲了更廣泛地搜集線索,伊朗國營電力公司Tavanir的執行長穆斯塔法·拉賈比·馬什哈迪(Mostafa Rajabi Mashhadi)在今年8月宣布,將對舉報非法加密貨幣挖礦行爲的民衆提供現金獎勵。
根據該政策,任何公民只要成功舉報一臺正在運作的非法挖礦設備,經核實後便可獲得100萬托曼(約合24美元)的獎金。雖然單筆獎金數額不高,但考慮到非法礦場的設備數量通常成百上千,這項措施對於知曉內情的民衆而言,依然具有一定的吸引力。此舉旨在利用社會監督的力量,建立一個覆蓋全國的情報網路,讓非法礦工無處遁形。
結語
總結而言,伊朗挖礦成本低至1300美元的傳聞,更像是一個揭示深層次問題的引子。它所反映的,是一個國家能源政策、全球性新興產業與地方性違法行爲之間的劇烈衝突。一方面,廉價電力爲伊朗帶來了成爲全球算力中心的潛力;另一方面,由此滋生的猖獗非法活動正嚴重侵蝕其國家根基。伊朗政府目前採取的嚴厲打擊與全民舉報相結合的策略,表明其已無法容忍這種失序狀態。
未來,伊朗的加密貨幣挖礦產業將走向何方,是通過更合理的監管框架將其“招安”,使其成爲合法的經濟增長點,還是以更強硬的姿態將其徹底清除,這場圍繞着比特幣與電力的博弈,仍將持續上演。對於全球的礦工而言,伊朗或許不再是那個可以輕易淘金的“天堂”,而是一個充滿變量與風險的市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