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David Hoffman 來源:Bankless 翻譯:善歐巴,金色財經
自美國大選以來,無論是在加密領域,還是主流社會對新興金融科技的認知中,預測市場都一直處於核心焦點位置。
即便 2024 年美國大選中那驚人的交易量已成爲遙遠的記憶,隨着美式橄欖球賽季拉開帷幕,如今預測市場的交易量仍在不斷創下新高。
作爲讓用戶對現實世界事件進行投機下注的平台,這類產品正以驚人的速度發展。當下熱門事件獲得了遠超常規的關注 —— 政治、體育、流行文化在這些平台的交易量中佔據主導地位。從表面看,這確實充滿趣味性。
從這個維度來看,預測市場技術構建了一種 “娛樂金融” 模式:用戶可以自由地對任何成爲 “當下熱點” 的流行文化事件進行投機。
然而,這項技術還有鮮爲人知的另一面 —— 它可作爲一種反威權的真相發現機制,借助金融激勵對抗獨裁控制。預測市場本質上是 “真相機器”:在自由市場能夠爲真相定價的前提下,它能激勵真相快速走向臺前,成爲焦點。
若有人掌握着不爲大衆所知的信息,預測市場能讓他們利用 “自身所知” 與 “公衆認知” 之間的差異進行套利。由於市場定價由邊際交易決定,只要預測市場平台運行高效且不受審查,世界的 “邊際真相” 就能以高保真度呈現並傳遞。
結合這一背景,我們可清晰看到預測市場平台可能走向的兩條截然不同的路徑:
所有預測市場都可能兼具兩種屬性,而在這種二元對立中,我們能看到密碼朋克理念與消費者用戶體驗(UX)之間由來已久的矛盾。
我們究竟需要什麼樣的平台?是能減少點擊次數、方便用戶對大型賽事下注的工具?還是要優化 “無需許可、抗審查” 的訪問體驗,讓威權政權下的異見者能向世界傳遞祕密?
“真理部” 這一反烏托邦概念,恰恰揭示了威權政權對 “定義真僞” 的重視 —— 他們渴望掌控真相與謊言的邊界。這也正是政府不應幹預媒體與新聞業、言論自由對自由社會至關重要的原因。
預測市場是 “言論” 與 “市場” 的融合體:其平台的質量與有效性,取決於社會能否將其作爲 “言論平台” 自由使用。
若我們只能通過預測平台對大型賽事勝負下注,卻不能對大型選舉結果進行預判,那麼它對社會的價值將被嚴重削弱。
預測市場不應成爲古羅馬鬥獸場 —— 僅用於娛樂大衆、轉移人們對帝國現實的關注;而應成爲 “全球鬥獸場”,讓主權國家與個體能在平等的舞臺上展開博弈。
或許有人會說:“大衛,別這麼杞人憂天了。主權國家不會幹預預測市場,這太不切實際了。”
維基解密作爲一個打通 “真相與個體” 連接的平台,其誕生的背景正是 “真相被編輯過濾與國家影響力掩蓋”。那些主流媒體不敢報道的內容 —— 令人難堪的虛僞行徑、平民傷亡事件、軍方不當行爲 —— 都通過維基解密直接呈現在公衆面前。
爲壓制維基解密,美國曾通過 “金融壓制” 手段切斷其銀行通道。幸得比特幣捐贈,維基解密才得以維持運營。比特幣與維基解密這兩者,共同代表着個體對抗國家威權傾向的 “武器”。
我們永遠不應忘記:預測市場是個體對抗 “遠超自身力量的權力結構” 的工具。它與加密通訊、加密貨幣、虛擬專用網路(VPN)、零知識證明技術一樣,正成爲現代 “主權個體” 武器庫中的新成員。
因此,在預測市場被社會廣泛採用的過程中,我們必須確保這些工具在 “保護個體權利與主權” 方面的作用不斷強化,而非弱化。
真相往往令人不適。
自由市場離不開言論自由。
隨意劃定的界限會摧毀公信力。
歷史證明,講真相會招致懲罰。
缺乏真相支撐的市場,終將陷入無關緊要的境地。
11.3萬 熱度
2.4萬 熱度
1.4萬 熱度
17.1萬 熱度
1794 熱度
預測市場的另一面
作者:David Hoffman 來源:Bankless 翻譯:善歐巴,金色財經
自美國大選以來,無論是在加密領域,還是主流社會對新興金融科技的認知中,預測市場都一直處於核心焦點位置。
即便 2024 年美國大選中那驚人的交易量已成爲遙遠的記憶,隨着美式橄欖球賽季拉開帷幕,如今預測市場的交易量仍在不斷創下新高。
作爲讓用戶對現實世界事件進行投機下注的平台,這類產品正以驚人的速度發展。當下熱門事件獲得了遠超常規的關注 —— 政治、體育、流行文化在這些平台的交易量中佔據主導地位。從表面看,這確實充滿趣味性。
從這個維度來看,預測市場技術構建了一種 “娛樂金融” 模式:用戶可以自由地對任何成爲 “當下熱點” 的流行文化事件進行投機。
然而,這項技術還有鮮爲人知的另一面 —— 它可作爲一種反威權的真相發現機制,借助金融激勵對抗獨裁控制。預測市場本質上是 “真相機器”:在自由市場能夠爲真相定價的前提下,它能激勵真相快速走向臺前,成爲焦點。
若有人掌握着不爲大衆所知的信息,預測市場能讓他們利用 “自身所知” 與 “公衆認知” 之間的差異進行套利。由於市場定價由邊際交易決定,只要預測市場平台運行高效且不受審查,世界的 “邊際真相” 就能以高保真度呈現並傳遞。
結合這一背景,我們可清晰看到預測市場平台可能走向的兩條截然不同的路徑:
所有預測市場都可能兼具兩種屬性,而在這種二元對立中,我們能看到密碼朋克理念與消費者用戶體驗(UX)之間由來已久的矛盾。
我們究竟需要什麼樣的平台?是能減少點擊次數、方便用戶對大型賽事下注的工具?還是要優化 “無需許可、抗審查” 的訪問體驗,讓威權政權下的異見者能向世界傳遞祕密?
真相往往令人不適
“真理部” 這一反烏托邦概念,恰恰揭示了威權政權對 “定義真僞” 的重視 —— 他們渴望掌控真相與謊言的邊界。這也正是政府不應幹預媒體與新聞業、言論自由對自由社會至關重要的原因。
預測市場是 “言論” 與 “市場” 的融合體:其平台的質量與有效性,取決於社會能否將其作爲 “言論平台” 自由使用。
若我們只能通過預測平台對大型賽事勝負下注,卻不能對大型選舉結果進行預判,那麼它對社會的價值將被嚴重削弱。
預測市場不應成爲古羅馬鬥獸場 —— 僅用於娛樂大衆、轉移人們對帝國現實的關注;而應成爲 “全球鬥獸場”,讓主權國家與個體能在平等的舞臺上展開博弈。
或許有人會說:“大衛,別這麼杞人憂天了。主權國家不會幹預預測市場,這太不切實際了。”
歷史證明,真相會招致懲罰
維基解密作爲一個打通 “真相與個體” 連接的平台,其誕生的背景正是 “真相被編輯過濾與國家影響力掩蓋”。那些主流媒體不敢報道的內容 —— 令人難堪的虛僞行徑、平民傷亡事件、軍方不當行爲 —— 都通過維基解密直接呈現在公衆面前。
爲壓制維基解密,美國曾通過 “金融壓制” 手段切斷其銀行通道。幸得比特幣捐贈,維基解密才得以維持運營。比特幣與維基解密這兩者,共同代表着個體對抗國家威權傾向的 “武器”。
我們永遠不應忘記:預測市場是個體對抗 “遠超自身力量的權力結構” 的工具。它與加密通訊、加密貨幣、虛擬專用網路(VPN)、零知識證明技術一樣,正成爲現代 “主權個體” 武器庫中的新成員。
因此,在預測市場被社會廣泛採用的過程中,我們必須確保這些工具在 “保護個體權利與主權” 方面的作用不斷強化,而非弱化。
真相往往令人不適。
自由市場離不開言論自由。
隨意劃定的界限會摧毀公信力。
歷史證明,講真相會招致懲罰。
缺乏真相支撐的市場,終將陷入無關緊要的境地。